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對偶之外 意義可觀

        2018-01-10 00:09:23陳敘
        古典文學知識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長句白居易

        陳敘

        律賦興盛于唐宋科舉考試,形式與內(nèi)容限制之嚴,較后世應試文有過之而無不及。唐賦中律賦數(shù)量最多,宋人曾贊嘆當時盛況:“唐有天下,科試愈盛,自武德貞觀之后至貞元元和已還,名儒巨賢比比而出。有宗經(jīng)立言如丘明、馬遷者;有傳道行教如孟軻、揚雄者;有馳騁管、晏,上下班、范者;有凌轢顏、謝,詆訶徐、庾者”(沈作喆《寓簡》卷五引孫何語,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白居易正是“名儒巨賢比比而出”中的一位,當時頗負詩名之外亦被譽為律賦行家。他的《性習相近遠賦》是一篇試賦,試于唐貞元十六年(800)。隨著作者科場登第的成功,此賦成為士子們競相模仿的對象,引領(lǐng)一時之風氣(元稹《白氏長慶集序》,云“(白居易)拔萃甲科。由是《性習相近遠》《求玄珠》《斬白蛇》等賦及《百道判》,新進士競相傳于京師”,《元稹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二十八《與元九書》自言“又聞親友間說,禮吏部舉選人,多以仆私試賦判傳為準的”,《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短妻浴贰短綇V記》《類說》《說郛》《庶齋老學叢談》等書均記載了這段律賦史上的佳話。

        然而,在《性習相近遠賦》出名前后,試賦已頗受鄙薄。韓愈視其為“無學而能”,其《答崔立之書》言:“及來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仆誠樂之,就求其術(shù),或出禮部所試賦詩策等以相示,仆以為可無學而能……聞吏部有博學宏詞選者,人尤謂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術(shù),或出所試文章,亦禮部之類?!保ā洞鸫蘖⒅畷罚n愈《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之后舒元輿《上論貢士書》亦云:“今之甲賦、律詩,皆是偷拆經(jīng)誥,侮圣人之言者?!保ā度莆摹肪砥叨撸┱\然,大多數(shù)試賦正如明人徐師曾所云:“但以音律諧協(xié)、對偶精切為工,而情與辭皆置弗論?!保ㄐ鞄熢段捏w明辨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那么,白居易的《性習相近遠賦》到底屬“無學而能”僅轟動一時,還是“傳為準的”而流芳后世呢?

        一、 后世評價

        首先做出評判的是宋人。《太平治跡統(tǒng)類》記載范仲淹等人意欲復古勸學,改革科舉舊制,宋仁宗因此下詔令曰:“舊制用詞賦,聲病偶切,立為考式,一字違忤,已在黜落,使博識之士,臨文拘忌,俯就規(guī)檢,美文善意,郁而不申。如白居易《性習相近遠賦》、獨孤綬《放馴象賦》,皆當時試于禮部,對偶之外,自有意義可觀。宜許仿唐體,使馳騁于其間。”(彭百川《太平治跡統(tǒng)類》卷二十七“仁宗科舉取士”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又見王應麟《玉?!肪硪话偈濉疤七M士舉”條:“白居易《性習相近遠賦》、獨孤綬《放馴象賦》,皆當時試禮部,對偶之外,意義可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對偶之外,自有意義可觀”這一評語肯定了白賦的才學兼?zhèn)?,正與白氏《賦賦》中所期許的“立意為先,能文為主”的律賦寫作要求一致。而宋人則更將這一要求推向極致,《寓簡》曰:

        惟詩賦之制,非學優(yōu)才高不能當也。破巨題期于百中,壓強韻示有余地。驅(qū)駕典故,混然無跡;引用經(jīng)籍,若己有之。詠輕近之物,則托意雅重,命詞峻整;述樸素之事,則立言遒麗,析理明白。其或氣焰飛動,而語無孟浪;藻繪交錯,而體不卑弱。頌國政,則金石之奏間發(fā);歌物瑞,則云日之華相照。觀其命句,可以見學植之深淺;即其構(gòu)思,可以見器業(yè)之小大。窮體物之妙,極緣情之旨。識春秋之富艷,洞詩人之麗則。能從事于斯者,始可以言賦家流也。(沈作喆《寓簡》卷五引孫何語)

