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玲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起點,是進行語文啟蒙教育的開端。識字的教學過程是枯燥的、無味的,但關(guān)系到小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任。圍繞如何開展識字教學進行闡述,旨在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指導 記憶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蔽覀冎?,識字是學習語文基礎(chǔ)能力之一。然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進行認知的。這給識字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因為漢字的構(gòu)造比較復(fù)雜,有些漢字因為年代的久遠已經(jīng)無法判斷其構(gòu)成。因此,我們應(yīng)該嘗試著從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中追尋漢字教學的途徑。
一、充分發(fā)掘教材蘊涵的趣味性,指導識字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掘教材蘊涵的趣味性,調(diào)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去找尋藏在每一個漢字中的寶藏,創(chuàng)設(shè)一個有趣的識字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可以開展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開展學習拼音、認識漢字的相關(guān)活動,舉辦微型的漢字比賽,鼓勵學生多多動腦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對語文識字的自信心。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策劃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例如,進行“找朋友”識字游戲。如在學習形聲字“跑”時,教師可以將“足”與“包”拆開來,分別寫在兩張卡片上,與學生說明規(guī)則后,開始進行配對比賽,當兩名同學相遇后,就可以說:“一個足,一個包,合起來就是跑。”然后,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跑的偏旁是足呢?大家想象一下吧。”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會回答:“跑步是用腳來進行的,所以是足字旁,偏旁變成提手旁,就是用手來擁抱的‘抱啦?!币虼耍瑢W生在做游戲的同時,還能學習到形聲字的形旁表義,聲旁表讀音的識字規(guī)律。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擅于總結(jié)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同音字的異同點來激勵學生去區(qū)分“跑”和“包”,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
二、在平時教學中隨文閱讀識字法,加強記憶
在學習新課文時,小學生常常會遇到一些隱晦難懂的生字,教師要擅于去引導學生,以課文內(nèi)容為背景,從文章中感受到這個生字的含義,繼而去熟知它,在今后的寫作中使用它,增加自身對生字的敏感度,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的文字多了,在閱讀文章時就能快速地、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含義,而通過閱讀文章,學生們所能積累的漢字也隨之增多,所理解的字的涵義也越多。例如,在學習《梅香正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圈出生字,細細品味,如“戕害同胞”里的“戕”,“體恤民苦”里的“恤”等,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去熟悉生字的使用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使用隨文閱讀識字法,通過文章蘊藏的情懷,去發(fā)掘漢字的意義,加強記憶。識字是語文的基礎(chǔ),識詞,識句,學文,一步步地攀爬到語文漢字的殿堂,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學生的漢字的儲藏間。以識字推動閱讀,以閱讀帶動識字,讓學生有意識地結(jié)合二者,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隨時隨地去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的底蘊,增強他們?nèi)ネ诰驖h字寶藏的信心。
三、在情境中引導小學生學習識字,增強能力
隨著信息化技術(shù)課堂的普及,教師在教學語文漢字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采用插圖、視頻、圖畫卡片、音樂等,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有趣的、具體化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學習《雨》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圈出生字、新詞,創(chuàng)設(shè)一個“彩虹姐姐和大家一起學”的學習情境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向?qū)W生呈現(xiàn)絢麗多彩的彩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淪陷在彩虹的美麗中。通過形象化的展示,令學生熟悉了彩虹,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心對彩虹的熱愛,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地體會文章所蘊藏的情感,又能讓學生在一個有趣的情境中識字。教師還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引入“彩虹姐姐”,例如:“讓彩虹姐姐來評價一下你們的讀字好不好?”“彩虹姐姐也想識字,大家來教教她吧?!钡鹊取?chuàng)設(shè)這樣的教學情境,將枯燥乏味的漢字教學變?yōu)樾蜗笊鷦拥那榫敖虒W,在情境中引導小學生學習識字,激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技巧,提升效率
中國地大物博,五千年來的文化底蘊源遠流長。每個地方對于漢字的讀音各不相同,學生想要說一口流利正規(guī)的普通話,就需要在學習過程中用心去感知文字中的寶藏。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n和l的區(qū)別往往會成為一些學生的阻礙,學生需要著重區(qū)分這兩個聲母,才能避免鬧出ni變成li的笑話,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熟悉了一定量的生字后,根據(jù)自己的生字積累量,制作一張按音序排列的生字表,挑選深受方言“荼毒”的生字,進行反復(fù)的閱讀,避免錯誤的發(fā)生。例如,在學習n和l的區(qū)分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出聲母是n和l的生字,制作成表格,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添加到表格中,加深學生對n和l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正確率。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按部件歸類”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堆”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shè)置懸念:“堆”字的右邊是不是還存在別的字中?學生就會想起“準”“誰”“難”等字,教師可以板書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記錄在筆記本上,長此以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記憶,還拓展了學生的眼界,以一舉三,在學習或復(fù)習一個生字時,能夠想起相關(guān)或相似的字,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技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五、運用多種形式練習鞏固識字效果,靈活運用
識字的關(guān)鍵不僅是學習生字,更重要在于運用漢字。如何才能把學到的漢字靈活運用呢?這就要求學生多做練習了。練習的過程比識字的過程更加枯燥乏味,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練習效果呢?這就要求一線的教師在識字練習的過程中運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比如,讓學生自己制作各種類型的識字卡片;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開辟出一塊專門的識字園地,以供學生們更好的鞏固識字效果;每天摘錄一些詩詞名句,讓學生讀讀背背。并將兩個聲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字進行比較之后再組詞、造句子,以鞏固識字效果,如“驕”和“嬌”等;或是將一個字分解成兩個字,如將“枯”可以分解為“木”和“古”等;再或者將一連串的形旁相同聲旁不同的字就像串項鏈一樣穿起來,連成一個句子或是一段話。例如,學習單人旁的字時,我會將這些字串起來組成句子:“你和他是很好的朋友,我和他又是鄰居,仔細一想,我們也是朋友了”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可根據(jù)孩子們獨特的個性分別使用,這樣既能讓枯燥的識字練習變得更加有趣,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又能起到很好的鞏固效果。
總之,漢字充滿了奧妙無窮文字藝術(shù)。因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緊密結(jié)合兒童的思維特點,調(diào)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到識字教學中。于此同時,鼓勵兒童大膽的想象,并且在語言實踐中識記漢字、理解漢字、運用漢字。這樣,學生就能獲得成功學習漢字的喜悅。從而讓枯燥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熱土。
參考文獻:
[1]巨普修.小學低段識字教學方法淺談[J].科教新報,2016,(28).
[2]陸國英.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實踐中的識字教學[J].小學時代,2015,(03).
[3]吳紀蘭.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藝術(shù)[J].科教文匯,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