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近130年來贛江洪水災害事件重建與特征診斷*

        2018-01-04 07:33:15萬智巍賈玉連李曉峰曹向明
        災害學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特征

        萬智巍, 周 巖, 賈玉連, 冷 雪, 李曉峰, 曹向明

        (江西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 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22)

        近130年來贛江洪水災害事件重建與特征診斷*

        萬智巍, 周 巖, 賈玉連, 冷 雪, 李曉峰, 曹向明

        (江西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 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22)

        利用贛江河漫灘相堆積剖面的415個樣品,基于植物殘體AMS-14C+137Cs/210Pb方法建立年代序列,利用粒度組份和粒度參數(shù)(包括平均粒徑、粒度頻數(shù)曲線和概率累積曲線等)指標,較高分辨率地辨識和重建了近130年來贛江流域的洪水災害序列,并將其與太陽活動和ENSO事件進行了對比分析,結(jié)果表明:贛江近130年來洪水沉積物分層明顯,沉積物的粒度組份特征和粒度參數(shù)特征在洪水期和平水期模式下差異明顯,可以很好的指示洪水災害事件,并識別出1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災害事件。MK檢驗與累積距平分析結(jié)果表明,1954年和1977年附近發(fā)生過兩次突變。1882-1911年和1943-1977年屬于旱澇波動時期;而1911-1943年和1977-2014年則分別屬于澇多于旱和旱多于澇的時期。小波分析表明,贛江流域旱澇變化以4年、16年、42年、74年為主要周期。交叉譜分析結(jié)果表明,贛江流域旱澇變化在11年尺度上與太陽黑子變化相關(guān)性明顯,并且貫穿整個研究時段。2~8年尺度上贛江流域旱澇變化與ENSO事件相關(guān)性明顯,可能與ENSO的2~7年周期有一定關(guān)系。

        河漫灘沉積;粒度特征;洪水災害;事件重建;特征診斷;贛江流域

        目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異常和環(huán)境變化等問題日益嚴重,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挑戰(zhàn)之一[1]。已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可能通過影響低層環(huán)流進而導致全球降水分配格局變化,并進一步影響大河流域的旱澇變化[2]。為了更好的探究長時間以來的河流水文特征,為今后的流域旱澇預測提供科學基礎(chǔ),重建古洪水序列和古洪水的強度與洪峰流量成為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難點之一[3]。這主要歸因于較長的古洪水沉積序列和可資定年的平流沉積等并不容易尋找,而一般所找到的古洪水沉積序列時間短并有可能存在沉積間斷及分辨率不高等缺陷,而使重建結(jié)果不理想。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始利用河流與湖泊的沉積物進行古洪水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3-14]。但是,有關(guān)贛江和鄱陽湖流域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較少,而且很多研究的時間分辨率還不是很高。因此,本研究選取贛江河湖漫灘相堆積——GJ剖面,基于植物殘體AMS-14C+137Cs/210Pb方法建立年代序列,利用各種粒度指標與參數(shù),較高分辨率地辨識和重建了近130年來贛江流域的洪水災害序列,并將其與太陽活動和ENSO事件進行對比分析。

        1 研究區(qū)概況、剖面與研究方法

        贛江發(fā)源于武夷山西麓,流經(jīng)贛州、吉安、南昌等地,在永修縣吳城鎮(zhèn)與修河交匯后注入鄱陽湖,全長991 km,流域面積為8.22萬km2[15]。本次研究采樣區(qū)域——贛江(GJ)剖面位于贛江主支下游地區(qū)(116.00°E,29.10°N)的河流右岸,該地區(qū)屬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范圍,距離南昌城區(qū)約50 km,距鄱陽湖25 km,海拔15.5 m。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6~19℃之間,年降水量在1 600 mm左右[16]。在河床東西兩側(cè)發(fā)育有高漫灘沉積,寬約0.5 km。河漫灘頂面高出平水期河床約10 m(圖1)。

        圖1 贛江GJ剖面位置圖

        2015年1月期間,在仔細觀察的基礎(chǔ)上選擇相互連接的4個不同位置,對整個剖面自上而下進行系統(tǒng)地高密度采樣,樣品間隔為1.5 cm(均勻砂層處的采樣間隔為20 cm),總深度為956 cm。共獲取樣品415個,其中用于AMS-14C測年樣品2個。除14C測年外,其余實驗在江西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完成,各類樣品的處理方法簡述如下:

