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鄭炳坤 倪曉麗 趙彤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新生兒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對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的影響
李娜 鄭炳坤 倪曉麗 趙彤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新生兒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探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對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3—12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住院的患兒,根據床號對患兒進行編號,以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天抽取一定數量的患兒,對患兒相對應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并比較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前后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新生兒腕帶信息完整性、新生兒腕帶佩戴正確率。結果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后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腕帶信息完整性及佩戴正確率在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實施能夠提升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質量評價;新生兒;腕帶
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是對護理質量的量化測定,主要用于臨床護理質量及支持護理活動的評價,也是進行質量管理的重要工具。研究發(fā)現,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對護理質量的管理具有導向作用[1]。美國護理人員質量中心(ANC)及美國國家質量論壇(NQF)設立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主要包括臨床結果、滿意度、護理安全管理、費用管理、巡視5個方面,其中,患兒身份識別為護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項目。由于新生兒相貌、特征等均較相似,且不具備表達和理解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識別往往會導致抱錯新生兒等情況發(fā)生[2],不僅可能對患兒家庭帶來極大傷害,而且會對新生兒科的正常工作帶來嚴重影響。能夠準確識別患兒是有效實施醫(yī)療活動的保證,而醫(yī)護人員掌握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是其能夠準確識別患兒的前提。本研究通過對新生兒科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質量評價,旨在探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對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的影響。
1.1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3—12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醫(yī)院新生兒科住院的患兒,根據床號對患兒進行編號,以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天抽取一定數量的患兒。
1.2研究方法成立質控組,成員由NICU護士長及主管護師、高年資護師各1人組成。質控組成員負責將每天調查好的數據填寫入已設計好的記錄單中,記錄單內容包括:今日抽查住院新生兒人數,腕帶信息填寫完整規(guī)范的新生兒人數,填寫不規(guī)范的種類及原因,腕帶佩戴正確的新生兒人數、佩戴不正確的種類及原因。
1.3觀察指標比較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前后護理工作三級指標合格率。三級指標主要包括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新生兒腕帶信息完整性、新生兒腕帶佩戴正確率。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為知曉患兒身份識別制度并能夠正確落實腕帶查對流程的護理人員占比;腕帶信息完整為腕帶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住院日期等患兒完整信息;腕帶佩戴正確為腕帶佩戴部位、數量正確,松緊度適宜。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各指標合格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三級指標合格率新生兒腕帶信息完整性及腕帶佩戴正確率在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前后波動不明顯,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前后波動較為明顯,且2016年9月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達到最低。
2.2三級指標合格率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后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腕帶信息完整性及佩戴正確率在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前后護理工作三級指標合格情況比較[n(%)]
由于新生兒科患兒相貌相似,且不具備表達和理解能力,不利于醫(yī)護人員對新生兒的識別。臨床實踐發(fā)現,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科患兒的身份識別知曉合格率僅為70%,一旦發(fā)生對新生兒的錯誤識別,不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新生兒科正常工作的順利實施。因此,簡便、明顯的新生兒識別標志對于新生兒科的醫(yī)療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提高醫(yī)護人員對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研究組成員對影響醫(yī)護人員對新生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率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①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②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③醫(yī)院及科室缺少醫(yī)護人員對新生兒身份識別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針對以上可能影響護理人員對新生兒身份識別知曉率的原因,護士長組織了相應業(yè)務培訓,并利用晨會等時間對護理人員進行不定時的抽查提問,設立獎懲制度,強化護理人員對新生兒身份識別的理念;應用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對新生兒科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質量評定,并對評定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案,并制定相關措施,提高知曉率。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2016年3—8月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合格率呈穩(wěn)步上升態(tài)勢。但結果顯示,2016年9月知曉率呈較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科室醫(yī)護人員及管理者認為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實施相對成熟,出現掉以輕心現象;由于護理人員查對意識不強及交接班不規(guī)范,導致科室患兒腕帶書寫錯誤。通過對2016年9月整體護理工作進行評價,積極查找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嚴格規(guī)定了交接班流程,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2016年9—12月護理人員對患兒身份識別制度知曉合格率又呈上升的趨勢,直至2016年12月研究截止,識別制度知曉合格率達90.2%。
本研究結果說明,正確的護理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需對護理管理模式進行進一步的規(guī)范,真正做到從患兒安全角度出發(f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管理方案,并對一線護理工作進行積極監(jiān)督,使護理服務理念能夠得到徹底落實[3]。同時,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調整具有專科護理特點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使評價指標更科學、客觀,更具操作性,以適應學科的發(fā)展。
[1] Redfern S,Norman I.Quality of nursing care perceived by patients and their nurses: an application of 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Part 2[J].J Clin Nurs,1999,8(4):407-413.
[2] 傅愛萍.新生兒身份識別的安全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11,26(7):665-666.
[3] 李杏崧,李綺慈,呂春梅,等.護理質量指標管理對危重癥患兒護理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1,(4):179-181.
R 473.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085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