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中小板市場上市公司更名的股價效應研究
鄔倩倩
(浙江財經大學浙江杭州310000)
本文采取了事件研究法,考察了中小板市場的公司更名前后的異常收益率和累計異常收益率,研究了中小板市場的公司更名對公司股價帶來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中小板市場的公司更名將會在短期內給公司股價帶來顯著為正的異常收益率,說明短期內市場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更名行為存在積極的反應。
公司更名;事件研究法;中小板;異常收益率
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司主營業(yè)務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或者拓展延伸,曾經的公司名無法體現公司主營業(yè)務的改變,容易造成誤解,因而不得不改名;另一類是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同時也導致了主營業(yè)務的改變。我國上市公司更名的熱潮出現于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鄧建平和曾勇(2005)研究發(fā)現,在1999年更名的上市公司當中,有21家上市公司更名后帶有“科技”、“高新”、“科創(chuàng)”、“信息”等高科技字樣,占當年更名的上市公司的46.67%;2000年則有37家更名后帶有上述字樣,占更名公司的48.1%;2001年有19家,占總數的29.2%。掀起這股更名風的原因正是當時風靡于滬深兩市的“網絡科技股”的熱潮,這體現了當時我國上市公司產業(yè)升級的導向,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股票市場存在著概念炒作、跟風的現象。最近幾年,上市公司更名仍然是熱點話題,本文以2017年以來更名的中小板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其更名對其股價帶來的影響。
關于上市公司更名帶來的股價效應,已有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譬如更名的程度、原因、更換后的名稱內容等角度。鄧建平等(2005)將更名后公司的名稱進行了分類研究,發(fā)現在更名的上市公司當中,是否含有“科技”或類似字眼的樣本,其更名帶來的股價相應是不同的,帶有“科技”或類似字眼的公司,更名為其帶來的股價效應要明顯強于不帶該字眼的公司,“科技”在當時作為熱門話題,成為上市公司爭相與其沾邊的領域,也更能抓住投資者的眼球。何佳等(2001)從更名動因的角度出發(fā),研究比較了更換第一股東與改變經營業(yè)務這兩種不同更名類型,研究結果表明,從公告前兩個月至公告后兩個月為止,時常會出現較為強烈的波動,公司股價會提前反應甚至出現過度反應,而前者的效應要強于后者。陳靜(2005)的研究結果也印證了以上觀點,發(fā)現市場對于第一股東變更型的公司更名的反應比主營業(yè)務變更型以及其他類型的反應要更加強烈。代麗珍(2012)研究了上市公司更名的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發(fā)現對于同一類型的企業(yè),在短期內往往會因為更名而產生正向的異常收益,而在不久之后就會逐漸回歸到正常水平。而在長期內,有不少累計收益率為負的情況,因此就長期效應而言,更名會帶來負向的效應。也有學者從個別上市公司更名的案例出發(fā)來研究上市公司更名的市場效應,如戚擁軍等(2013)從“山下湖”更名為“千足珍珠”這一案例出發(fā),研究發(fā)現了上市公司更名會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他們認為這是對當前熱門概念的追捧所導致的。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來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更名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選取了在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間更名的中小板市場股票作為樣本,對于每一個樣本,以股票更名日為事件日,若公告日當天為非交易日,則取其下一個交易日為事件日,記為t=0。對于事件窗口的選擇,通常要根據事件影響范圍的大小來確定。若窗口期太長,則可能會混入除了公司更名這一事件以外的其他因素;而窗口期太短,則可能會低估公司更名這一事件對股價的影響。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本文取股票更名日當天及其前后各五個交易日,構成共計十一個交易日的事件窗口,并且選擇了(-5,0)、(0,5)、(-1,0)、(0、1)、(-1,1)、(-5,5)等六個事件窗口來考察公司更名對股價造成的影響。在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間更名的中小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共有34家,剔除其中在事件窗口內停牌的兩家——艾格拉斯(002619)、光啟技術(002625),共得到32個樣本。更名公告來源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www.szse.com.cn),股價數據來源于萬得金融資訊終端(WIND)、新浪財經(finance.sina.com.cn )。
然后要進行顯著性檢驗,如果檢驗結果在給定的置信水平下顯著,則說明可轉債的發(fā)行公告導致的股票異常收益顯著異于零。
對樣本公司更名是否帶來異常收益進行檢驗,得到的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樣本在事件窗口內平均異常收益率
注:***,**,*表示分別在1%,5%,10%置信水平下顯著異于零
從表1可以看出,更名前后,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更名有正向的反應,尤其是在t=0與t=1這兩天,即更名公告日當天和第二天存在顯著為正的異常收益率,分別為1.36%和1.30%,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顯著。隨后,對不同事件窗口內地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進行檢驗,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事件窗口內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