        AMS-14C測年:在剖面中提取了部分植物殘體,進行初步前期處理后交Beta Analytic Inc實驗室進行AMS-14C測年。

        137Cs/210Pb測年:取3 g左右剖面沉積物樣品蠟封后放置3周測定沉積速率,并利用美國EG&G ORTEC公司生產(chǎn)的GWL-120-15型高純鍺井型光子檢測系統(tǒng)進行測定。

        沉積物樣品粒度分析:樣品取樣0.2 g進行前期處理,首先加入純凈水和10%的H2O2去除樣品中的

        有機質(zhì),然后加入10%HCl去除無機碳,靜置24 h后倒掉上層清液,重復3次稀釋酸度。最后加入10 ml濃度為0.05% ml/L的Na6O18P6溶液作為分散劑,并使用超聲波清洗機震蕩5 min后上機測試。測試儀器為日本HORIBA公司Particle Sizer LA-950粒度儀,粒度參數(shù)的計算按照Folk和Ward提出的定義進行計算[17]。其中Φ表示沉積物的粒徑,Φ=-log2D,D為沉積物顆粒以mm表示的直徑。

        2 年代序列與沉積巖性

        GJ剖面沉積物具有一定的二元結(jié)構(gòu),下層有明顯的砂層,可能為河床相沉積;上層大部分為河漫灘相的粉砂沉積物質(zhì)。剖面的粒度組成以粉砂為主,部分層為粗砂,具有水平層理,分層比較清晰。137Cs/210Pb測年結(jié)果顯示GJ剖面137Cs分布特征與長江中下游很多湖泊類似,有明顯的兩個主蓄積峰[18],分別位于197 cm和243 cm處,其中197 cm處的137Cs活度為3.16 Bq/kg,該蓄積峰對應1963年全球137Cs散落的高峰期。243 cm處的137Cs活度為2.28 Bq/kg,此蓄積峰標記了1954年的核素沉降事件[19](圖2)。

        根據(jù)GJ剖面2個AMS-14C測年數(shù)據(jù)的結(jié)果,可以標定6.5 m處的年代為1935-1950年之間,取中間值約為1943年;7.5 m處的年代為1885-1915年之間,取中間值約為1900年(圖2)。最底部年代則根據(jù)歷史文獻記錄的洪水事件[15],確定為1882年。

        圖2 贛江GJ剖面圖和年代曲線(1、粉砂;2、粉砂質(zhì)粘土;3、淤泥質(zhì)粉砂;4、細粉砂;5、粘土質(zhì)粉砂;6、粘土;7、砂)

        3 粒度特征與環(huán)境指示

        粒度作為一種測定原理簡單、環(huán)境指示意義明確的代用指標,是氣候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參考依據(jù)[20]。河流沉積物的粒度特征可以指示搬運過程中的水動力特點,粒徑增大說明水動力增強、搬運能力增加[21-22]。反之,則說明水動力減弱、搬運能力減小。另外,粒度概率累積曲線和粒度頻數(shù)曲線可以直觀的顯示出沉積物的搬運方式和特點,可以作為判別沉積動力的方式。

        3.1 粒度組份特征

        根據(jù)粒級劃分標準,沉積物顆粒粒徑<2 μm為粘土、2~63 μm為粉砂、2~16 μm為細粉砂、16~63 μm為粗粉砂、>63 μm為砂。測試結(jié)果表明,GJ剖面粒度分布分層明顯,除了純粹的砂層之外,不同時期泥沙沉積分層明顯(圖3)。GJ剖面沉積物以粉砂為主,含量在74.4%左右,其中又以細粉砂為主,含量均值為40.1%。砂和粘土含量較少,砂約為16.3%,粘土一般不足10%。這說明GJ剖面沉積物主要以洪水期間搬運的懸浮質(zhì)碎屑為主,具體組成和變換特征如下。

        粘土(<2 μm):百分含量變化范圍在0~33.6%之間,平均為8.9%,下部(4.8~9.5 m)波動比較明顯。上部(0~4.8m)呈現(xiàn)下降趨勢,其中(3.0~4.0 m)部分粘土含量相對較高。

        粉砂(2~63 μm):百分含量變化范圍在4.2%~96.1%之間,平均為74.4%。粉砂的含量在整個剖面變動較小,但在部分層位出現(xiàn)急劇波動,含量下降至5%左右,指示出河流動力情況發(fā)生明顯改變。粉砂的組成中,粗粉砂和細粉砂大約各占一半,兩者變化呈現(xiàn)反相位波動。

