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標
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往往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看得特別重,甚至放到對學生評價的首位,而忽略了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與評價。這對孩子的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有害無益,甚至會傷及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的未來。
學生的習慣涉及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如,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飲食習慣,文明習慣等等,這些習慣時時事事都體現在學生的行為中,也是世人評價判斷“好孩子”和“壞孩子”的標準,習慣好的孩子,人們都會夸贊,使孩子受到鼓勵與認可,會越來越好,這樣學生會有很精彩的完美人生;反之,行為習慣差的孩子,很難被周圍人所接納,甚至會常常伴有指責,更有甚者,會遭到家長的暴力和老師的過激的批評(現實中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在這樣環(huán)境和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會按照家長和老師的指責方向向下坡發(fā)展,會變得越來越“壞”,最終成為不被社會所接納的人,毀掉孩子的一生。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
學生的學習成績,最直觀的一般都體現在試卷的分數上,而分數的高低其決定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智力因素是一方面,而非智力因素才真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智力因素,通俗的講就是學生的智商,屬于內因,而非智力因素屬于外因,就是所說的學生的學習習慣。
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拖拖拉拉,書寫潦草,那么,在沒有足夠的學習時間保證下,在沒有聚精會神的聽講情況下,在卷面臟亂看不清字跡的情況下,又何談高分,沒有高分又怎么算是學習成績好呢?我想,《傷仲永》這篇文章大家一定拜讀過,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反之,一個智商一般的學生,但這個學生勤奮好學,有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好習慣,有書寫認真的好習慣,有良好讀書習慣,在這么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支撐下,試問,這個孩子的考試分數又怎么會低呢?學習成績又怎么會差呢?“勤能補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成語啦!著名音樂指揮家周周,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
所以說,學生的成績好壞,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即: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績錯不了,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成績也好不哪去。
這就為我們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個問題很大,在此只想簡單說說自己的粗淺看法。
首先多觀察,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良習慣,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糾正及時,發(fā)現了就指出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呀。再次,在糾正不良習慣的同時,且不可忘了鼓勵,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并及時鼓勵,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不能錯過,這一點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呀!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語言的藝術性,在糾正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時,語言不可過激甚至變成指責,要尊重學生人格,切不可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良好的文明習慣,鑄就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不知道誰說過這樣一句話,有才無德是廢才,有德無才是蠢材。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學生的良好的文明習慣應該從小培養(yǎng),從小事培養(yǎng),從小處入手,教育學生“小處不可隨便”。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不可隨地吐痰”,很簡單的幾個字,很小的一件事,在人前很容易做到,關鍵是在人后會是什么樣,會怎么做,這一點至關重要。人無論大小都是“要臉”的,也就是都有自尊,學生真的隨地吐痰,一般情況下也是背著人的,如果老師發(fā)現了,或者學生舉報了,這就是教育學生的良好契機,作為老師應該曉之以理,不可在眾人面前數落學生,最好是尋找最恰當的時間地點場合和學生談這件事,例如,問孩子如何看待這件事,這件事是大事還是小事等等,在談話過程中,孩子會自知理虧,自知犯錯,既不用老師嚴詞說教,更不需大做文章,自己知道錯了,遠比你告訴他做錯了要好得多。
說臟話,是農村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近些年已經有所好轉),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教育工作者。學生說臟話往往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甚至學生自己都無意識,這就是不良習慣。有病就要對癥下藥,針對學生說臟話的特點進行糾正,例如,在學生中建立監(jiān)督機制,互相舉報監(jiān)督,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人時刻提醒不可以說臟話,這樣做就是不給“說臟話”留有存在的空間,其實說臟話的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有學生反應到老師這里,老師大可不必興師問罪勞師動眾的,在全班學生面前大加說辭,只要讓學生知道錯了就行,只這樣做不好就可以了,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日常生活中去監(jiān)督糾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改掉說臟話的壞習慣。再好的學生,滿口臟話也是令人生厭的,是很難被人接納的,一旦形成習慣并不去及時改正,形成惡習,在社會交往中會被孤立,對成長是很不利的,甚至嚴重損害自身形象,又歸到那句話,“習慣終于成績”。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這九個字是對一個人的外在形象的高度概括,作為正在成長中的學生,培養(yǎng)這樣的形象至關重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再有才華的人,行為猥瑣,舉止隨便不拘小節(jié),在就業(yè)以及交往中都很難吃得開,形象重要性人人都知道。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生活學習中著重培養(yǎng)了。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形象呢?我覺得主要陣地還是在學校在課堂,聽課的坐姿,回答問題的站姿以及舉手的姿勢,都要嚴格要求,走出課堂如何行走,也要及時提醒,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就像待修剪的小樹,教育工作者造什么形就會呈現出什么形,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我不全然接受這句話)。
當然,學生的文明習慣,并不僅僅是上面說的那么一點點,例如,文明用語,出游時不亂涂亂畫等等,由于篇幅關系只在這里略舉一二。
學生除了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文明習慣之外,還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衛(wèi)生習慣、以及自我保護等諸多習慣。無論哪種習慣,對學生的成長來說都至關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說,都不可不重視,一味地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最終的結果就是培養(yǎng)出來的人,也不會被社會所接納,諸如有才無德之類的,必然會出現,嚴重的,培養(yǎng)出來的,還可能是高智商犯罪者。因此說,對學生的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終于成績。
(作者單位:吉林省舒蘭市亮甲山鄉(xiāng)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