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祿燕
摘 要: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發(fā)展,活動教學深受師生歡迎。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nèi)容可以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小班化教育的活動形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展示,教學設計發(fā)揮度高。作者就小班化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這一方面,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談競賽型的教學活動、任務型的教學活動、表演秀型的教學活動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
關鍵詞: 小班化 活動 效果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展示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新課程倡導以活動為中心,主張通過表演、唱歌、游戲、競賽、猜謎語和畫畫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以人為本,遵循“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原則,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延伸拓展,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等學習方式更好地實現(xiàn)語言學習目標。
小班化強調(diào)個體的特色,在教學中采取人本教學更易激發(fā)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激起教學思維的火花。下面我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談三種教學活動及它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
一、游戲競技,讓活動更有趣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將游戲引入課堂,能將枯燥的語言現(xiàn)象轉(zhuǎn)變?yōu)閷W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課堂形式。根據(jù)學生愛玩、好勝心強的天性,組織教學中,通過比賽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操練時,比賽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復習時,比賽使學生不會覺得老師是在“炒舊飯”,讓英語課堂同樣充滿活力。我在期中復習單詞時,為了讓他們?nèi)の缎缘赜洃泦卧~,安排了“單詞擂臺賽”。挑選一位同學當擂主,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快速地背出其他同學所說的單詞,當他被難倒了,記分員記下他所背的單詞個數(shù),然后另外一個同學接受挑戰(zhàn)。誰背得最多、最快,就成為本次擂臺主。競爭好勝心理驅(qū)使學生樂于參與比賽活動,課堂氣氛可謂空前高漲,在緊張、熱烈的競爭氣氛中,無論是參賽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個個都十分投入,一節(jié)課下來,無論基礎好的、中等的還是基礎差的同學都收獲很大,大家覺得很輕松就記住了這么多單詞,并且記憶的時間長。每次單元復習、大考復習的時候都可以參加競賽。我們還設計“百詞競賽”、“我是復讀機”等活動,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運用競賽,挖掘?qū)W生的學習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思維的靈敏性。
二、任務驅(qū)使,讓活動更有效
語法課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課,若能在語法課中加入一些精心設計的小活動,則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生學習效果很好,語法課也會“瘋狂”起來。如在學習一般過去時這一語法項目時,我設計了一個One word story的活動,具體過程如下:首先把全班學生分成五小組,每組五人,要求每組編一個小故事,開頭已給出:One day...每組中選一個同學記錄本組所編的的故事,其他四個同學每人每次只能說一個單詞,一個一個接下去,直到編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記錄的那個同學把故事讀給全班同學聽,大家一起幫助糾正其中的錯誤。在這個小活動中,每個故事里的時態(tài)必須用一般過去時,動詞必須用一般過去式,學生無論在編故事的過程中還是在讀故事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都操練了一般過去時和謂語動詞過去式,比做幾道語法題鞏固此語法項目要有趣得多、有效得多,而且學生記憶的時間又長,一個小活動起了大作用。
在教學Speakup“邀請”句型中,為了增強英語的口語交際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大膽地設計了開放性的活動: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就本組的話題邀請一個其他小組的成員。(學生聽到此活動的要求,都非常感興趣)這項活動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因為你要讓你邀請的對象明白你的目的,而對方的提問可能不是你所想的那樣,這就要求學生對“邀請”的句型和應答非常熟悉,也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臨場發(fā)揮應變的能力。這節(jié)課的效果可想而知,“邀請”的句型多樣,應答也符合他們的實際,實現(xiàn)了英語口語教學的交際性。