        砂(>63 μm):百分含量變化范圍在0~92.4%之間,平均為16.3%。整體上砂的含量變動不大,但在剖面下部(4.8~9.5 m)出現(xiàn)增大趨勢。部分層位砂的含量超過50%,形成明顯的波峰,指示出水動力環(huán)境的改變。

        圖3 GJ剖面不同層位粒度成分含量變化圖

        圖4 GJ剖面粒度參數(shù)變化

        3.2 GJ剖面粒度參數(shù)特征

        粒度參數(shù)特征結(jié)果如圖4所示,平均粒徑的變化范圍在9.2~2 811.8 μm之間,平均值為66.6 μm。轉(zhuǎn)換為Φ值后,其變化范圍在-1.1~8.2 μm。分選系數(shù)(Sorting,σ)變化范圍在1.0~8.0之間,平均為2.3,大部分樣品分選較差。峰態(tài)(Kurtosis)變化范圍在1.0~10.7之間,平均值為3.6,大部分樣品為寬峰,少部分樣品為窄峰。偏度(Skewness)變化范圍在-1.9~2.5之間,平均值為0.5,既有正偏態(tài)也有負偏態(tài),整體上向粗粒偏。從剖面的整體狀況上來看,平均粒徑的變化與砂的百分含量變化趨勢一致。分選和峰態(tài)則具有反相關(guān)趨勢,分選好則為窄峰、分選差則為寬峰??傮w上分選較差,但是在剖面上部好于下部。

        3.3 粒度對洪水的指示

        河流水動力的變化必然會反映在沉積物的粒度特征之上,研究表明短時間尺度上,沉積物粒徑變粗,指示河流具有較強的搬運動力,如洪水事件中河流沉積物粒徑就大于非洪水時期。已有研究表明,沉積物分選特征、粒度概率累積曲線和頻率曲線等,可以用來進行河流沉積動力過程和沉積環(huán)境的判定。與此同時,結(jié)合粒徑均值、粒度特征等參數(shù),可以識別出河漫灘沉積物中的洪水信息。

        利用GJ剖面各樣品的粒度分析結(jié)果,繪制出粒度分布概率累積曲線和粒度頻率曲線(圖5)。根據(jù)樣品的平均粒徑大小,可以將樣品分為>40 μm和<40 μm兩組。其中>40 μm一組的概率累積曲線(圖5a)可以分為明顯的五段式:滾動組份(<2 Φ)明顯,斜率較大,分選性較好,指示出較強的河流搬運動力過程。頻率曲線(圖5b)表現(xiàn)為三峰,即-1~1 Φ,5~7 Φ,11~12 Φ。與此同時,<40 μm一組的概率累積曲線(圖5c)缺失滾動組份(<2 Φ),只有躍移和懸浮組份,指示出較弱的水動力條件。同樣,這一組的頻率曲線(圖5d)則體現(xiàn)為明顯的雙峰結(jié)構(gòu)特征。顯然,第一組指示的是河流的洪水水文環(huán)境,第二組指示的是非洪水水文環(huán)境。

        圖5 洪水期與非洪水期樣品粒度特征

        基于粒度分析的結(jié)果,GJ剖面可以識別出來的洪水災害事件共計18次,結(jié)合歷史上的水災記錄等資料[15],可以確定為1882、1885、1888、1901、1915、1924、1948、1949、1951、1954、1961、1962、1968、1983、1995、1998、2005、2010等年份。也有部分年份,如1952年、1953年等,沉積物粒徑反映出河流水動力較強,但是并沒有發(fā)生較為明顯的洪澇災害事件。

        4 贛江洪水序列特征分析

        為了進一步分析診斷GJ剖面樣品粒度水動力變化所指示的洪水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和特征,以平均粒徑(Φ)序列為代表進行MK檢驗、累積距平分析、小波分析,探討其變化的階段性和周期性;利用交叉譜分析討論洪水事件與太陽黑子變化和ENSO事件的關(guān)系。

        圖6 GJ剖面粒度平均粒徑(Φ)識別的洪水災害事件

        4.1 階段性與突變

        MK檢驗的結(jié)果顯示(圖7a),平均粒徑(Φ)序列在1954年和1977年附近發(fā)生過兩次突變,并且通過了0.05顯著性水平檢驗。據(jù)此,可以將整個研究時段分為1882-1954年、1954-1977年和1977-2014年等三個階段。同樣,根據(jù)累積距平方法得出(圖7b),1882-1911年和1943-1977年這兩個時間段屬于旱澇波動時期;而1911-1943年和1977-2014年則分別屬于澇多于旱和旱多于澇的時期。

