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聯(lián)合, 龐敬禮, 張 軍, 彭桂枝
(1.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2.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江蘇 江陰 214405)
“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施途徑研究
——以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崔聯(lián)合1, 龐敬禮2, 張 軍2, 彭桂枝2
(1.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2.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江蘇 江陰 214405)
通過對學生在校內外導師、實訓基地、自身實踐能力提升的評價以及對校內外導師職稱情況、“雙師”教師比例情況和相關制度建設情況的調研知,目前“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運行存在校內外導師師資質量不高,實習基地部分實訓設備設施欠缺、落后,相關制度建設及落實情況不完善等問題.為此應發(fā)揮地方政府作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調動校內外導師積極性,加強導師遴選工作;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提高頂崗實習質量;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加強制度落實情況.
高職院校;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途徑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yè)教育改革,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規(guī)劃》等文件,對我國職業(yè)教育進行了整體謀劃與部署,文件特別強調了高職院校在產(chǎn)學研合作、區(qū)域人才培養(yǎng)、中小微企業(yè)技術研發(fā)等方面的服務職能,并就高職院校的區(qū)域布局、專業(yè)設置、專業(yè)調整以及如何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1-2].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以及在國內外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浪潮的推動下,許多職業(yè)教育人士對如何培養(yǎng)“面向生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這一目標進行了探索與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高職院校將“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引入教學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所謂“雙導師制”,是指由兩位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的方式,其中,校內導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品德等方面進行指導,校外導師對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專業(yè)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等方面進行指導與培養(yǎng)[3].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還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不同地域和不同專業(yè)上都有不同的解讀與實施手段,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在校內外導師的共同努力下,各自發(fā)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優(yōu)勢,努力培養(yǎng)出“懂技術、會管理、肯吃苦”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高職院校“雙導師制”的推行能實現(xiàn)學校與社會資源的有機融合,能促進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推進,是培養(yǎng)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4].本課題組對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學生在“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頂崗實習情況進行了調研,以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和“雙導師制”的開展情況,總體上把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發(fā)現(xiàn)“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實施途徑進行分析研究,以確?!半p導師制”得以順利推行.
本問卷調研對象為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yè)2014-2016屆學生,以及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具體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2014-2016屆頂崗實習學生共有132人,校內導師10人,校外導師23人,實習單位14家.
表1 頂崗實習人員和實習單位數(shù)量
1.2.1 學生對校內外導師的評價
學生對校內外導師評價反饋情況見圖1.
圖1 學生對校內外導師評價情況
由圖1可知,2014屆學生對校內外導師指導“滿意”的為24人,“一般”的為16人,“不滿意”的為4人;2015屆學生滿意度稍有下降,“滿意”的為22人,“一般”則為18人,“不滿意”下降為2人;2016屆“一般”和“滿意”均有所上升,分別為26人和20人,“不滿意”仍為2人.
1.2.2 學生對實訓基地的評價
實習學生對實訓基地設備評價見圖2.
樣樣都貴的冰島,供暖倒不貴。第一堂冰島語課,老師問大家知不知道冰島有什么東西便宜,眾人一致憤恨大喊:空氣。老師默契一笑,說:“還有電和熱水?!弊鳛榛鹕奖椴嫉墓陆^島嶼,地不能耕,荒野無際,地熱資源成為苦寒中的一絲甜蜜。
圖2 學生對實訓基地的評價情況
由圖2可以看出,學生對實訓基地設備設施滿意度2014屆學生最低,認為“設備設施欠缺”的多達13人;2015屆學生認為“設備設施齊全”和“設備設施一般”以上的有31人,認為“設備設施欠缺”的稍有下降;2016屆學生對實訓基地設備設施評價較好,認為“設備設施齊全”和“設備設施一般”的有40人,認為“設備設施欠缺”的有6人.
1.2.3 學生對自身實踐能力提升的評價
學生對自身實踐能力提升評價情況見圖3.
圖3 學生對自身實踐能力提升評價情況
從圖3中可以發(fā)現(xiàn),從2014屆到2016屆,學生均認為自身實踐能力有明顯提高,認為“有提高”的學生分別有15人、10人和12人,認為“未提高”的呈逐年下降趨勢,分別只有5人、4人和2人.
從學生的評價反饋情況看,在校內外導師滿意度、實訓基地設備設施、提升自身實踐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近43%的學生認為校內外導師的指導效果不好.(2)學生對實訓基地設備設施的滿意度盡管每年都在上升,但2016屆仍然有56.5%的學生認為實訓基地條件一般.(3)學生對頂崗實習方式提升自身實踐能力還是肯定的,但每屆都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實踐能力未得到明顯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校內外導師離崗、缺崗現(xiàn)象嚴重,指導教師缺乏責任心,無法保證正常的實習指導與溝通交流.(2)實習單位部分實訓設備、設施落后.(3)指導教師指導方式欠缺,導致學生勞動紀律要求不嚴.
1.3.1 校內外導師職稱情況
校內外指導教師的職稱情況見圖4.由圖可知,校內外導師高級職稱比例逐年上升,中級職稱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具有初級職稱的教師2014年為6%左右,2015年上升至9%,而2016年下降到3%.
圖4 校內外導師職稱情況
1.3.2 校內導師“雙師”比例
校內指導教師“雙師”比例情況見圖5.
圖5 校內導師“雙師”比例
從圖5可以看出,校內導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近三年增長幅度較大,2014年為40%,2015年為60%, 2016年則上升到80%.