        闡發(fā)經(jīng)義的《性習相近遠賦》確“非學優(yōu)才高不能當”。其意文并重的風格深與宋人重學明理之風契合,因此被其推為試賦范本。

        科舉不試律賦,或許是其在元明頗遭詆斥的原因之一,明代甚至出現(xiàn)了“唐無賦”說。直至清朝恢復文藝取士,律賦才重受歡迎。清人確立了在“寓法漢魏”之外“取材三唐”的“尊唐”律賦批評觀。因此,白氏《性習相近遠賦》不論在賦話還是賦選中都備受青睞,更以被“反復言說的方式”,成為律賦經(jīng)典作品之一(許結(jié)《科舉與辭賦:經(jīng)典的樹立與偏離》,《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比如,李調(diào)元《賦話》即不止一處,推崇白居易、元稹之律賦“旁騖別趨”、“破其拘攣”、“馳騁才情,不拘繩尺”,更指出“樂天清雄絕世,妙悟天然,投之所向,無不如志”(李調(diào)元《賦話》卷一云“唐初進士,試于考功,尤重貼經(jīng)試策,亦有易以箴論表贊。而不試詩賦之時,專攻律賦者尚少,大歷、貞元之際,風氣漸開。至大和八年,雜文專用試賦,而專門名家之學,樊然競出矣。李程、王起,最擅時名,蔣防、謝觀,如驂之靳,大都以清新典雅為宗。其旁騖別趨,元、白為公,下逮周繇、徐寅輩,刻酷鍛煉,真氣盡漓,而國祚亦移矣。抽其芬芳,振其金石,亦律體之正宗,詞場之鴻寶也”、卷三云“律賦多有四六,鮮有作長句者,破其拘攣,自元、白始。樂天清雄絕世,妙悟天然,投之所向,無不如志”,卷四云“唐時律賦,字有定限,鮮有過四百者,馳騁才情,不拘繩尺,亦惟元白為然”,叢書集成初編本)。

        《性習相近遠賦》可否一一印證上述評價?其賦究竟如何“破巨題”“壓強韻”“立言遒麗,析理明白”?下文將試做分析。

        二、 對偶取勝

        在白氏今存的十多篇律賦中,《性習相近遠賦》可謂一篇騁才之作。其中最為后世稱道的是其破題?!短妻浴吩疲?/p>

        樂天時年二十七,省試《性習相近遠賦》《玉水記方流詩》,攜之謁李涼公逢吉。公時為校書郎,于時將他適,白遽造之,逢吉行攜行看,初不以為意;及覽賦頭曰“噫!下自人(民),上達君。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逢吉大奇之。遂寫二十余本,其日,十七本都出。(王定?!短妻浴肪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稱此賦頭為唐宋律賦中可“流播藝林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六“賦重發(fā)端”條云“試賦最重發(fā)端,唐、宋人所作,流播藝林者,如……白香山《性習相遠近賦》‘噫!下自人(民),上達君,咸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中華書局1984年版)。如同八股文一樣,破題是律賦重要的一環(huán)。既要貼切題意、提綱挈領(lǐng),又要開門見山、立意高遠?!跋伦悦?,上達君”句氣象宏大;“咸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句包蘊全篇,自然為人激賞。endprint

        除了破題之外,律賦的審美特征還體現(xiàn)在韻律、句法、結(jié)構(gòu)、體勢等幾大方面(參許結(jié)《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下文依據(jù)唐人《賦譜》所討論的律賦創(chuàng)作技巧[唐人《賦譜》謂句法有“壯”(三字句)“緊”(四字句)“長”(五字至九字的對句)“隔”(隔句對)“漫”(不對偶的散句)“發(fā)”(原夫、是故之類)“送”(也、而已、哉之類)。其中隔句對又可細分為“輕(上四字下六字對上四字下六字)、重(上六字下四字對上六字下四字)、疏(上三字下不限字數(shù)對上三字下不限字數(shù))、密(上五字以上下六字以上對上五字以上下六字以上)、平(上下各四字或五字對上下各四字或五字)、雜(上四字、下五七八字相對或上五七八字下四字相對)”六種。參詹杭倫《唐宋賦學研究》,中國社科出版社,2004年版],試比較白居易與鄭俞的兩篇同題之作(鄭俞乃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庚辰科陳權(quán)榜第三人,白居易為第四人,吳丹為第二人,參徐松《登科記考》卷十四,清《皇清經(jīng)解續(xù)編》本),以期凸現(xiàn)白賦的藝術(shù)特色。二賦如下:

