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博娟
(東城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管理中心,北京 100010)
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qū)護理干預的療效探討
付博娟
(東城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管理中心,北京 100010)
目的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qū)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中心患有精神分裂癥患者92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社區(qū)護理干預,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GQOLI-74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予以社區(qū)護理干預,能夠讓患者生存質量獲得顯著提升,值得臨床推行及應用。
精神分裂癥;社區(qū)護理干預;療效
精神分裂癥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其受損的社會功能和精神殘疾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1],社區(qū)護理干預能夠使其復發(fā)率明顯降低,社會功能殘疾明顯減輕,對病情恢復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本中心就診的9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研究組男20例,女26例;年齡24~53歲,平均年齡(34.5±3.8)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8±2.1)年。對照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25~54歲,平均年齡(35.6±4.1)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1±2.5)年。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藥品實施治療[2];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社區(qū)護理干預。
1.2.1 電話隨訪
患者出院后的3個月中,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同時預約復診時間;之后每個季度電話隨訪1次,同時給予詳細記錄,其內容包含了解患者院外服用藥物、情緒變化以及飲食、患者與家人之間的關系情況[3]。
1.2.2 集體式家庭教育
護理人員將患者分為2批,各23例,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課題組成員對患者以及親屬給予集體授課,每隔3個月1次,2 h/次,共8次,內容包括:(1)護理人員要耐心講解這種疾病的相關知識,重點強調精神分裂癥是能夠有效防控的;耐心講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最為常見的因素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措施;(2)用藥指導: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以及親屬講解使用藥物原則,不良反應、復發(fā)先兆以及相關注意事項;(3)康復訓練: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的社會生活技能及社會適應能力提供相對應的康復訓練指導[4]。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變化情況[5]。
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軀體功能為(63.11±7.34)分,心理功能為(61.75±7.14)分,社會功能為(60.37±5.25)分,物質功能為(60.35±4.32)分;對照組軀體功能為(57.41±7.12)分,心理功能為(57.65±5.94)分,社會功能為(54.84±10.36)分,物質功能為(58.67±3.28)分。研究組GQOLI-74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情況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bP<0.05
維度 研究組 對照組軀體功能 63.11±7.34b 57.41±7.12心理功能 61.75±7.14b 57.65±5.94社會功能 60.37±5.25b 54.84±10.36物質功能 60.35±4.32b 58.67±3.28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程較長,致殘率及復發(fā)率相對比較高,給患者的家庭以及社會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同時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帶來較大影響。所以,應該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一個利于康復的家庭和社會氣氛,使患者的社會功能衰退以及精神殘疾程度明顯減輕,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6]。
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7],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社會護理干預可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好轉,與此同時,社區(qū)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明顯提高,對患者主動參加社會活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有效處理人際關系。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8],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社會護理干預,不單可以讓患者本身的二次發(fā)作率顯著下降,還能夠增強患者建立一個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鼓勵患者多加參與社會活動,對病情康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GQOLI-74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給精神分裂癥患者予以社區(qū)護理干預,能夠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于 青,陳冬云.系統(tǒng)早期干預對首發(fā)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20(8A):51-52.
[2] 張明廉,袁國禎,倪素勤,等.家庭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5,32(6):550.
[3] 羅建慈,陳平勛.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療效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17(1):63-64.
[4] 王 蕾.護理干預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J].山東精神醫(yī)學,2016,9(4):284-285.
[5] 張 偉,劉傳軍,李偉東,等.精神分裂癥社區(qū)康復136例觀察[J].中華現(xiàn)代內科學雜志,2016,3(9):973.
[6] 茅崢嶸,張懷惠,肖 瓊.綜合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的隨訪研究[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6,6(5):361.
[7] 張海杰,靳新霞.社區(qū)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2(5):368-370.
[8] 冉茂盛,向孟澤,黃明生,等.農村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干預的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5,34(2):98.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49.151.01
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