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赤華
我園開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戲劇活動研究多年,老師們積累了一些設計與組織幼兒創(chuàng)造性戲劇主題活動的經驗。在戲劇主題活動中,老師們引導幼兒通過一系列活動,體驗不同的戲劇工作,整合并提升與主題相關的戲劇經驗,以全班人人參與表演的形式在戲劇節(jié)上匯報、展示主題成果。
但是,在戲劇節(jié)前夕,有的班級仍存在為表演而突擊排練的現(xiàn)象,有的老師對如何以游戲化理念引領戲劇課程實踐感到困惑。為此,我們以繪本《丑小鴨》為例,組織了“放飛戲劇天性彰顯游戲精神”的教研活動。
1.火眼金睛找異同。首先,主持人以PPT呈現(xiàn)了安徒生童話和新繪本故事《丑小鴨》的內容,請老師們找出兩個版本的異同。通過觀察、交流,大家發(fā)現(xiàn)兩個版本故事的主題、角色、場景基本一致,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見下表)。
2.對話理論深解讀。隨后,老師們分成兩組,A組從“需要層次論”視角審議故事;B組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解讀故事價值。
A組以下圖呈現(xiàn)了他們的思考:
B組以下表呈現(xiàn)了他們的解讀:
繪本對對碰,讓教師對繪本的情感、內容、角色、價值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接著,主持人拋出一組問題,請老師們結合實踐研討。
1.聚焦話題研思路。在討論“戲劇主題活動為什么要‘放飛戲劇天性彰顯游戲精神?”時,老師們認識到:這是踐行《指南》和“課程游戲化理念”的體現(xiàn);能讓主題實施的過程更有趣,更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應尊重幼兒的天性,結合主題開展一系列戲劇游戲,促進幼兒發(fā)展。
那么主題背景下的戲劇游戲可從哪些維度展開呢?
教師A:游戲內容可以表現(xiàn)主題故事中的角色、場景、情節(jié)等。
教師B:游戲形式可以分為專門性游戲(根據(jù)需要設計系列化游戲,循序漸進提升表現(xiàn)力)與滲透性游戲(融入具體教育活動、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
教師C:游戲類型可以分為肢體游戲(以動作模擬為核心)、聲音游戲(以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為核心)、裝扮游戲(以裝扮角色、舞臺類DIY游戲為核心)。
……
2.結合實踐思策略。在研討“能吸引幼兒參與的戲劇游戲應具備哪些基本特征?”時,借鑒《游戲改變世界》一書中的觀點,教師們結合實踐,暢所欲言:
教師A:挑戰(zhàn)與成功永遠是激動人心的追求。首先,要設定明確、有趣、適宜、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幼兒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展。
教師B:規(guī)則是游戲的本質特征。要設計好玩、有限制性的規(guī)則,為幼兒實現(xiàn)游戲的目標做出明確、有趣的限制,將實現(xiàn)目標的路徑的決定權交給幼兒,才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幼兒的策略性思維。
教師C:要關注及時、適宜、富有激勵性的反饋,引導幼兒及時反思和調整策略,給幼兒為實現(xiàn)目標而堅持努力的動力和方法。
教師D:要重視自愿、有積極性的參與。游戲規(guī)則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面向每一個幼兒,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認可和理解規(guī)則的前提下,自愿、快樂地參與游戲……
智力大沖浪,讓老師們進一步明確了主題背景下戲劇游戲研究的價值、思路和方法。
隨后,主持人請老師們分成三組,以《丑小鴨》故事為藍本各設計一個戲劇游戲,半小時后帶領大家體驗。三個小組帶來了不同的游戲。
A組:丑小鴨成長記
A組老師請大家想象并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丑小鴨在蛋殼里面是什么樣的?”“它會怎樣長大?”“它想破殼而出,會怎樣做?”“蛋殼碎了,它會怎樣走出來?”……
接著,以鈴鼓為媒介,請大家聽信號游戲(搖鈴鼓表示慢慢長大;拍鈴鼓表示啄洞,拍一下啄一下;鈴鼓聲停時,表示小鴨搖搖晃晃走出來)。
隨后,用數(shù)字1、2、3分別代表丑小鴨成長的階段(1——蛋;2——丑小鴨;3——美天鵝),請大家根據(jù)數(shù)字指令玩游戲。大家隨意走動,聽到“1”變?yōu)榈?;聽到?”變?yōu)槌笮▲?;聽到?”變?yōu)槊捞禊Z。
后來,又加入猜拳游戲:①全體蹲下,扮演鴨蛋;②自由結伴,相互猜拳,贏者進化為小鴨,輸者依然為鴨蛋;③小鴨和小鴨猜拳,贏者進化為天鵝飛至一邊,輸者退化為鴨蛋;鴨蛋和鴨蛋猜拳……游戲反復進行。
B組:超級變變變
B組在帶領大家游戲前,播放了農家小院的場景:《丑小鴨》迷路后,來到了哪里?農家小院里都有些什么?你想扮演農家小院里的什么?