        白居易《性習相近遠賦》(以“君子之所慎焉”為韻)(《歷代賦匯》卷六十六,鳳凰出版社2004年版):

        1 噫!下自人(民),上達君【平文】。(壯句)咸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平文】。(長句)習則生常,將俾夫善惡區(qū)別;慎之在始,必辨乎是非糾紛【平文】。(雜隔)

        2 原夫(原始)性相近者,豈不以有教無類【去至】,其歸于一揆【上旨】;習相遠者,豈不以殊途異致【去至】,乃差于千里【上止】。(長隔對)昏明波注,導為愚智之源;邪正歧分,開成理(治)亂之軌【上旨】。(輕隔)安得不稽其本,謀其始【上止】。(壯句)觀所恒,察所以【上止】。(壯句)考成敗而取舍,審臧否而行止【上止】。(長句)俾流遁者返迷途于騷人,積習者遵要道于君子【上止】。(長句)

        3 且夫(提引)德莫德于老氏【上紙】,乃曰道是從矣【上止】;圣莫圣于宣尼【平脂】,亦曰非生知之【平之】。(密隔)則知德在修身,將見素而抱樸;圣由志學,必切問而近思【平之】。(輕隔)在乎積藝業(yè)于黍累【平脂】,慎言行于毫厘【平之】。(長句)故得其門,志彌篤兮,性彌近矣;由其徑,習愈精兮,道愈遠而【平之】。(長隔對)

        4 而(提引)其旨可顯,其義可舉【上語】。(緊句)勿謂習之近,徇跡而相背重阻【上語】;勿謂性之遠,反真而相去幾許【上語】。(密隔)亦猶一源派別,隨渾澄而或濁或清;一氣脈分,任吹煦而為寒為暑【上語】。(雜隔)是以君子稽古于時習之初,辨惑于成性之所【上語】。(長句)

        5 然則(提引)性者中之和,習者外之徇【去稕】。(長句)中和思于馴致,外徇誡于妄進【去震】。(長句)非所習而習,則性傷;得所習而習,則性順【去稕】。(雜隔)故圣與狂,由乎念與罔念;福與禍,在乎慎與不慎【去震】。(疏隔)

        6 慎之義,(漫句)莫匪乎率道為本,見善則遷【平仙】。(緊句)觀炯誡于既往,審進退于未然【平仙】。(長句)故得之,則至性大同,若水濟水也;失之,則眾心不等,猶面如面焉【平仙】。(長隔對)誠哉(起寓),習性之說,吾將以為教先【平先】。(漫句)

        鄭俞《性習相近遠賦》(同前韻)(《歷代賦匯》卷六十六):

        1 酌人心之善敗,惟性習之所分【平文】。(長句)習者物之遷,以動為主;性者生之質(zhì),以靜為君【平文】。(雜隔)運情有同于熔鑄,通志亦比夫耕耘【平文】。(長句)或定心以純一,或逐境而糾紛【平文】。(長句)故定心者若疏源而自得,逐境者猶理絲而又棼【平文】。(長句)

        2 且(提引)物之惑人無窮,人之徇物無已【上止】。(長句)近之則歸于正性,遠之則滅于天理【上止】。(長句)雖真妄之多端,諒御用而由己【上止】。(長句)至若習于所是【上紙】,則孟母之訓子【上止】。(漫句)其居也,(漫句)初阛阓之是鄰,遂賈鬻而無恥【上止】。(長句)及夫又徙于學徒,示以墳史【上止】。(緊句)卒能振文行以標名,郁古今而播美【上旨】。(長句)豈不以性相近,而習之至矣【上止】。(漫句)

        3 又若(提引)效之而非,則壽陵之從師【平脂】。(漫句)其故也,(漫句)等善行之無轍,見大道之甚夷【平脂】。(長句)及夫邯鄲之學,匍匐于茲【平之】。(緊句)既所能之未盡,終故步而莫追【平脂】。(長句)豈不以習相遠,而性亦失之【平之】。(漫句)

        4 固宜(提引)人定其情,物安其所【上語】。(緊句)茍欲遷性習以交喪,易賢愚之攸處【上語】。(長句)則舍于己而效于人,學彌得而性彌阻【上語】。(長句)述而莫息,亦莫之御【上語】。(漫句)

        5 是非乖理而亦徇,未若襲慎而委順【去稕】。(長句)勿牽外以概名,在執(zhí)中而克慎?!救フ稹浚ㄩL句)

