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要: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是思政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文從高職院校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開展的路徑:理順關系,把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歸口到同一個副校長;精心設計,全校統(tǒng)籌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類實踐活動;以賽事為契機,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水平。
關鍵詞:校內課外實踐活動;微宣講;賽事
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聯(lián)合黨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共同頒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要求。高職院校積極響應這一號召,主動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課堂實踐教學、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校外實踐活動。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現(xiàn)狀
1.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
一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積極主動探索校內課外實踐活動。高職院校學生一般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本身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思政課尤其是思政理論課作為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必須改變純粹理論講授道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政治理論講授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是思政課教師的一個必然選擇。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既組織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搞活課堂,實踐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同時又避免了校外實踐活動組織的諸多困難,如安全問題、經(jīng)費問題等,思政課教師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主要有:校內的公益活動、社團組織、報告講座、演講、辯論賽等,將思政課的理論知識與校內各種學生活動有機融合。
二是高職院校思政課運用各種賽事組織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思政課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要求,經(jīng)常組織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如為推動湖南省高校廣大黨員干部師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創(chuàng)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載體和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2017年湖南省高教工委組織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中開展了“好聲音講壇——講話精神進基層”微宣講競賽活動,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在全校概論課授課班級舉行了“微宣講”初賽和復賽,初賽以宣講稿為評判依據(jù),要求每個行政班級提交一份宣講稿,所有思政課任課教師參加評選,選出最優(yōu)的15份宣講稿,參加學?!拔⑿v”現(xiàn)場宣講復賽。經(jīng)過復賽后修改每個行政班級的宣講稿,全部提交湖南省高教工委。在四月和五月兩個月的時間內,全校概論課授課的行政班級都在圍繞“微宣講”活動開展實踐活動,課余時間都用在了查資料,撰寫宣講稿、再查資料、修改宣講稿上,兩個月的實踐活動結束,盡管每個行政班級提交省高教工委的作品只有一份,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給學生帶來的感受是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活動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建設、實現(xiàn)中國夢、開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承家風家教等多個主題,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做好了“微”文章,講好了“小故事”、“身邊人”,把“大政策”、“大道理”與身邊的“活典型”結合起來,是學生一種前所未有的經(jīng)歷,也讓他們更加明白這些理論的現(xiàn)實意義。高職院校思政課經(jīng)常以這樣的賽事為契機,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這些賽事無論是選拔合適選手參加上級比賽項目,還是學校思政課管理部門自己開展的賽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比較高,取得的效果都比較好。
2.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校內課外實踐活動存在的不足
一是思政課管理部門主動聯(lián)系其他部門聯(lián)合開展活動不夠。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由很多部門共同承擔,如學生工作處、團委、院系部、宣傳統(tǒng)戰(zhàn)部、關工委等。為了完成各自承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會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由于各部門工作橫向溝通較少,特別是這些部門分屬不同的分管領導管轄,橫向溝通不夠,盡管這些活動存在相似性,尤其是和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相似,思政課管理部門一直沒有主動聯(lián)系其他部門共同開展活動的意識與行動,所開展的活動多是各自為政,少有聯(lián)合開展的現(xiàn)象。
二是思政課開展的校內課外實踐活動與其它活動重復。高職院校思政課所設計的校內課外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教材內容的主題開展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程重在規(guī)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樹立科學的三觀和法律意識,概論課重點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運用系統(tǒng)理論觀察思考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形勢與政策課程關注點在于培育學生養(yǎng)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全局意識,這些內容與校園文化建設、廉政建設、社團活動等活動相互關聯(lián),所開展活動的形式大多為主題演講、主題書畫競賽、主題辯論、講座報告、公益活動等,這些重復的主題、反復出現(xiàn)的活動形式,容易給高職院校學生造成視覺疲倦,甚至導致學生反感,對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造成不利的后果。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開展的路徑分析
1.理順關系,把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歸口到同一個副校長。當前高職院校設有多名副校長,各自分管一條線或條線的工作,副校長除了分管工作外一般還會聯(lián)系一個二級教學單位。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部門為思政課教學部門、學生工作處、團委等,一般情況下思政課教學部門為教學單位,歸口管理于教學副校長,學生工作處、團委為學生管理部門,歸口管理于學生工作副校長,這幾個主要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不可能歸口于同一個分管副校長,但是在副校長聯(lián)系的二級教學單位分工時可以考慮學生工作副校長聯(lián)系思政課教學部門,在同一個主管副校長的領導下便于統(tǒng)一組織開展實踐活動。
2.精心設計,全校統(tǒng)籌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類實踐活動。每年年初,各肩負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職能的部門要根據(jù)工作職責和現(xiàn)實狀況,做好本部門大學生思政類實踐活動開展計劃,計劃中必須包含活動主題、活動形式、活動時間、活動的預期效果,計劃統(tǒng)一上報分管副校長和聯(lián)系工作的副校長。分管副校長和聯(lián)系工作的副校長要分別與各部門負責人一起研究各自計劃,確定各部門的活動的必要性與科學性,再召集各部門負責任一起研討,哪些活動可以聯(lián)合開展,哪些活動需要合并開展,統(tǒng)籌各項活動,全校一盤棋,既保證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又能在活動中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既能在內容上緊扣思政課程的內容又能在形式上多姿多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因而思政課管理部門和思政課教師要發(fā)揮主動性,主動聯(lián)系其他部門,共同制定有關大學生思政政治方面的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既能保證活動的多樣性又能達到在實踐中在行為中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以賽事為契機,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水平。基礎課、概論課、形勢與政策課都要圍繞省廳開展的全省性的系列競賽活動組織各自課程的實踐活動,由于各種現(xiàn)實原因,省廳不會同時對三個課程同時組織競賽活動,沒有競賽活動的課程應該設計出符合自己課程的全校性的競賽活動。以競賽來調動學生參與思政課校內課外實踐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偉林.論高校校內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多元化整合[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6(7)
[2]崔三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內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3(12)
[3]郭超,汪一江. 論高校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資源的系統(tǒng)整合[J].漢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
[4]姚春梅.高職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路徑研究[J].理論觀察,2015(9)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