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國沉積學大會在南京成功召開
由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yè)委員會和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yè)委員會(沉積專委會)主辦,南京大學承辦的第六屆全國沉積學大會于2017年10月28—30日在南京舉辦。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院士、第十屆沉積專委會副主任馬永生院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劉叢強院士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地球系統(tǒng)演化與沉積學。共有2 146位代表出席本次大會,其中包括14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參會單位100余家。此次沉積學大會錄用1 762篇摘要,匯編完成8 個主題摘要集和1 個大會特邀報告摘要集。會議邀請了5 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 位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沉積學家協(xié)會(IAS)主席、國際沉積地質學會(SEPM)主席等12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做大會特邀報告,12位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海外學者在分會場做口頭報告。分會場報告共分8個領域、36 個專題進行交流。會議共安排口頭報告681個,其中95個為專題特邀報告,展板569 個。無論是參加的人數,還是口頭報告和展板,都創(chuàng)下了國內同類大會的最高記錄。
為更好地展現我國沉積學近年來取得的重大進展,大會設置了“松遼盆地(ICDP)鉆探”、“沉積學與鄂爾多斯油氣發(fā)展”、“中國IODP”、“中國遠洋考察”等四個主題實物展覽,展出諸多重大工程的重要樣品與成果,供參會代表觀摩、討論。
本次大會總計收到全國47家單位108篇論文參加青年優(yōu)秀論文評選。大會青年優(yōu)秀論文評審委員會認真閱讀了投稿論文,并分組聽取了這些青年學者的現場報告或展板交流,從中評選出10篇優(yōu)秀論文予以表彰。
為培養(yǎng)沉積學青年人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英國皇家學會(NSFC-RS中英人才基金)合作的牛頓高級學者基金贊助下,第六屆全國沉積學大會會前“碎屑物源與熱年代學”短期課程于10月25—27日在南京大學成功舉辦。課程由七位國內外知名的沉積學家共同授課,42個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產單位的118名年輕學者與研究生申請,35位成為了此次課程的正式學員。
在第六屆全國沉積學大會會間,舉行了由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資助的 “中國沉積學發(fā)展戰(zhàn)略” 調研報告成果匯報會。6位沉積學家分別圍繞中國沉積學國際影響力、中國沉積盆地、晚中生代溫室陸地氣候、深時氣候與地球系統(tǒng)科學領域、沉積相、生物沉積學等主題作調研報告。
大會期間召開了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yè)委員會和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會議審議了第九屆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情況匯報,討論了專業(yè)委員會的工作制度化建設、學術會議組織、青年人才培養(yǎng)以及第21屆國際沉積學大會籌備等事項,并決定第七屆全國沉積學大會于2021年由成都理工大學舉辦。
此次大會設計了“南京地區(qū)晚新生代沉積”、“蘇滬海岸現代沉積環(huán)境”、“寧鎮(zhèn)山脈顯生宙沉積地質”、“巢湖地區(qū)晚古生代沉積特征和巢湖近—現代沉積”、“皖南地區(qū)新元古代—寒武紀沉積地質”、“浙江長興煤山及蘇州西山晚二疊世—早三疊世沉積特征和生物演變”等6條會后考察路線,共計226位代表參加了會后野外考察。
第十屆沉積專委會主任委員王成善院士在閉幕式上進行總結。他指出,“從規(guī)模來看,本屆沉積學大會為歷屆會議之最,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我國沉積學近年來取得的進步和發(fā)展!”王成善院士進一步總結此次沉積學大會的兩大鮮明特點:其一,以國際化的視野關注中國沉積學的發(fā)展;其二,豐富多樣的學術交流形式,除了大會特邀報告、專題報告之外,還設置了會前短期課程、午間戰(zhàn)略調研成果匯報、主題實物展覽等交流形式。最后,王成善院士表示,“當前,人類的需求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除了能源與資源的需求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之外,全球變化和人居環(huán)境的改善正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和科學界的共同關注。這些因素促進了國際沉積學界在新世紀以來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預示著沉積學正迎來另一個黃金時代。中國沉積學必將借勢而上,翻開新的篇章!”
(賴 文 胡修棉 供稿)
圖1 第六屆沉積學大會開幕式暨大會報告 (南京大學方肇周體育館)
圖2 第六屆沉積學大會閉幕式暨青年優(yōu)秀論文頒獎典禮(南京鐘山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