        6 欽若奧旨,聞諸古先【平先】。(緊句)習之則善道可進,守之則至理自全【平仙】。(長句)茲義也,(漫句)智所不染,愚亦難遷【平仙】。(緊句)儻中庸之可甄【平仙】,愿斯焉而取焉【平仙】。(長句)

        律賦是富于音樂性的文體,體現(xiàn)在用韻上,一般押八韻,也可有二至十七個韻腳。根據(jù)常格,律賦按韻分段,一韻即為意義上獨立的一段。白賦第一段押平聲文韻。第二段押上聲止韻,旨止二韻同用?!霸颉敝痢扒Ю铩遍L隔對中韻腳靈活,不拘于一韻,“類”與“致”同押去聲至韻,上下隔中相對二句同韻。第三段首隔分押上下兩段之韻:上隔押止韻,下隔押平聲之韻,承上啟下,勾連緊密。第四段押上聲語韻。第五段押去聲震韻,稕震二韻同用。第六段押平聲仙韻,仙先二韻同用。相比之下,鄭賦的押韻則中規(guī)中矩,少有變化。白賦不僅用韻方法多變,而且常常首句入韻,比如“德莫德于老氏,乃曰道是從矣;圣莫圣于宣尼,亦曰非生知之”,“積藝業(yè)于黍累,慎言行于毫厘”二句中,按常格不必入韻的駢句上聯(lián)末字“氏”“尼”“累”皆入韻。這不僅使白賦讀來更加瑯瑯上口,也因難見巧顯示了作者遣詞用韻的造詣。

        就句法而言,白賦不同鄭賦之處在于隔句(長隔對)的運用。白賦隔句共十一處,鄭賦僅有一處雜隔。白賦次段、三段和末段各用一個長隔對。而鄭賦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長隔對,雖然“孟母訓子”“壽陵從師”二段幾乎兩兩相比,頗似后世八股文的謀篇布局。白賦中隔句尤其是長隔對的頻繁使用避免了全篇“二二”句式的單調(diào)重復,也使律賦節(jié)奏更為跌宕起伏。在句法上,白賦破四六之拘攣,不拘二二之繩尺,更為別具一格。endprint

        在結(jié)構(gòu)上,律賦講究以“頭、項、腹、尾”四段布局。其中“腹”又依韻腳數(shù)量分為若干小段。比如,八韻的律賦,“頭”“項”“尾”各押一韻,“腹”分為“腹胸、上腹、中腹、下腹、腹腰”五段各押一韻。依常格,每韻字數(shù)相對平均。《性習相近遠賦》以“君子之所慎焉”六字入韻,相比之下,白賦比鄭賦通篇局陣更為整齊,每韻的字數(shù)也更平均。鄭賦之慎韻字數(shù)尤為不足。

        對于駢體之律賦而言,“性習相近遠”是一個較易發(fā)揮的題目。因為題目本身即已含有對舉的概念。白居易妙對天成的才情通過此題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白賦以“君與民”“德與性”“慎與習”“騷人與君子”“老氏與宣尼”“中和與外徇”“圣與狂”“福與禍”“得之與失之”諸對極盡對舉之能事,且時以“性習”對言點題。鄭賦則并未如此充分地利用題意,雖有“人與物”“動與靜”“情與志”“心與境”“孟母與壽陵”諸對,賦中卻只有兩處對舉“性習”;而白賦有六處之多,后者更為游刃有余地窮盡了題旨,正如李調(diào)元所評“投之所向,無不如志”。在四百的字限內(nèi),依韻將捷思妙悟運用二元的形式對舉呈現(xiàn),最可見律賦作者的學植器業(yè)。比如,白賦的雜隔“一源派別,隨渾澄而或濁或清;一氣脈分,任吹煦而為寒為暑”,既句句相對,又句內(nèi)相對?!膀?qū)駕典故,混然無跡;引用經(jīng)籍,若己有之”已屬不易,而在命句與構(gòu)思上體現(xiàn)形式與意義的雙重“二元對立統(tǒng)一”,則確“非學優(yōu)才高不可當”。就這一點而言,二賦高下立現(xiàn)。

