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婷
作文在中考試卷上的分值幾乎占了“半壁江山”,在日常交際中,它關乎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它的重要性僅在這兩方面就得到了很大的體現(xiàn)。既然作文如此重要,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如何讓我們的學生更輕松地寫好作文呢?下面就我的認識和做法簡單談談。
一、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首先,我在班中制作了兩本可以讓同學們傳閱的作文成果冊,一本是裝訂班中同學們的優(yōu)秀作文:優(yōu)秀之作;另外一本是裝訂同學們有進步的作文:進步之作。這樣能夠讓發(fā)表習作在這兩本冊子上的同學品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也鼓勵了其他同學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文練筆、爭取自己也能發(fā)表作品。我還鼓勵學生多將自己覺得不錯的作品發(fā)表到校刊上,充分激發(fā)學生展示發(fā)表的欲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
其次,我用贊賞的目光去欣賞班上每一位同學的作文,從各個方面點滴的進步去激勵表揚他們,樹立他們能寫好作文的信心。
最后,在設計作文題目讓學生練筆時,我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和年齡特點,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作文話題,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使他們看到作文題目就想寫、能寫。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
積累素材對于寫作是非常重要的。有鑒于此,我鼓勵學生從各個渠道去獲取有營養(yǎng)的知識,如:閱讀名家名著,收看新聞聯(lián)播,訂書籍書刊供學生課后傳閱。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摘抄、背誦等不同方法積累其所碰到的精彩語段。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每逢寒暑假,我總是留給學生一道這樣的作業(yè):請各位家長送給孩子一本他們感興趣的書,然后布置學生在自主閱讀后,收錄書中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制作成一張書簽,并且調動自己的思維用心感受、寫一篇讀書筆記,大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同時,我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用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習慣,要求他們關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用心思考,隨時隨地將心中的感受抒發(fā)出來。
三、寶劍鋒從磨礪出
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具體形象生動地描繪下來。
初二時,我校舉行了以班級為單位的籃球比賽,在比賽之前,我布置學生寫一篇關于這場足球比賽的作文,要求學生觀看足球比賽時要用心觀察。在所有比賽結束后,我們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于是我利用這次比賽對學生進行一次以細節(jié)描寫為重點的作文輔導。輔導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我們班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學生很快歸納出以下四個方面:體育老師對班中足球隊球技的有關指導;踢球同學的團結一致;其他同學的吶喊助威;比賽前老師的心理輔導和鼓勵。我接著引導:進球的那一刻激動人心的動作是怎樣的呢?然后我讓進球的同學上臺示范他進球的動作,其他同學在下面仔細觀察,通過情景再現(xiàn),同學們很快就能描述出進球的動作:先是帶球旋轉過人、接著一個漂亮的側踢,趁著對方守門員防守不急,來個凌空抽射,球就進了。
最后我還問學生,足球比賽得了二等獎,大家的心情如何?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高興,開心,興奮……這時,我又說道:“這樣寫心情是否簡單了點呢?能否通過加入一些環(huán)境描寫來抒發(fā)自己當時高興的心情呢?”經過一會兒思考,一生說:“我們贏了,我們贏了,大家不停地歡呼著,我也不禁高興得跳了起來,抱住了旁邊的同學……”又一生說“足球場上歡呼聲不斷,有的興奮得跳起來,有的甩衣服,有的抱在一起,這時我發(fā)現(xiàn),天空的顏色變得更藍了,連小草也微笑著彎腰向我表示祝賀……”
四、千修百改成華章
俗話說“樹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練”。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寫《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巨著時,就曾經先后修改七次;人民藝術家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的修改共計145處。由此可以看出:佳作、巨著都是經過了反復地推敲、修改,最終才成為千古佳文的。因此,我們也應該學會修改文章,讓文章變得更加精彩。
要學會自評和修改,讓學生再次讀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寫作的過程,說說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并做必要的修改;接著是學生的互評,學生交換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種親切感,這樣能夠促使他們進行互比競爭、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時又能和同伴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吸收彼此作文中的優(yōu)點;最后進行教師的評價,老師既評學生的作文,又評學生的“點評”,又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努力的放向。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踏踏實實的訓練和培養(yǎng)。我相信,只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有方法、有技巧地努力做下去,一定能夠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