隨后,請老師們游戲。第一位老師邊說邊表演:“農家小院里,有……(做動作,讓大家猜)”,再說答案;第二位老師接著邊說邊表演:“農家小院里,有××(重復第一位教師的語言與動作),還有……(做動作,讓別人猜),再說答案……以此類推。
接著,請5位教師再次扮演自己的角色,大家共同模仿。將5種動作編好順序,告訴大家:數(shù)字1代表第一個動作,2代表第二個動作……5代表第五個動作。然后,請大家先自由漫步,聽到數(shù)字時,馬上止步并表演數(shù)字所代表的動作。
C組:心情小主播
C組設定了兩句臺詞:“呀!丑小鴨!”“唉!怎么辦?”,請大家根據(jù)出示的“驚訝”“嘲笑”“害怕”“快樂”等情緒卡,變化語調、語氣及情緒說出以上句子,表達對應的情感。
隨后,請老師們兩人一組,甲先說:“呀!丑小鴨!”乙回答:“唉!怎么辦?”甲不斷改變語氣、語調、情緒,乙根據(jù)甲的變化做出相匹配的回應。
接下來,請半數(shù)教師每人選擇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創(chuàng)編其見到丑小鴨時可能會說的4-5個字的一句話,其余教師想象丑小鴨聽到別人議論時會說的4-5個字的一句話,在接龍游戲中說一說。
然后,出示數(shù)字卡,指定不同數(shù)字表示不同動作:1——立正,2——蹲下,3——坐下,4——跳起,5——轉一圈。請大家根據(jù)數(shù)字指令邊做動作邊說自己創(chuàng)編的話……
每一組帶領大家游戲后,主持人都要請大家圍繞游戲價值與游戲感受進行交流……
通過繪本解讀、腦力激蕩、體驗分享,老師們明晰了主題背景下幼兒戲劇游戲的設計和升級思路,對幼兒游戲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有了初步的體驗。大家認識到,要促進主題戲劇課程的游戲化,須關注以下幾點:
1.重視價值研析。幼兒戲劇活動不僅僅是表演活動,更是集觀察、模仿、裝扮、想象、創(chuàng)造、表達等于一體的體驗活動。它不是為了訓練演員,而是要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潛能,使幼兒在“看戲”“編戲”“演戲”中思考和認識周圍世界,感受和體驗各種情感,受到藝術熏陶,體驗創(chuàng)作喜樂,學會處理問題、協(xié)調人際關系等。結合理論研析繪本價值,提煉適宜的關鍵經驗,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
2.立足兒童視角。主題戲劇活動中,教師應研究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fā)展可能,從幼兒的立場確立主題目標,以幼兒的經驗開發(fā)主題資源,從幼兒的視角設計活動內容,以幼兒的參與為根本,以幼兒的意愿、努力和健康成長為中心,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想象,關注幼兒獲得經驗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和擴展幼兒的經驗。
3.彰顯游戲精神。幼兒愛看戲、愛演戲、愛游戲。《指南》要求“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教師應以課程游戲化理念審議和優(yōu)化幼兒園課程,放飛幼兒天性,探索如何讓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學習特點、發(fā)展水平,彰顯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精神;研究如何為幼兒游戲提供適宜的空間、環(huán)境和材料,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