        同題作品間的比較最易說明作品所取得的藝術(shù)成就之高下。試于同時的兩篇《性習相近遠賦》皆“述樸素之事”,而白賦在用韻、句法、結(jié)構(gòu)、體勢各方面均較鄭賦更勝一籌。在符合《賦譜》所言要求之外,白賦于用韻與句式多有突破,堪稱一篇“馳騁才情,不拘繩尺”的佳作。

        三、 意義可觀

        寓言性道是唐宋律賦中常見的題材與內(nèi)容。《性習相近遠賦》既屬律賦經(jīng)典,亦可謂性道賦名篇?!稓v代賦匯》“性道”類所錄說理之賦,即以鄭俞、白居易二賦為首??婆e取士文、學并重的要求決定了律賦在體物、緣情之外,亦需長于說理。然而,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云“賦遇理境之題,更難工整,須得躡根探窟之思,印泥劃沙之筆,語無理障,文即賦心,乃稱上乘”(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卷五,清道光三年刊本)??梢?,寫就對偶與意義兼顧的性道賦并非易事。因此,“文以載道”的性道賦佳作以駢體韻文的形式說理論道,往往兼有文學史與思想史的價值。李調(diào)元曾評價白居易另一篇性道賦《動靜交相養(yǎng)賦》云“中多見道之言,不當徒以慧業(yè)文人相目”(李調(diào)元《賦話》卷二)。《性習相近遠賦》是否在對偶之外,同樣不乏見道之言,“自有意義可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其中的“意義”可否納入思想史的背景下,作為對儒家心性學復興之初人性問題的補充?

        張之洞言“律賦之有唐,猶時文之有明也”(張之洞《軒語·二》,《張文襄公全集》本卷二〇四)。同為應試文體的律賦與時文在命題取自經(jīng)典、寫作拘于定式上相去無幾。時文的產(chǎn)生向來有源自律賦一說。早有學者從破題、用事、代言以及分韻與分股等多方面探討了二者的相似之處。被譽為“制義雄一代”(歸有光《震川集》提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的明代舉業(yè)八大家之一歸有光有一篇題為《性相近(一節(jié))》的時文。該文與相隔七百余年的同題之作《性習相近遠賦》,雖文體不同,但皆為“思文并重”的科舉產(chǎn)物。白賦、鄭賦作于理學時代之前,歸文則浸淫理學時代之中。比較三者“躡根探窟之思”之異同,或可更為直觀地把握白賦在思想史中的位置。

        (一) 立意

        白賦開篇以“德以慎立,性由習分”發(fā)明題意,將孔安國注——“君子慎所習”推衍至砥礪成德的高度展開討論,著力闡述道德修養(yǎng)與人性特點的聯(lián)系。而歸文則在承題(豈可以之誣性耶)與起講(皆諉于性之故,其誣性也,亦甚矣)一再指出世人混淆性習、以習誣性之誤,旨在撥亂反正,厘清人性論的基本問題?!靶杂闪暦帧迸c“(性)未始甚異,異生于習”意雖相近,但前者關(guān)注的是道德之培養(yǎng),而后者致力于性論之糾正。因此,白賦在結(jié)尾指出“慎之義,莫匪乎率道為本,見善則遷”;而歸文則反復辨析習與人、性與天的對應關(guān)系。

        唐代于安史之亂前后掀動了一股儒學復興潮流,心性修養(yǎng)問題重獲重視?!缎粤曄嘟h賦》作于韓愈《原性》、李翱《復性書》之前,作者尚未經(jīng)歷這場儒學革新。白賦并無韓、李文中建設(shè)儒學之志。韓、李都反對以莊老之旨論性(韓愈《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四《送王秀才序》謂“學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圣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于海也”。李翱《復性書上》云“性命之書雖存,學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莊、列、老、釋。不知者謂夫子之徒不足以窮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李文公集》卷二,四部叢刊本)。而《歷代賦匯》“性道類”所收白居易三篇律賦,均以莊老入賦(《性習相近遠賦》的三段?!秳屿o交相養(yǎng)賦》云“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噫!非二君子,吾誰與歸”?!毒硬黄髻x》云“施之乃伊呂事業(yè),蓄之則莊老道德”?!稓v代賦匯》卷六十六、六十七)。這恰可說明白居易在行文中并非捍衛(wèi)或發(fā)揮儒家義理,而是借詩賦之體行策論之用,旨在經(jīng)世實行。