注:***,**,*表示分別在1%,5%,10%置信水平下顯著異于零
由表2可知,在事件窗口(0,5)、(-1,0)、(0,1)、(-1,1)、(-5,5)內均有顯著為正的平均累計異常收益率,分別為7.30%、2.01%、2.66%、3.31%、7.91%。所以從累計異常收益的角度來看,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更名將會帶來顯著為正的累計異常收益。
從上述實證結果可知,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更名在短期內可以提高其公司股票的收益率,但是隨后又會回落到和原先差不多的價格水平。從有效市場的角度而言,上市公司更名的消息屬于公開信息,而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投資者可以通過收集上市公司更名的信息而進行短期的套利,這說明我國的證券市場還未能達到半強式有效,當然這與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發(fā)展仍不成熟有關。而本文的研究結果同樣可以投資者提供一定的指導,使投資者獲得一定的投資機會。同時,個票更名帶來的正向效應也是證券市場過度反應的表現之一。過度反應是指市場中的某一事件導致了股票價格超過預期發(fā)生劇烈波動,然而隨后會出現一個反向修正,股價重新回到理論價值,導致出現這種過度反應的原因是投資者對該事件無法進行準確的判斷。結合上市公司更名這一事件,說明了投資者對公司更名往往有較好的未來預期,因而導致了股價在短期內上漲,而股價會對超過其理論價值的部分進行反向修正,回落到正常的水平。
結合實證研究的結果,本文將對投資者、監(jiān)管部門、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建議:
1、給投資者的建議:盡管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更名將會使公司的股價在短期內上升,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但是若是沒有判斷合適的時機進行投資操作,則可能會遭受高位接盤的損失。除了因為資產重組而更名的公司之外,還有部分公司更名的原因是希望通過更名躋身到高科技行業(yè)的上市公司隊伍當中。但是公司的成長潛力、發(fā)展空間等并不會通過更名而得到提高,因此由公司更名這一事件帶來的正向股價效應是短暫無法持久的。能從股價上漲中獲得可觀收益最大贏家往往是在高位減持套現的大股東,而投資者若未能選擇恰當的時機而在高位接盤,則會遭受較大的損失。因此,投資者要學會客觀地對待上市公司更名這一事件,結合我國證券市場尚未成熟、完善這一實際情況,若想要長期投資一個公司,則更應該從公司的基本面情況等角度綜合對其進行考量,而不是單因一些片面的信息而做出投資決策。
2、對監(jiān)管部門的建議:監(jiān)管部門要致力于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科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我國的證券市場效率較低的的一個原因就是信息披露不夠全面,導致信息不對稱,因此,降低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對證券市場的發(fā)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監(jiān)管部門要努力創(chuàng)造理性的市場環(huán)境,避免有大股東利用資金和信息優(yōu)勢操縱股價。對于那些只為噱頭而跟風更名的企業(yè),他們的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眾多小投資者忽略對公司基本面的分析而盲目投資。這種行為會破壞證券市場的公正性,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又一阻礙。因此監(jiān)管者要完善市場化監(jiān)管體制,加大對市場欺詐和股價操縱等行為的處罰力度,保障證券市場的公平性。
3、對上市公司的建議:對于公司而言,除了被動更名的上市公司之外,那些追求行業(yè)轉型、通過轉變主營業(yè)務來提升公司業(yè)績不失為一種適應市場競爭的方法,這也側面反映了我國上市公司希望根據產業(yè)升級的方向來調整投資決策。但是在許多公司將目光轉向信息、新材料、生物等高科技領域,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分一杯羹的同時,對于公司而言必須要具備開拓新領域的充分準備和條件。公司更名僅能帶來極為短暫的正向效應,而不久之后又將回落到原先的水平。因此,一個公司若想要向新的領域拓展并獲得良好業(yè)績,絕不是通過變更公司名稱就能實現的,更重要的是要積蓄實力,真正地提高自身在新領域的地位。而對于一個上市公司而言,其發(fā)展壯大都需要投資者的支持,因此上市公司應當盡量避免讓投資者遭受“高位接盤”的利益損害,這樣才能擁有更多忠實的投資者,促使公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腳踏實地地優(yōu)化公司基本面,上市公司才能更加穩(wěn)健、健康、持久地發(fā)展下去,這是僅靠變更公司名而獲得短暫的關注所無法達到的。
[1]鄧建平,曾勇.上市公司股票更名特點和股市的概念炒作[J].管理學報,2005(4):80-83.
[2]何佳,何基報.中國股市重大事件信息披露與股價異動[R].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研究報告,2001(11).
[3]陳靜.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更名效應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4]代麗珍.中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名稱變更的實證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
[5]戚擁軍,田野.上市公司更名的市場效應探析——以“山下湖“更名為“千足珍珠”為例[J].會計之友,2013(6):92-95.
鄔倩倩(1993-),女,漢族,浙江寧波人,碩士研究生,浙江財經大學,資本市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