三、我型我秀,讓活動更精彩
美國學者克斯雷指出:“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苯巧缪菔且环N切實可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方法,它可以激發(fā)學生活動欲望和動機和興趣。良好的動機、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佳動力。
1.巧用空間,拓展表演活動。
在小班英語課上,課堂活動設計可以因時因地創(chuàng)設更多更豐富的場景,而不是幾個人站在自己的座位上,簡單地進行對話。例如我在教授現(xiàn)在進行時,就安排同學們實際操作。在教室中央劃出一個圈,讓每個小組上來表演,每組內(nèi)兩兩組合,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用這語法與那同學進行問答,真實體驗這些句子的含義及使用的情景,最后讓小組討論歸納什么語境下用現(xiàn)在進行時。再如我在教授Fashion Show的時候,設計了一個扮演模特的活動。將整個教室設計成T臺秀,學生坐在兩旁。學生穿著不同的時裝,上臺走秀。表演得精彩而投入,表演完了,我讓每一個學生上臺利用剛學的句型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模特及你為什么你最喜歡他/她,受到贊賞最多的就評為模特冠軍。這兩個表演活動學生都非常感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學生成了學習過程的主人,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都有事可做,能更有效地在活動中主動運用應該掌握的語言,學習效果都很好。
2.巧用環(huán)境,設置表演情景。
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室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和表演的重要陣地,充分發(fā)揮主陣地的作用,設置各種各樣豐富的情景,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表演場景中。例如我在教授7A Unit5 Shopping這單元時,將教室的周圍都貼滿各類衣服的圖片,讓學生表演對話,購買衣服,或者介紹衣服。這樣既學習了有關衣服的單詞又學習了“Shopping”的英文對話。這個活動使課堂交流真實化,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流能力。角色扮演的學生因有話題而交談,大大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增進了組員間友誼,增強了學生的團結(jié)合作能力。在九年級教材中,Unit4、Unit5、Unit7是有關人物 Sped Webb, Tandun, Audrey Hebpen的介紹,在期末復習的時候,讓學生進行Chat show,每小組安排一個單元的話題,小組成員就話題進行人物訪談。教材Unit8是“Detective stories”,教師和學生可以提前在教室中制造出一個犯罪現(xiàn)場,有陌生的腳印、有一把小刀(沾點番茄醬)、壞了的門鎖等場景,讓學生模擬偵探;教學Unit6 “TV programmes”時,可以設計辯論賽,學生分組端坐對面,就“Is Watching TV Good or Bad”進行辯論。學生積極投入、樂于參與,不僅復習了課本知識,而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語言交流的機會,在練習中掌握了知識,運用了知識。
3.巧用時機,創(chuàng)設表演契機。
本套譯林出版社的教材體系中,涉及中西方文化、節(jié)日等的單元比較多,也和我們生活密切聯(lián)系。比如在10月底,七年級教材中的“Halloween”單元,與西方萬圣節(jié)相契合。我在教學中,也設計了“Halloween Party”活動,學生裝扮自己,和同學、老師玩起了“trick or treat”的游戲,班級中也用學生自制的南瓜燈籠所裝扮;在八年級教材中有DIY的創(chuàng)作,在“Study skills”課時中,介紹DIY制作過程,活用祈使句。在此,我們年級組共同設計了美食節(jié),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制作美食節(jié)的各種美食,然后與同學們分享制作過程。在課堂上孩子玩得都很嗨,學得很快,吃得很開心;在九年級教材中Unit3 “Teenage Problems”,學生感同身受,為此我舉辦了熱線96111,借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陶老師熱線,讓孩子們充分述說自己的煩惱,“陶老師”們給予解答與幫助。這些活動都是基于教材、結(jié)合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演的時機;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孩子們參與度高、涉及面廣,課堂活動效果好。
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內(nèi)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為教材和學生之間架設了交流平臺。課堂活動的有效和高效開展,要求教師善于利用教材,發(fā)掘教材中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熱點、思維活點、學習難點的內(nèi)容,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fā)展與全面提高。活動教學在英語小班化中能走出小班化的新特色,“活”出新花樣,小小活動,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陳靜波.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楊良雄,黃遠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1).
[3]李冰.英語課堂活動的設計[J].河南教育,2001(03).
[4]謝葆輝,蔡芳.自主語言學習與英語課堂活動[J].江西教育,2004(24).
[5]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