        白賦次段以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觀與其人性觀相發(fā)明。這就將玄之又玄的心性問題與經(jīng)世致用的教化問題結(jié)合起來。白賦立意正在于此:“習性之說,吾將以為教先?!蓖ㄟ^厘清性習之說,啟發(fā)在上者以此為據(jù)更好的施行教化。因為“昏明波注,導為愚智之源;邪正歧分,開成理(治)亂之軌”,個人的愚智將由內(nèi)而外影響秩序的治亂。這種“由內(nèi)而外”的政教觀亦見于其擬作的策論之中,如《二策項(二道)》云:

        臣聞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故億兆之所趨,在一人之所執(zhí)。是以恭默清凈之政立,則復樸保和、貴德賤財之令行;則上讓下兢、恕已及物之誠著;則蒼生可致于至理,養(yǎng)老敬長之教洽;則皇化可升于大寧。由是言之,蓋人之在教,若泥金之在陶冶,器之良窳,由乎匠之巧拙?;品?,系乎君之作為。伏惟陛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則太平之風,大同之俗,可從容而馴致矣。(《白居易集箋?!肪砹恫吡帧芬唬〆ndprint

        《逸周書》中下面這段話,頗似白賦這種溝通人性與政教的思路,其文云:

        天有常性,人有常順。順在可變,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因在好惡。好惡生變,變習生常。常則生丑,丑命生德。明王于是生政以正之,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以常為慎。民若生于中,習常為常。夫習民乃常為,自血氣始。明王自血氣耳目之習以明之丑,丑明乃樂義,樂義乃至上。上賢而不窮,哀樂不淫,民知其至,而至于子孫,民乃有古。(孔晁《逸周書·汲冢周書卷第一》“常訓解第三”,四部叢刊本)

        無論從“習常為常”到“明王于是生政以正之”,還是從“習以成性”到“系乎君之作為”,都是通過探究內(nèi)在人性之特點尋求由外向內(nèi)進行約束的合理性。這就把人性問題與政教行為聯(lián)系起來,通過探究心性試圖為政治合理性建立一個詮釋基礎(chǔ)。

        《性習相近遠賦》寫就前后,儒者正由重視外在秩序轉(zhuǎn)向發(fā)掘內(nèi)在心性。而白居易的思想仍帶有明顯的“重外輕內(nèi)”的傾向。白賦“由內(nèi)而外”討論心性的方式顯然與視厘清性命之說、恢復儒家道統(tǒng)為己任的韓、李以及后來的很多理學家們不甚相同。不論就其立意,還是論說方式,都與歸文大不一致。

        (二) 性、習

        兩篇《性習相近遠賦》以及歸文都對性習下了定義?,F(xiàn)將三處原文以及可能的出處羅列如下:

        原 文 性 習 出 處

        白賦 性者中之和,習者外之徇。中和思于馴致,外徇誡于妄進。 中 外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禮記·中庸》)

        鄭賦 習者物之遷,以動為主;

        性者生之質(zhì),以靜為君。 靜 動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禮記·樂記》)

        歸文 性者,人之所受于天者。

        習者,人之所以移其天者也。 天 人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荀子·性惡》)

        性習在兩篇試賦中的定義透露出儒學即將巨變的端倪。鄭賦以動靜分別習性,與李翱見解一致。李翱認為“性相近”一章當以《易》理明之:“人性本相近于靜,及其動感外物,有正有邪”,“性習近遠,智愚萬殊”(韓愈、李翱《論語筆解》卷二,清《藝海珠塵》本)。白居易引《中庸》解釋“性習”,亦與韓、李的思路相一致——轉(zhuǎn)向《大學》《中庸》為深受佛、道影響的心性思想尋找來自儒門依據(jù)?!吨杏埂穼⑻烀?、人性與個人、家族、國家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參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的確為白居易“由內(nèi)而外”發(fā)揮心性問題提供了儒家的詮釋基礎(chǔ)。無意建設(shè)儒學的白賦,卻選擇《中庸》作為其義理依據(jù),與自覺開風氣之先的韓、李相一致,是巧合還是巨變將至的裹挾,也許值得探討。

