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鋒
高效的課堂貴在優(yōu)化,即以科學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F(xiàn)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教學設計為例加以說明。
一、教學目標設計:簡練明確
教學目標既是教師課前規(guī)劃課堂教學的起點,也是整個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設計的靈魂。簡練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僅有利于教師明確教學方向和把握教學任務,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在這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學生能熟悉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xiàn)、影響、評價極其問題;(2)學生能熟悉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宗旨、意義,中國入世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采取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學習方法,通過設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學生自己歸納、分析等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應用熱點讓學生討論、思考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從史出發(fā)認識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2)學生樹立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信念和責任感。
上述教學目標的設計,一是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簡練明了,一目了然。二是三個目標,從知識到能力,再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呈現(xiàn)出遞進趨勢,符合學生認知和思維規(guī)律。三是突出目標的“歷史課味道”,如“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旨在引導學生運用辯證思維分析事物?!皹淞⒚嫦蚴澜?、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信念和責任感”,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
二、教學內容設計:簡樸充實,凸顯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我們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如高一同學初學《經濟史》模塊內容,對經濟現(xiàn)象的了解和對經濟問題的分析,更多的是出于消費者的角度和立場,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拓展視野,從不同主體的角度加以思考。例如,在這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導入: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在經濟上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尤其是在商品、勞務、技術、資金等方面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舉相關環(huán)節(jié)的例子,引導學生談感受,說明經濟全球化的表現(xiàn)。仞『如:
結合上述事例,引導學生概述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并談談自己對經濟全球化的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感受來談經濟全球化,拉近了歷史和現(xiàn)實的距離,符合“構建以培育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課程理念。
其次,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優(yōu)化充實,切忌面面俱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jù)學科教學特點和課標要求,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理解核心知識,讓學生細細品味知識的“精華”,從而輕松吸收和掌握相關內容。
三、教學方法設計:簡便適時
首先,教學方式要簡便。自主、合作、探究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但不管運用哪種教學方式,應該堅持就簡原則,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根據(jù)教學內容,適時把握時機,講到“點子”上。在上述教學設計中,由教師針對性地提出有探究性的問題,通過討論分享的方式,讓學生在民主、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探究,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在經濟全球化面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重要性的認識,進而為他們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要適時介入。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實踐證明,課堂上如果沒有教師的適時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很可能會陷入盲目。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課堂討論的時機,把討論內容放在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易混易錯處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例如,在分析完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后,教師適時介入,讓學生闡述對“經濟全球化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的看法。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辯證地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更有利于引導拓展和深化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
再次,要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布白”,讓學生在聽過、看過、討論過后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方能有“意外”收獲。這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自我整理相關學習內容,夯實基礎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提升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相關經濟現(xiàn)象的能力奠定知識基礎。
四、教學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即使在全媒體教學時代,教學板書的設計也不可或缺。有效的教學板書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一個精心設計的板書應該高度概括教學內容,一目了然,簡明扼要,重點突出,邏輯性強。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直觀有序,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宏觀上的認識,同時在微觀上落實,達成調動和運用知識的教學目標。
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學科功底與人文底蘊,才能使我們的課堂于優(yōu)化處見深刻,于平常處收奇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