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從教二十載,此刻回首,心中一片碧海長天。我到過不同的地方,見過不同的人,有過無數(shù)次的教育經歷,閱讀經典已經成為我的愛好和持久的信念。在這些經典的帶領下,我才得以秉承著“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理念,去思考人生和教育的本真。
我自小喜歡讀書,家里的藏書擺滿了書柜,從《論語》《大學》《孟子》《黃帝內經》,到《古文觀止》《曾國藩家書》,從李白、杜甫、蘇東坡到林語堂、汪曾祺,從三毛、張愛玲、徐志摩到路遙、畢淑敏、遲子建,每每讀他們的作品,我如癡如醉,廢寢忘食。
因為我喜歡讀書,便希望孩子們可以欣賞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好書。為此,我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嘗試。結合班級中開展的“國學教育塑造健康人格”讀書實踐活動,我便想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成語故事介紹給大家。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走進英語課堂是個大膽的嘗試,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最后選擇的是《刻舟求劍》小故事,經過了前期的創(chuàng)編教材、多次修改教學設計、制作課件視頻,最終孩子們課堂上的表現(xiàn)讓我十分驚喜。他們不僅對故事里的知識把握得非常準確,而且對故事的寓意也能用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次嘗試讓我明白:文化給人心靈的熏染是不分年齡和國界的。由此,在跨文化交流的這條道路上,我做了更多的探索。比如:在英語課堂上介紹中國傳統(tǒng)故事,把國外優(yōu)秀的繪本故事、小說推薦給孩子們,實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對接。
一直都很喜歡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遍喿x,無疑就是搖動,就是推動,就是喚醒。作為一名教師,推廣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非常關鍵,我是這樣做的。
一、閱盡千卷集經典,潛移默化鑄品行
基于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教育的責任感,我在班級中推行以“國學教育塑造健康人格”為主題的讀書實踐活動,采用與經典誦讀相結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德育實踐相結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運用誦讀經典、開展實踐活動等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情意行為核心來展開。我自編教材,設計了感恩、敬畏、果敢、恒毅、寬容、自信、謙虛、勤奮、自律、明禮十個專題,通過古圣先賢的嘉言益行,引導他們去思索、去踐行。在實施中,我要求同學們做到三個一,即:清晨一讀、午間一誦、晚間一省。清晨一誦:利用晨讀時間組織“晨誦”;午間一讀:中午學生自由讀書;晚間一省:引導學生對一天的學習生活進行反省。天天堅持誦讀國學經典,慢慢就能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將會對孩子一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春風化雨讀佳作,潤物無聲入心田
1.將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引入英語課堂,實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對接和交流。孩子們受到課堂的感染,由此愛上了傳統(tǒng)文化小故事,我讓他們嘗試閱讀不同的書籍,因為文化是不分國界的。讀書會上,他們推薦自己看過的好書,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有國外的繪本小說,有流行的校園小說,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看得聚精會神。
2.建立班級圖書角,從學校圖書館借閱學生喜歡的書籍,學生也把自己的圖書帶來分享,在課間和閱讀課上讀書;每周舉行讀書活動,讓學生推薦好書,與大家一起分享心得;開展讀書演講會,評選出“班級讀書之星”。
3.在閱讀時我特別強調“靜心讀書”,要讓學生讀進去,必須要讓他們有一顆安靜的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摘抄名言佳句,寫讀書心得,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身口意相結合,踐行美德見行動
圍繞讀書活動,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德育主題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對領悟的優(yōu)秀品質能夠學以致用,內化于心,外顯于行。一是宣之于口:定期開展朗誦比賽、舞臺劇表演、讀書演講比賽,展示、交流學習心得。二是導之以行:有針對性地開展“綠色環(huán)保愛家園”“紅領巾進社區(qū)”“尋找身邊的雷鋒”等活動,讓經典育人“生根開花”。
四、家校攜手齊努力,親子閱讀共成長
1.請父母每天晚上堅持和學生分享20分鐘的閱讀好時光,監(jiān)督學生的讀書情況;允許學生監(jiān)督爸爸媽媽的讀書;父母每周日安排一小時讀書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經常帶孩子到書店購書;倡導家長在孩子過生日時以書為禮品等;開展“父母伴我誦經典”“家庭親子一日行”等活動,轉變家長觀念和意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開展班級親子讀書交流會。重點介紹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怎樣有效指導孩子閱讀,怎樣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講述“親子閱讀”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等。
夫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痹谶@條“向于至善”的道路上,我一心向著前方,以一顆平常心沉靜、一步一步地行走著。在閱讀中,我體會著“藝以載道”“和光同塵”,踐行著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凝練著深刻與靜定,書寫著踏實與堅韌。如果我心生歡喜,只是因為,在經歷了積淀和潤澤之后,終有一日必會破殼而出的那一個個嶄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