        歸文的定義以天人區(qū)別性習,指出未經(jīng)過習的作用——“人為之功未見,則天地之功未成”,氣稟雖有清濁薄厚,人未必成智成愚;有了習的參與,則“人為之功既見,則天地之功亦終”,先天氣稟仍然不起決定作用。所謂“人品之異在習,而不在性”、“謹修之功在人,而不在天”,指的是變化產(chǎn)生于習(人)而非性(天),天地之功(氣質(zhì))與人為之功(習)相較,后者處于主導的地位。這樣的人性觀是明代反理氣二元論思潮的產(chǎn)物,其顯著特征便是歸惡于習,肯定天人關(guān)系中的人之功。溝口雄三認為這種人性論自明末以來開始顯著(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中華書局1997年版)。他說“歸根到底,視性原本為善,歸惡為后天之‘習,這是明末清初時期人性論轉(zhuǎn)折的重要因素”(溝口雄三又云“朱子學惡歸因于氣質(zhì),于是使氣質(zhì)的生動否定地收斂到靜的狀態(tài)。而相對于這種強制地矯正先天氣質(zhì)為實質(zhì)內(nèi)容的朱子學說,明末清初的人性論則一味地提倡‘習。他們將惡從氣質(zhì)范圍中排除出去,而歸之于‘習”,《明清時期的人性論》,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七卷《思想宗教》,中華書局1993年版)。其《明清時期的人性論》(溝口雄三《明清時期的人性論》)考察了明清五位學者的人性學說,最先提及的就是比歸有光(1507—1571)略早的王廷相(1474—1544)。歸有光的專長并非儒學,這篇制藝,確如方苞的評語所言:“沉潛儒先訓義,積之深醇,而出之顯易。”不過,更有可能的是,明中葉以來,學術(shù)界逐步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了一個反宋學的新風氣,從文學漫衍到經(jīng)學、理學等各領(lǐng)域。這一嬗變在明代未能占優(yōu)勢,到清代才為主流。反二元論思潮(包括歸文中的人性論)應此風而起,歸文恰恰是新風氣從文學漫衍到經(jīng)學、理學等各領(lǐng)域,絕好的例證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與歸文性習觀類似的東林學者孫慎行(1566—1636)曾著《性說》,其文云:

        古來未有實言性者。中和是實言性處。后人求之不得,往往虛言性,以為無可名。獨《禮記》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一句,儒者多宗之。周子作《太極圖》以為圣人主靜立人極。至豫章延平每教人靜坐觀中,看未發(fā)氣象。予用工久之,覺得求未發(fā)之中,是至誠立大本,真學問要領(lǐng)。然將一靜字替中字,恐圣學與儒學便未免于此分別,宋儒只為講一靜字,恐偏著靜。故云靜固靜也,動亦靜也,若費分疏幫補。圣學說中,便無偏靜,氣象不必用動字幫補。凡學問一有幫補,則心思便有一半不滿處,費了籌度;躬行便有一半不穩(wěn)處,費了調(diào)停。圣賢只率性而行便為道,故云致中和。不于中處調(diào)和,亦不于和處還中,徹始徹終要在慎獨。(孫慎行《性說》,黃宗羲《明儒學案》卷五十九)

        孫文以中和論性,取代動靜說,意在將儒學挽回圣學,以躬行取代虛言。心性學興起后,儒學由唐宋發(fā)展至于明清,恰恰經(jīng)歷了從由重視外在秩序轉(zhuǎn)向發(fā)掘內(nèi)在心性,再由內(nèi)在心性轉(zhuǎn)而重視實行的往復。白居易在《性習相近遠賦》中以中外分別性習,指出“性者中之和”,又明言習性之說的要義在于“以教為先”,不言性體只管實行。這一文本的存在,仿佛是對思想史“正、反、合”變化軌跡的一種預言。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jīng)大學新聞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長句白居易
        早蟬(節(jié)選)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早春(節(jié)選)
        賦得①古原草送別
        即事
        茶博覽(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
        這樣分析含同位語的長句
        吼唱在關(guān)中大地上的“秦腔”——論小說《白鹿原》中長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韻味
        針對英語翻譯進行分析
        英語長句譯法新探
        ——意群—動態(tài)對等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网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爆爽久久久一区二区又大又黄又嫩 |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一区| 蜜臀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首页 综合国产 亚洲 丝袜| 91av视频在线|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福利盒子久久青| 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97精品国产手机| 女同中的p是什么意思|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乱片子|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俺来也俺去啦最新在线| www.亚洲天堂.com|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熟女|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国产| 亚洲素人日韩av中文字幕| 少妇无套裸按摩呻吟无呜|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另类| 在线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遮挡18禁啪啪羞羞漫画|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日本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t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的做法步| 少妇下蹲露大唇无遮挡|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