        圖7 GJ剖面粒度平均粒徑的MK檢驗與累積距平

        整體而言,研究時段內(nèi)旱澇波動顯著,大致體現(xiàn)出旱澇交替的變化特點。累積距平曲線上升和下降階段持續(xù)的年份累計分別為52年和81年,反映出贛江水動力較強的時期長于水動力較弱的時期。

        4.2 周期性

        利用Morlet復小波分析GJ剖面平均粒徑(Φ)序列,結(jié)果如圖8所示。圖8中的橫坐標為研究時段,縱坐標為分析的尺度。圖中等值線為序列的小波分解系數(shù)的實部,其閉合中心即為反映水動力強弱的中心(即旱澇中心)。中心值的大小表示旱澇波動振蕩的強度。正值表示Φ值較大時段,即為旱中心;負值表示Φ值較小時段,即為澇中心。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不同時間尺度上的旱澇交替的發(fā)展過程。圖8顯示,贛江流域旱澇變化過程中存在不同時間尺度的特征,主要有4年、16年、42年、74年等主要尺度。其中在42年尺度上經(jīng)歷了2.5次旱澇周期振蕩,74年尺度上則經(jīng)歷

        了1.5次旱澇周期振蕩。在16年尺度上,1930年之前,經(jīng)歷了完整的2次旱澇周期振蕩。小波分析說明,贛江流域的旱澇變化具有多時段、多尺度的周期振蕩特征,反映了研究區(qū)域具有復雜的旱澇變化特征。

        圖8 GJ剖面粒度平均粒徑(Φ)小波分析實部圖

        4.3 與太陽活動和ENSO事件的關(guān)聯(lián)

        研究表明我國南方地區(qū)的旱澇事件往往與太陽活動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23]。一般情況下,厄爾尼諾年東亞季風減弱,中國夏季雨帶偏南,南方地區(qū)發(fā)生洪澇的可能性增大[24]。相關(guān)研究也表明河流徑流量的長時間尺度變化與太陽活動存在相關(guān),而太陽引起的地表熱量變化很可能導致全球降雨量的變化,并最終影響河流的水量變化[25]。

        為進一步揭示贛江流域旱澇變化與太陽活動和ENSO事件之間的關(guān)系,利用GJ剖面平均粒徑(Φ)序列分別與代表太陽活動的1882-2014年太陽黑子數(shù)序列(下載網(wǎng)址http://www.sidc.be/silso/datafiles)、代表ENSO事件的SOI指數(shù)序列(下載網(wǎng)址http://www.cgd.ucar.edu/cas/catalog/climind/soi.html)進行交叉譜分析。交叉譜可以顯示出兩序列在不同時間尺度和時間軸上的相關(guān)性。與太陽黑子數(shù)序列的交叉譜結(jié)果(圖9a)表明,贛江流域旱澇變化在11年尺度上與太陽黑子變化相關(guān)性明顯,并且貫穿整個研究時段。在1960-1980年之間,兩者的相關(guān)性也比較明顯,并通過

        圖9 GJ剖面粒度平均粒徑與太陽黑子(a)和ENSO(b)的交叉譜分析

        95%置信檢驗。與代表ENSO事件的SOI指數(shù)序列的交叉譜結(jié)果(圖9b)表明,贛江旱澇變化在2~8年尺度上與ENSO事件相關(guān)性明顯,這很可能與ENSO的2~7年周期有一定關(guān)系。

        5 結(jié)論與討論

        (1)贛江近130年來洪水沉積物分層明顯,對洪水事件和河流水動力變化反映清楚,具有較高的分辨率。沉積物的粒度組份特征和粒度參數(shù)特征在洪水期和平水期模式差異明顯,可以很好的指示洪水災害事件。

        (2)基于粒度分析結(jié)果,可以在GJ剖面識別出1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災害事件。

        (3)MK檢驗與累積距平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GJ剖面反映的贛江流域旱澇變化呈現(xiàn)出階段變化的特征??梢詫⒄麄€研究時段分為1882-1954年、1954-1977年和1977-2014年等三個階段。1882-1911年和1943-1977年屬于旱澇波動時期;而1911-1943年和1977-2014年則分別屬于澇多于旱和旱多于澇的時期。

