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清
摘要:小練筆是近幾年小學語文課堂比較推崇的一種語言文字表達訓練形式。但小練筆在實際應用中,常有時機把握不當、流于形式的弊端。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練筆的絕佳時機應在課文的“精彩處”“留白處”“動情處”,把握好這幾個關鍵時機,作文教學一定事半功倍。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小練筆 時機
小練筆是近幾年語文課堂上比較推崇的一種語言文字表達訓練形式,越來越為廣大教師所重視。這是教師們在語文教學中“寫”的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xiàn)。但是,在進行小練筆實際訓練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課堂小練筆活動并未達到理想效果,有時甚至沒能同相應的年級的教學目標相適應,與課文內容的結合也不夠緊密,訓練針對性不強,訓練范圍籠統(tǒng),有的甚至流于“套路”……小練筆時機選擇并不恰當,很多時候學生的練筆剛剛開頭,就到了下課的時間。小練筆沒能真正發(fā)揮效用,成了美麗的“花瓶”。那么,在課堂上,該怎樣把握小練筆的時機,進行真正有效的練筆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一、小練筆應“把握精彩”
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精美的文章,是學習、積累語言文字的“寶庫”之一,許多課文當中都不乏精妙的詞語、精彩的句式、精美的段落,而這些都是小練筆應該把握的“精彩”。在研讀教材時,教師就可以對課文中一些精彩的詞語、語句、段落進行整體的統(tǒng)籌,聚焦有代表性的語言文字運用“亮點”,選定一些課文的精彩處讓學生體會、仿寫,并最終形成自己的小練筆?!鞍盐站省边M行小練筆,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課文中具有鮮明的特征和典型的特點的精彩文段,這樣練習才具有代表性,同時要注意選擇的范例應適合小學生學寫,具有可操作性,這樣,學生才能愿意表達、敢于動筆。
1.抓精彩詞語進行練筆。在進行課文閱讀時,我們通常會通過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了解人物的內心或是理解文章的主旨,而有時這些重點的詞句分析、體會階段正是進行小練筆的好時機。比如《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中有一句話:“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蔽闹械摹岸ⅰ弊钟玫镁褪智擅?,父親盯著看的動作,將他內心的復雜斗爭和矛盾的心理充分展現(xiàn)出來,也為他后來的決定做了鋪墊,表現(xiàn)出了父親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時就可以設計一個小練筆,選擇用一個表示“看”的意思的動詞,對一個人物進行描寫,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學生們通過查字典就可以找到“望”“凝視”“掃”“瞄”“瞅”等有看的意思的動詞,然后通過對這些動詞的運用,就能體會到不同用詞的表達效果的區(qū)別,體味到用詞精當的妙處。
2.抓典型句型進行練筆。課文中的經典、精彩的句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反復閱讀、背誦感悟其美,還可以借助這樣成熟的句式讓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練習,讓他們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運用知識,體會運用之妙。比如老舍《貓》這篇課文的開頭就呈現(xiàn)了一個用連詞組接的經典句式:“說它……吧,它的確……;說它……吧,……可是……”通過這樣巧妙的排比,把自己貓的古怪性格輕描淡寫地概括出來。在課堂上,講解完這個句式的精妙后,就可以讓學生用這個句式“填空”,寫寫自己見過的小動物的特點。還比如《秋天的雨》這篇課文中“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句話,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給”寫出了秋雨擬人化的動作,“小扇子”描繪出黃葉的樣子和動態(tài),十分精美。這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講解下擬人、比喻這兩種修辭,然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練筆,讓他們把銀杏樹換成別的事物,再用比喻或者擬人修辭手法描繪一下,同樣可以收到不錯的練筆效果。
3.抓經典片段進行練筆。片段練筆的原理同句子是大同小異的,需要注意的是片段涉及的寫作技巧和手法往往更加復雜,在讓學生進行練習時應抓住重點的、有特色的方面,不要要求面面俱到。
二、小練筆應“抓住留白”
課文的描寫大都是張弛有度的,對于有利主題表達的方面一筆不少,而無須交代就能讓讀者自己體會到的,往往會故意留白,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留白”做文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文章隱而未發(fā)的內涵表達出來。課文中的留白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懸念處留白。一些課文為了讓讀者讀起來有懸念,故意用單一視角來寫一件事,或者為了情節(jié)的緊湊、緊張,有些其實可以重筆細描的內容就用一句話戛然而止了。2.標點處留白。省略號是許多課文都喜歡的留白方法,在一些無需贅述的地方就用省略號一筆帶過。3.結尾處留白。許多課文也很喜歡在結尾處故意不交代事情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或者人物接下來的動向,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對于這些留白的地方,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小練筆,一方面想要填出留白的內容,就需要學生認真體味課文意圖,能夠讓他們更好地與課文“對話”,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對留白的想象和描寫,也是對學生作文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揮,寫好了基于課文的小練筆,他們在寫自己想寫的作文時也會更有想法、更有方法。
三、小練筆應生發(fā)于“情動之處”
教師設計小練筆最忌諱的就是讓學生生搬硬套,盲目地增加學生的練寫任務,想要小練筆出現(xiàn)的時機恰如其分,就需要教師抓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動情之處做文章。古語云“情動而辭發(fā)”,只有內心有了真摯的情感流動,寫起來才會滔滔不絕。而在教學中學生的動情之處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被感染的情感,比如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圓明園的毀滅》這類文章時,雖然學生自身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代,也沒經歷過課文中的情境,但是通過課文的描寫能夠深切地體味到外國人橫行霸道時作為中國人內心的義憤,圓明園被燒毀的惋惜與心痛。如果這時教師設計“__________我想對你說_______”“站在圓明園廢墟旁”這樣的小練筆,學生一定有情可抒。二是內心被激發(fā)的情感。也就是通過課文學習,觸動學生自身的經歷從而有所感有所悟的情感體驗。比如學習《給予樹》,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中別人幫助自己的感激、快樂的心情,讓他們寫一寫生活中被給予的時刻,他們一定有話可說。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立足教材,從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出發(fā),從課文內容出發(fā),抓住以上幾個進行小練筆的時機,多角度進行小練筆形式的設計與訓練,一定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長政.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5,(07).
[2]徐云峰.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5,(09).
(作者單位:長春市一零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