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瑩
摘 要:目前,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中國是目前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自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的局部地區(qū)已經出現了老年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應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與關注。人步入老年會遇到生活、工作、生理、心理及家庭等各方面的變化,導致其產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獨感等負面情緒,因此關心與維護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研究也成為多學科涉足的領域。老年聲樂演唱作為與人類關系密切的音樂表現方式之一,其本身具有教育、娛樂、治療等功能。
關鍵詞:老年人;聲樂培訓;聲樂演唱
中圖分類號:J616.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6-10
一、老年人聲樂培訓的現狀
在聲樂研究的歷史長河里面,自始至終都是貫穿著技術技巧問題、咬字發(fā)音問題、音樂的表現以及音樂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等。語言無疑是歌唱的靈魂,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聲樂也都無一例外,也都要立足于咬字、語言、發(fā)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很多年來我國的廣大的人民群眾對聲樂的了解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也越來越喜愛參與其中,比如有很多的業(yè)余老年合唱團,各單位也經常舉辦合唱比賽,可見歌唱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群眾文化館的免費開放,極大地推動了老年人進行聲樂培訓。老年人聲樂培訓中說與唱的區(qū)別也是聲樂界一直爭論的問題之一。論證要達到咬字發(fā)音的一致,就要強調韻母在歌唱的色調中的重要位置與作用,重點字詞的突出與強調要著重加色,注重兒化音的色彩??谇恢袆雍筒粍拥年P系都是比較明確而生動的,則體現了聲樂藝術的規(guī)律,把生動的理論生動化,使人很容易領悟。
對于聲樂這門技術性與時間性很強的學科,僅僅憑借著對理論知識以及書本上的資料去進行聲樂的學習是有一定困難的,它是要經過不斷在實踐中的反復訓練來逐步完成的。每一位的歌唱者都要經過正確的發(fā)聲途徑,掌握科學的技術方法,使聲音與眾不同、美妙動人。有人把歌唱時的發(fā)聲看作開嗓子,隨便亂叫幾聲就認為可以唱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錯誤的,發(fā)聲的目的是要調整好科學的演唱狀態(tài),把好的狀態(tài)一直保持在歌唱當中,改變錯誤的發(fā)聲習慣。歌唱者一定要弄明白發(fā)聲的目的,才能夠唱好,而不單單是開開聲這么簡單而已。而在發(fā)聲時,歌唱者要先了解歌唱發(fā)生的基本原理,通過反復的歌唱發(fā)聲練習去實踐與消化歌唱的規(guī)律。每位演唱者都要充分理解發(fā)聲時氣息的控制與運用,因為在聲樂發(fā)聲的技術和技巧上還沒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可以離開氣息而獨立存在運動的,因此必須注重氣息的重要性,練好呼吸的基本功。練習基本功的核心是打開喉嚨,穩(wěn)定喉頭,這是歌唱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之一。有很多人聲音上的缺陷都是因為歌唱時喉嚨打不開,聲音不穩(wěn)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器官的協(xié)調運動則是使聲音獲得完美流暢的關鍵。
二、老年人參加聲樂演唱的動機
我國老年聲樂演唱如雨后春筍一般地涌現,生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歸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把文藝作為宣傳教育的工具進行定位,使文藝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上升至較高的位置,因此,很多人愿意從事文藝事業(yè)。同時,隨著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養(yǎng)老制度的不斷完善,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人們在退休后想利用閑暇時間參與藝術學習及實踐,實現當年的夢想。在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中,聲樂演唱深受老年人的歡迎,是因為合唱入學門檻較低,參與性強,簡單易行,使其退休之后還能夠有熱愛學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1.強身健體
人到老年,為了減緩身體各器官的衰老、退化,應經常參加打太極、壓腿、舞劍、慢跑等晨練活動,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吧谟谶\動”,除了外在的體育鍛煉,內在的運動與保養(yǎng)也很重要,合唱可使兩者協(xié)調統(tǒng)一。首先,參加合唱可以使人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歌唱要求人站姿挺拔,面帶微笑,幻想美好事物,用心喚醒身體各器官,以積極的心態(tài)帶動唱歌的狀態(tài),達到各器官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并促進整體系統(tǒng)的運動。其次,歌唱的發(fā)聲有利于呼吸暢通、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科學的發(fā)聲練習是有效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肺活量、吐故納新、興奮胸肌、改善大腦供氧,而使人振奮精神,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最后,參加合唱可以使心理積極調解,有效地釋放與緩解壓力。退休的老人會有失落、孤獨等不良的情緒,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上各種疾病。而參加合唱是以放松的方式學習知識,與同齡伙伴相互溝通,將個體融入集體,將個性融入共性,增強團隊意識,在學習與交友的過程中釋放不良情緒。
2.簡單易行
老年聲樂演唱作為群眾性藝術活動的一種,能帶動老年人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老年人參與其中的熱情。首先,由于該活動不需要購買昂貴的樂器,可節(jié)省老年人購買樂器的花費,且與其他音樂活動相比減少了攜帶樂器時帶來的不便。其次,合唱的訓練是利用人體發(fā)聲器官來演奏音樂的,主要是以人聲參與其中,與他人共同配合,協(xié)調完成一項活動。老年人從參與到學習、練習乃至上演都非常方便,要求相比于其他藝術活動具有入門簡單、可操作性強、成就感易實現、增強自信心等特點。黃劍敏老師提出:“老年學員既不為高分,也不為名次,更不為文聘和職位的晉升等等,主要是為了自我實現的滿足,這是一種沒有外界壓力、沒有思想負擔的學習?!痹谶@樣無壓力的趣味性學習中,更容易使他們得到豐富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3.需求