        (4)小波分析結(jié)果表明,贛江流域旱澇變化有不同時間尺度的特征,以4年、16年、42年、74年為主要周期。小波系數(shù)顯示在42年尺度上經(jīng)歷了2.5次旱澇周期振蕩,74年尺度上則經(jīng)歷了1.5次旱澇周期振蕩。在16年尺度上,1930年之前經(jīng)歷了完整的2次旱澇周期振蕩。

        (5)交叉譜分析結(jié)果表明,贛江流域旱澇變化在11年尺度上與太陽黑子變化相關(guān)性明顯,并且貫穿整個研究時段。2~8年尺度上贛江流域旱澇變化與ENSO事件相關(guān)性明顯,可能與ENSO的2~7年周期有一定關(guān)系。

        (6)本研究表明利用大型沉降盆地邊緣普遍存在河湖漫灘沉積序列,盡管部分水動力較強的年份未能識別出洪水事件,但總體上還是能夠較高分辨率地重建區(qū)域洪水災害序列。這為古洪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利于長江流域全球變化研究的深入展開,可為該區(qū)域未來旱澇變化趨勢預測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

        [1] BENITO G, MACKLIN M G, COHEN K M, et al.Past hydrological extreme events in a changing climate[J].Catena, 2015, 130: 1-2.

        [2] SKAKUN S, KUSSUL N, SHELESTOV A, et al.Flood hazard and flood risk assessment using a time series of satellite images: A case study in Namibia[J].Risk Analysis, 2014, 34(8): 1521-1537.

        [3] 顧靜,黃河清,周杰,等.涇河流域1644-2003年洪澇災害和洪水沉積特征研究[J].災害學, 2015, 30(1): 16-20.

        [4] 胡貴明,黃春長,周亞利,等.黃河靖遠-景泰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事件水文指標模擬及氣候背景分析[J].資源科學, 2015, 37(10): 2059-2067.

        [5] 薛小燕,查小春,黃春長,等.HEC-RAS模型在漢江上游鄖縣尚家河段全新世古洪水流量重建中的應用[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 23(10): 1406-1411.

        [6] 周亮,黃春長,周亞利,等.漢江上游鄖西鄖縣段古洪水事件光釋光測年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地理研究, 2014, 33(6): 1178-1192.

        [7] 張燦,周愛鋒,張曉楠,等.湖泊沉積記錄的古洪水事件識別及與氣候關(guān)系[J].地理科學進展, 2015, 34(7): 898-908.

        [8] WIRTH S B, GILLI A, SIMONNEAU A, et al.A 2000 year long seasonal record of floods in the southern European Alps[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3, 40(15): 4025-4029.

        [9] 劉濤,黃春長,龐獎勵,等.漢江上游鄖縣五峰段史前大洪水水文學恢復研究[J].地理學報, 2013, 68(11): 1568-1577.

        [10] LI Y, GUO Y, YU G.An analysis of extreme flood events during the past 400years at Taihu Lake, China[J].Journal of Hydrology, 2013, 500(14): 217-225.

        [11] HUANG C C, PANG J, ZHA X, et al.Holocene palaeoflood events recorded by slackwater deposits along the lower Jinghe River valley,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J].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 2012, 27(27): 485-493.

        [12] 李勝利,黃春長.洛陽盆地全新世特大洪水平流沉積物判別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2, 26(6): 162-168.

        [13] 趙景波,龍騰文,陳穎.渭河關(guān)中段近400年來洪澇災害變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 2010, 30(2): 5-8.

        [14] 趙景波,周曉紅,顧靜.西安草灘渭河古河漫灘沉積與洪水變化[J].水土保持學報, 2008, 22(3): 36-42.

        [15] 江西省水利廳.江西省水利志[M].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5.

        [16] 江西省氣象志編纂委員會.江西省氣象志[M].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7: 1-354.

        [17] 樊擁軍,王福生.沉積巖和沉積相[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2009.

        [18] 姚書春,李世杰,劉吉峰,等.太湖THS孔現(xiàn)代沉積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計年[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06, 26(2): 79-83.

        [19] 史小麗,秦伯強.湖北網(wǎng)湖137Cs、210Pb計年與沉積速率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 2008, 21(3): 418-422.

        [20] 詹道江,謝悅波.古洪水研究[M].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1.

