摘要:模塊式教學是通過將一門課程根據其不同的內容和特點分為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模塊式的教學能使授課老師不局限于聚焦某一類教學方法,而是進一步關注教學方法之間的組合適用。在法學的諸多課程中,經濟法課程有著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因此通過對經濟法總論與分論模塊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區(qū)別設計,將較難駕馭的教學方法組合問題通過模塊的方式加以細化和明確,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模塊式教學案例教學經濟法運用
法學的教育不同于其他人文社科類,其特定的培養(yǎng)目標指導著法學教育特殊的培養(yǎng)方式,因此法學教育是一個兼具著復雜理論和精準實踐的學科。那么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則需要二者兼顧。無論是單純的“灌輸式”抑或純粹的“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提升法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在不同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法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經濟法的課程屬于模塊式案例教學運用的主要教程,因此有針對性的分別就經濟法如何開展模塊式教學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模塊式案例教學在法學課程中的必要性
我國對模塊化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是從“項目化”教學開始的,大概從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進行探索?!澳K式教學”由若干個能夠自成體系的獨立的教學板塊組成的教學模式,每個教學模塊都是一個獨立的、具有自身內在邏輯的學習“單元”,將若干教學模塊按照一定邏輯進行選擇與組合便形成了一門“課程”。
(一)適用課程的特殊性。法學課程中,有些課程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課程教學體系較為龐雜,涉及到的法律規(guī)范數量較多,因此課程容量較大;二是這些課程兼具了高度理論性和實踐性,因此將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法律實踐的運用視為同等重要,這些課程的教學改革不能僅僅依靠某一種教學方法的改革來實現(xiàn),而是需要對課程進行一個整體的設計;三是教學內容上這些課程要么既有實體法,又有程序法;要么包含了若干個“小法”,內部的邏輯性并沒有那么緊密,因此為課程進行模塊式的拆分和組合提供了條件。
(二)教學方法組合運用的必要性。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我們已經在教學中將蘇格拉底式的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診所式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報告式教學法、辯論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加以廣泛的運用,但是一門課程不是某一種教學方法的試驗田,而是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不少學者更多的關注的是某一種教學方法的改革,而忽略了各種教學方法如何通過搭配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模塊式教學是將課程的內容分為具有不同教學特點的若干個模塊,然后針對各個模塊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雙重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主要是兩個方面: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運用。用模塊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改革可以很好結合了這兩個核心要素,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將改革的支點落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并且這兩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通過教學方法的運用也會配合著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
二、模塊式案例教學在經濟法課程中的運用
以張守文著的《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為教學用書,將經濟法學課程內容進行梳理,整理為三大模塊。
(一)第一模塊:經濟法總論篇。這部分主要介紹經濟法的基礎理論,如概念、歷史、主體、客體、權利義務等。在有條件的高校將這部分經濟法總論作為經濟法課程的主要內容,而將其他內容單獨開課。這部分和行政法的第一模塊很類似,采用的也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經濟法總論中有大量的專有概念,并沒有直接的法律法規(guī),往往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因此對專有概念的解釋既能夠幫助同學理解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內涵,同時也能為后面的經濟法分論打好基礎。
(二)第二模塊:宏觀調控篇。這一模塊在對宏觀調控的理論和制度作出概述的基礎上,著重介紹財政調控、稅收調控、金融調控、計劃調控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制度,在有限的課時中,以最典型的財稅法為講解的核心內容。法學的財稅法的教學目標是在貫徹財稅法的基本理念的同時,掌握一定的財稅計算能力,因此對實踐性的要求較高。一方面,財稅法中有大量的技術性規(guī)范,很多同學并不熟悉;另一方面,財稅法的學習需要結合一定的練習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強化練習法,這在法學課程中并不多見。如在增值稅中,掌握基本的增值稅的計稅方法,這需要通過多加練習才能掌握。這一模塊的教學中,需要在課堂中加入一定數量的強化練習課時,并通過點評的方式來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答問題。
(三)第三模塊:市場規(guī)制篇。這一模塊著重介紹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消費者保護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制度。這一模塊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較為緊密,可以充分的采取實踐教學法。雖然這些法律條文規(guī)范數量不多,但是仍要以一種體系化的方法來講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進行細化。具體來說包括:第一,點綴法。在講到某個問題的時候,通過適時的加入一點簡單案例加以解釋和擴展。如講到反不正當經濟法中對注冊商標的保護時,可以介紹一下商標的價值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而且通常一個商標被大家熟知和喜歡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的,如可口可樂這個商標價值是360億美元,萬寶路香煙價值300萬美元,雀巢的商標價值120萬美元等。第二,課堂討論法。第一種方式還是更多的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將抽象的法律具象化,那么這種方法則更多的需要學生們的參與。如在講授反壟斷法中,擇取有爭議的經典案例來展開討論。第三,學生提問法。在讓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如講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讓學生提出來生活中面臨的自己作為消費者被侵權的案例并加以解答。第四,講授故事法。經濟法的很多實踐案例有著接地氣的趣味性,因此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有情節(jié)的故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個規(guī)則產生的過程和原理,不僅僅大大生動了授課的內容,而且可以從源頭介紹該制度的產生背景和最初的立法原意,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模塊式教學法是通過將一門課程根據其不同的內容和特點分為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又彼此聯(lián)系。由于每個模塊有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和要求,因此授課老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一些法律課程中,模塊式的教學能使授課老師在關注某一類教學方法改革的同時,也去關注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組合適用,將較難駕馭的教學方法組合問題通過模塊的方式加以細化和明確,因此往往能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嚴怡:《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課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2]薛道晗:《“模塊教學”法在公安院校偵查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7期。
[3]李德才、汪高元:《模塊化課程教學體系構建初探》,《合肥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4]姜璟:《論經管專業(yè)經濟法教學模式的改革與重構》,《教學改革》2016年第24期。
[5]李振東、王雷:《經濟法教學方法改革探新》,《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第4期。
作者簡介:王菁(1980—),女,江蘇南通人,博士,南通大學管理學院講師。
本課題系南通大學教改課題“行政法教學改革中的阿基米德支點——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2017B14)和“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2B00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