在長期的工作崗位中,人們形成了集體生活的習慣,退休之后感情上仍然需要趨向這種生活習慣,來填補失落的生活。這種需求包括五個方面。
(1)追回夢想。很多老年人在年輕時想從事音樂的職業(yè),但未能如愿,暮年之后時間和經濟條件都充分了,想彌補夢想中的缺憾,于是又回到老年音樂的行列中來。
(2)情感需要。老年人外顯的感情色彩不及年輕人那么強烈,但同樣具有豐富的感情世界。在合唱活動中,他們渴望將自己的情感以歌聲的方式自由盡情地抒發(fā)出來,緩解心中的壓力與苦悶。一方面他們希望在團體中遇到自己想關心的老年人,并把這些人作為自己感情的寄托;另一方面,他們也渴望獲得他人的關懷和照顧,來擺脫孤獨無助,建立更多的安全感。
(3)學習知識的渴望與自我價值的需求。在幾十年的社會實踐和工作中,老年人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念,雖然現在已卸下工作重擔,但依然希望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在參加合唱的比賽和表演過程中,受到臺上及臺下的強烈氣氛烘托,他們會強烈感到這種他人與自我認可的精神享受。
(4)人際交往的需要。老年人的交際范圍縮小,在合唱的集體活動中,可以認識更多的新朋友,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減少老年人獨處的機會,可以獲得各種信息,交流學習經驗,一起旅游等,增進與他人交流并得到情感宣泄機會。
(5)生活和諧。老年聲樂演唱的群體性,使老年人能充分與隊員們交流思想、增加了解、和諧相處,可使老年人建立集體團隊意識,加強了凝聚力;通過專業(yè)的合唱學習及訓練,能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審美情趣,同時提高老年人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素質,減少不良情緒及嗜好的侵入帶來的家庭紛爭與社會危害。
三、完善老年人聲樂培訓的建議
1.促進教材的統(tǒng)一和構建多樣化的學員考評方式
正是由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本供南寧市各老年聲樂學習班使用的符合現實需要的統(tǒng)一教材,才在客觀上形成當前在老年聲樂教學中出現教材的“百花齊放”,乃至各行其是的事實上無序發(fā)展的現實狀況。這種狀況無疑是制約和延緩南寧市老年聲樂教育教學整體發(fā)展的瓶頸。因而,統(tǒng)一教材是現實的發(fā)展的基石,只有在教材建設上的統(tǒng)一才談得上教學的統(tǒng)一和比較、交流。在試教基礎上編訂了針對老年初級班學員的聲樂綜合教材,實踐顯示該教材符合南寧市老年聲樂初級班的現實需求,可以為老年聲樂學員提供繼續(xù)發(fā)展的基礎知識,研究者建議推廣使用。
可以預知,南寧市老年聲樂學習班的初級、中級、高級教材(包括配套的教輔資料)的及早規(guī)劃和統(tǒng)一的實現將會是一種跨越式的進步,是老年聲樂教育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建設的標志之一,將為南寧市老年聲樂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完全具有一種里程碑式的價值和意義。
2.教學條件的有規(guī)劃投入、改善和教學管理的正規(guī)化建設
由于各學習班在教育經費上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故而在各自的現實條件上安排和配置聲樂的教學條件,這也是造成當前無法均衡、統(tǒng)一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聲樂班而言,在專用教室、鋼琴、師資力量、音響及多媒體設備等現代聲樂教學必需的教學條件上都不盡如人意,部分甚至至今尚未配備。這種狀況顯然不適合當前老年聲樂教育蓬勃發(fā)展的需求。這要求全市老年學習班從長遠發(fā)展的思路出發(fā),通過前瞻性的規(guī)劃逐步提高聲樂教學條件,在此基礎上有計劃地逐步增加投入或改善教學設備,力爭形成教學條件的逐年有計劃改善和提高的“步步高”模式。
目前南寧市老年聲樂班使用每周兩次的集體授課的教學形式,在教學管理上應建立長效、科學、實用的體制。建議形成一個從各班班長到每班各小組組長的有序分層管理梯隊模式,其中班長和組長既是課堂教學秩序的維護者和管理者,也是學員課后復習、課前預習的聯絡者和組織者,這是由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和學習特點所決定的。此外,應倡導建立和完善學員的上課簽到制度,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缺勤率過高的產生,逐步建立科學、完善、人性化、可操作性強的規(guī)章制度。
3.建立全市老年大學在聲樂教育教學上的有計劃的定期交流機制
目前南寧市的老年聲樂教育教學上的交流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各聲樂班的教材不統(tǒng)一,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都是因校而異,各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及早規(guī)劃并建立全市老年大學在聲樂教育教學上的定期交流機制對學校間互相了解、互相學習、互通有無、共同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對于郊區(qū)學校而言,這種橫向交流機制能有效幫助他們汲取經驗、交流師資,是促進、改進學校及學科建設的一種寶貴資源和學習渠道。這種各區(qū)牽頭、各校協(xié)調的校級聯絡機制的及早形成并運作對老年大學的綜合整體繁榮發(fā)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老年人進行聲樂學習的研究,希望可以盡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輔助他們做好心理適應、自我保護、自我調整,以養(yǎng)成樂觀豁達的性格,形成“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成、老有所樂”的新觀念,以期增強老年人的滿足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積極情緒,在老齡化加速的現實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開發(fā)老年人的潛力、活力,實現老年人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世超.老年人聲樂教學初探[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07(1):36-37.
[2]肖文兮.聲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中國音樂,1985(2):3.
[3]肖 莉.淺談中老年聲樂教學中的發(fā)聲訓練[J].大眾文藝,2014(1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