        [21] LI X, HUANG C C, PANG J, et al.Sedimentary and hydrological studies of the Holocene palaeofloods in the Shanxi-Shaanxi Gorge of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4, 104(1): 1-12.

        [22] 趙景波,羅小慶,黃小剛,等.西安周至渭河河漫灘沉積特征與洪水變化[J].災害學, 2017,32(3): 23-28.

        [23] 王鐘睿,錢永甫.江淮梅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與厄爾尼諾和大氣環(huán)流的聯(lián)系[J].大氣科學學報, 2004, 27(3): 317-325.

        [24] 郝志新,李明啟,鄭景云,等.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梅雨與旱澇的關(guān)系[J].自然科學進展, 2009, 19(8): 877-882.

        [25] GATES W L.An Overview of the Results of the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AMIP I)[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9, 80(2): 29-55.

        Reconstruction on Flood Disaster in Ganjiang River and Characteristic Diagnosis for the Last 130 Years

        WAN Zhiwei, ZHOU Yan, JIA Yulian, LENG Xue, LI Xiaofeng and CAO Xiangming

        (KeyLaboratoryofPoyangLakeWetlandandWatershedResearch,MinistryofEducation,School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s in the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ime serial of paleoflood and the flood disaster events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regional drought forecast. In this research, fluvial floodplain deposition from GJ profile were processed to reconstruct the Ganjiang river flood event by ultra-high resolution recording for the last 130 years based on the time scale of AMS-14C+137Cs/210Pb and a number of size indicators and parameters such as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median diameter, sand and coarse silt components,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and probability curve. With the ultra-high resolution recording, we can compare the abnormal flooding in Ganjiang river region to the sunspot and ENSO. The results show: the sediments of the Ganjiang River from the past 130 years have been stratified obviously, the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s in non-flood season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flood season. So, 18 different sizes of flood disaster events had been identified. The results of MK test and cumulative anomal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abrupt changes in 1954 and 1977; 1882-1911 and 1943-1977 are drought and flood fluctuations; 1911-1943 belong to flood more than drought and 1977-2014 belong to drought more than flood. Wavele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eriod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Ganjiang river basin are 4 years, 16 years, 42 years and 74 years. The results of cross-spectrum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eriod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Ganjiang river basin is related to the period of sunspot in 11 year scale, and it runs through the whole research perio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rought and flood cycle and ENSO events in the Ganjiang river basin on the 2-8 year scale i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 2-7 year cycle of ENSO.

        River floodplain deposition; sediment size; flood disaster; event

        萬智巍, 周 巖, 賈玉連,等.近130年來贛江洪水災害事件重建與特征診斷[J].災害學,2018,33(1):96-101,110.[WAN Zhiwei, ZHOU Yan, JIA Yulian,et al.Reconstruction on Flood Disaster in Ganjiang River and Characteristic Diagnosis for the Last 130 Years [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8,33(1):96-101,110.

        10.3969/j.issn.1000-811X.2018.01.018.]

        2017-06-20

        2017-08-10

        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61BAB213075);江西省重大生態(tài)安全問題監(jiān)控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JXS-EW-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262007);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師范大學)開放基金(ZK2013003、PK2015003)

        萬智巍(1984-),男,江西南昌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全球變化研究.E-mail: wzw3392008@sina.com

        賈玉連(1971-),男,山東萊蕪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第四紀環(huán)境研究.E-mail:northforest@sohu.com

        X43;TV143

        A

        1000-811X(2018)01-0096-07

        10.3969/j.issn.1000-811X.2018.01.018

        猜你喜歡
        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與數(shù)字特征
        具有兩個P’維非線性不可約特征標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與地震的對比
        如何表達“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數(shù)的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4
        詈語的文化蘊含與現(xiàn)代特征
        新聞傳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24
        抓住特征巧觀察
        基于特征篩選的模型選擇
        不卡av一区二区在线|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中字| 色综合999|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 不卡一本av天堂专区|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精品推荐国产精品店| 少妇高潮无码自拍|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国产乱人伦AⅤ在线麻豆A|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本真人做爰免费视频120秒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 亚洲依依成人综合在线网址| av日本一区不卡亚洲午夜| gg55gg国产成人影院|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视频| 久久少妇呻吟视频久久久| 国产自拍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韩国视频| 秋霞在线视频| 国产又黄又猛又粗又爽的a片动漫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天美|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97| 一级二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AV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0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人妻噜啊噜| 精品亚洲午夜久久久久| 午夜桃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