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
摘要群眾工作和社會工作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指導思想、理念價值、工作目標、工作內(nèi)容、社會功能等方面呈現(xiàn)出較大的趨同性質,因此開展群眾工作必須參照社會工作實際,應通過借鑒社會工作的相關實踐經(jīng)驗來推進黨的群眾工作。
關鍵詞 群眾工作 社會工作 借鑒
群眾工作要求服務于黨的基本路線。①群眾工作呈現(xiàn)出的主體性特點要求群眾工作的政治性根本要求。社會發(fā)展到特定階段,群眾工作通常將積聚社會群體的力量,然而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社會輿論特別是將“官方文化”作為主導思想的輿論內(nèi)容,逐漸在社會成員中失去關注度和信任度。②真實世界中,“實踐問題通常并不能展現(xiàn)出完美的結構狀態(tài)”,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通常充滿復雜性和模糊性特點,因此并非一種專業(yè)技術能夠完美處置。人們逐漸意識到,專業(yè)實踐中的核心內(nèi)容始終不包含在專業(yè)能力傳統(tǒng)邊界之內(nèi)。
一、目標理念方面借鑒
“社會工作價值具有人本主義的本質特點?!鄙鐣ぷ魇蔷哂袑I(yè)性的實踐工作,社會工作的重點在于關注人的需求,幫助別人的同時自身獲得幫助,社會工作者通過社會實踐逐漸將公平正義的社會理想融入到自身意識中,也在思想中逐漸認同和睦平等的社會愿景。社會工作的開展過程“我們和案主共同工作,作為案主的代理、顧問,和案主共同進行項目的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積極和案主溝通、交流,加深對于合作者觀點和看法的深層次理解以及確認”。群眾工作應參照社會工作基本價值理念,社會工作過程中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得到了自我?guī)椭膶崿F(xiàn),這種情況下可以推進群眾工作的開展,使普通工作對象對于自身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產(chǎn)生正確認識,使廣大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fā)出來。
客觀看來,中國共產(chǎn)黨在群眾工作中逐步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廣泛地獲得了群眾的認可。黨在推進群眾工作的過程中,群眾工作的主體通常將工作客體的宣傳作為主導,并不重視對工作客體進行積極引導,僅僅要求工作對象一味地服從和跟隨,使工作客體的主觀能動性受限。通??磥?,社會工作中普遍將“助人自助”理念融入到了各個方面,社會工作的深層次含義在于確信“大部分人能夠妥善處置問題”,因此社會工作始終以案主的自身特點作為落腳點,幫助案主最終為了達到案主能夠自助的目的。并不針對于提供某一方面的幫助,而是針對于教給人們處置問題的方法,使案主自身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自身自立性得到增強,處置問題的能力得到突破。
(二)工作方法方面的借鑒
社會工作通常包括多種工作方法,各種問題應對于針對性的工作方法,然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常各種方法應進行穿插、配合使用?!皞€案工作以及小組工作、社區(qū)工作呈現(xiàn)出共同進步的同時,最終能夠實現(xiàn)‘關系生活,合理使用‘體質生存,最終使‘生命意義得到充實?!比罕姽ぷ鲬紤]到各種社會工作方法的選擇,最終為黨政工作呈現(xiàn)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群眾工作應重視個體問題,個體通常會面對思想壓力、自我矛盾、利益沖突、生活困難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細致了解具體情況,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從問題的根源尋找解決方式。個案工作理論和具體個案工作方法可以通過參考借鑒,從而幫助群眾工作者在實踐中更細致地開展工作,尋找問題根源給予完善的處置和解決。
二、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借鑒
社會工作以及群眾工作的工作對象都是個人,然而工作主體有本質區(qū)別。群眾工作以黨團領導作為主體,蔣旨昂認為,社會工作者以及群眾工作者二者呈現(xiàn)出了重疊方面,他們的工作行為都代表了黨的理念,是黨在群眾中的具體形象。因此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理論在群眾工作中的滲透和灌輸,使群眾觀念逐漸受其影響,和群眾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以及同甘共苦的工作理念,才能受到人們?nèi)罕姷膹V泛好評。群眾工作通過參考社會工作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內(nèi)容,使群眾工作的“權力”觀念逐漸弱化,而“福利”內(nèi)容更加豐富。
三、評估機制方面的借鑒
盡管“社會工作程序上缺乏細節(jié)性規(guī)定,行動上不能有所參照”,然而評估體現(xiàn)出了其核心作用。評估的含義在于工作者一個固定時間段內(nèi)工作的整體狀況進行科學性評價,采取有效的方式用于測定工作者的工作水平是否達到崗位需求。目前,群眾工作尚未形成評估機制,面對當前社會轉型的復雜狀況,群眾工作不應該重視形式忽視內(nèi)容,不可以強調(diào)表面造勢,而實際產(chǎn)生擾民的影響,堅決打擊形式主義的群眾工作。群眾工作應逐步在工作實踐中呈現(xiàn)出完善性,關鍵之處在于借鑒社會工作評估機制形成群眾工作評估機制,如此一來可以激發(fā)群眾加強自我管理,并為群眾工作開辟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社會工作“重點在于處理人際關系各項矛盾,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社會工作實踐“應體現(xiàn)出救濟功能、預防功能、促進發(fā)展功能”,社會工作和群眾工作都具有政治性特點。因此,參考和借鑒社會工作的成功做法有利于黨的群眾工作的進一步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