從圖1、圖2、圖4和圖5可以看出,隨著導師職稱和“雙師”教師比例的上升,師資隊伍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生對導師指導能力和通過頂崗實習方式提升自身實踐能力方面評價均有所提高.通過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認為:(1)指導教師的遴選非常重要,校外導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于校內導師的影響,校外導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工作態(tài)度等直接影響學生的實習態(tài)度和熱情.(2)導師職稱的晉升和“雙師”教師比例增加的同時,教師教學經(jīng)驗、專業(yè)能力以及指導水平有了相應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導師的認可度和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的自信心.
為了掌握“雙導師制”各項制度建設及落實情況,以便進一步完善與規(guī)范相關規(guī)章制度,課題組對此進行了調研.“雙導師制”制度建設包括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實訓教師管理制度、實訓學生管理制度、實訓教學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設情況統(tǒng)計見表2.從統(tǒng)計結果看,學院在實施“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時,部分規(guī)章制度還沒有建立,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和實訓教學管理制度雖然有,但落實情況不盡人意.通過調研,課題組認為“雙導師制”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是:(1)學校與實訓基地對實習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將制度建設與實訓基地建設長效機制結合起來.(2)職責不明,制度只規(guī)定了校內導師的職責,涉及校外導師的職責不明確.(3)校內外導師的選擇比較隨意,指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存在一定差距.(4)缺乏激勵考核與保障制度,部分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影響學生的實習效果.
表2 “雙導師制”制度建設情況
(1)發(fā)揮地方政府作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應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統(tǒng)籌規(guī)劃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給予必要的財政、政策支持,加強學生頂崗實習“雙導師制”工作的督導力度,確?!半p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頂崗實習工作有序開展.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對于“雙導師制”工作不僅具有約束和促進作用,而且還具有引導和規(guī)范作用,建立健全“雙導師制”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在高度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上,為高職院校開展“雙導師制”教學工作營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
(2)加強導師遴選工作,充分調動校內外導師的積極性
《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要求完善高職院校教學激勵和約束機制,通過鼓勵教師優(yōu)先申報課題、職稱評定等措施調動校內導師的積極性,讓校內導師參與到實訓平臺的建設工作中去[5].校內導師是組織者、協(xié)調者,在實習過程中,既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做好教學內容、課時分配、課題確定等工作,同時,還要把握好“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整個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的定位及運作.校內導師的遴選要從青年教師抓起,創(chuàng)造機會讓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產(chǎn)學研實訓平臺的教學、科研工作,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yè)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校外導師的遴選是“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推行成敗的關鍵,校外導師的專業(yè)水平、教學能力、技能經(jīng)驗和工匠精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實習質量、職業(yè)操守和人格魅力塑造.為此,學校應與實習單位緊密溝通,指導其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選派教學經(jīng)驗豐富、業(yè)務能力強和責任心強的校外導師,以保證頂崗實習教學質量.
(3)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提高頂崗實習質量
實訓基地建設是推進“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載體,學校與企業(yè)要以服務地方或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為主線,本著“自愿、互惠、互利、雙贏”的原則共同進行實訓基地建設.學校要通過各種渠道如申報省級、市級實訓平臺或申報品牌專業(yè)等獲得政府財政支持,逐步建立起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長效機制.校外實訓基地是校內實踐教學的延伸,也是高職“雙導師制”推行的一個實戰(zhàn)平臺,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積極與地方企業(yè)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加強產(chǎn)學研合作,在為企業(yè)培養(yǎng)人才、技術研發(fā)、企業(yè)員工招聘等方面做好服務,不斷深化合作的深度與廣度,讓企業(yè)從校企合作中真正受益.
(4)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加強制度落實情況
當前,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許多學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訓基地建設中,于是,實訓基地“硬件”建設好了,但“軟件”建設卻嚴重滯后.實訓基地管理制度不僅能使實訓基地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基地運行有序、高效,而且能保證實訓效果,且為以后品牌專業(yè)的申報、專業(yè)群的建設及產(chǎn)學研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對“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施的調研,發(fā)現(xiàn)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想真正落實好“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政策的支持力度,需要企業(yè)和學校共同努力加大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強對校內外導師的遴選,保證實習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雙導師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有序推進,保證學生實習效果,提高高職人才培養(yǎng)質量.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Z].國發(fā)〔2014〕19號.
[2] 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nóng)業(yè)部,國務院扶貧辦.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規(guī)劃[Z].教發(fā)〔2014〕6號.
[3] 章金萍,羅懷中.實施校企合作文化語境下的“雙導師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6):50-52.
[4] 何妍.師范生頂崗實習“雙導師制”問題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5.
[5] 教育部.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教發(fā)〔2012〕9號.
Instructorswithacademicandprofessionalexperiencesinvocationaleducation
CUI Lian-he1, PANG Jing-li2, ZHANG Jun2, PENG Gui-zhi2
(1. School of Mechanics,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2.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Jiangsu 214405,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following academic instructors, workshops and self-evaluation in addition to titles of instructors, ratio of those with academic or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ngoing application of instructors of both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is inefficient in quality, equipment poor in workshops, and institution unsatisfactory. Therefor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governmental functions, environment for investment, enthusiasm of instructors with both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construction of workshops and establishment of regulations and systems.
vocational college; instructor with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education mode; approach
2017-09-10
2016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6SJD880061)
崔聯(lián)合(1968-),男,安徽銅陵人,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材料成形及機械制造.
1009-4873(2017)06-0043-04
G718.5
A
吳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