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生
甘肅省蘭州市第八十二中學
最近,隨著湖南益陽學生“弒師”案的發(fā)生和“紅黃藍親子園”虐童案的發(fā)酵,把校園安全問題推向了社會關注的風口浪尖。事實上,近年來危害校園安全、侵害師生權益的案件時有發(fā)生,突發(fā)的校園安全隱患屢禁不止。所以,平安校園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平安校園建設的核心就是安全問題。其目的是為師生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保證師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而建立這樣的安全氛圍,需要通過安全教育和宣傳,提升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使安全意識根植于學校管理者和師生的心里,使學校的管理和活動處處從安全出發(fā),切實做好學校的安全防范工作?!鞍踩珶o小事,事事是大事”,使“安全第一”成為學校生活的一種習慣。通過對廣大師生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天天講安全,時時看安全”的良好氛圍,用“安全之眼”關注周圍,對于存在校園安全隱患的問題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處理”,防患于未然。事實上,那些曾經(jīng)發(fā)生的校園安全問題,大多都與該學校安全意識淡薄,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圍,他們只是把安全掛在“嘴上”,沒有使安全“入心”,才釀成“大禍”,引發(fā)了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平安校園建設,安全機制的建立是其保障,安全措施的落實是基礎。學校只有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在制度的約束和監(jiān)管下,才能使平安校園建設有據(jù)可依、有章可查。同時,我們要制定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責任到人,做到“事事有方案,事事有措施”的安全責任制,只有這樣,平安校園才能真正平安,避免成為一種流于形式的“假象”。
學校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多屬于突發(fā)事件。因此,建立健全學校的應急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當學校突發(fā)安全問題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應對自如,避免了由于缺乏應急措施而出現(xiàn)的“驚慌失措”,才能使安全事故的程度損失降到最低。
(1)加強應急教育,明確安全措施。學校要加強師生的安全應急能力培養(yǎng),教會他們應對突發(fā)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明確學校相關的安全要求和方法,使廣大師生在面對突發(fā)安全事故時能正確的應用安全知識和安全措施,確保人身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例如:防火防電知識,自救和逃生的方法,學校大型活動的組織和安全應急措施等,使全體師生在遭遇到突發(fā)安全事故時,人人心中有數(shù)、個個應對自如,做到有組織、有秩序的應對和撤離。
(2)細化安全措施,做好應急處理。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可能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安全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細化各種可能面臨的安全應急措施。例如:突發(fā)的食品安全問題、校園暴力事件、交通安全問題、校園踩踏事件等等,要針對性的健全完善相應的應急措施,建立安全應急領導小組,這樣一旦學校發(fā)生突發(fā)安全問題,才能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同時,根據(jù)機制和措施,對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落實責任、追究責任,避免因為制度和措施的缺失而造成責任推諉現(xiàn)象發(fā)生。
平安校園的創(chuàng)建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行為,還需要家庭安全教育的有力配合。事實證明,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學生,其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普遍高于我國同年齡段的學生。研究表明,他們除了有完善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機制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安全教育。因此,構建家校合作安全模式,對于平安校園建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家庭是一個孩子接受啟蒙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第一場所,家長是第一任老師。所以,為確保學生在校內(nèi)外的安全,建立家校合作安全模式,讓學校、家庭的安全管理形成無縫隙對接,做到責任落實、分工明確,才能確保平安校園建設的有效落實。因此,學??梢远ㄆ谂e辦家長安全培訓會,宣講學校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的具體要求和實施方案,宣講安全形勢,學習安全常識,要求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使家庭安全教育成為實現(xiàn)平安校園的有力保證,讓每一個孩子“學安全、講安全、會安全”,讓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在家庭和學校扎根發(fā)芽,形成家校合作的安全教育渠道和體系,確保平安校園建設的有效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平安校園的創(chuàng)建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密切配合。學校要依靠當?shù)卣?、街道、公檢法等機構的共同參與,通過統(tǒng)一領導,對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清理整頓,重點排查校園周邊的交通、商販的食品衛(wèi)生、網(wǎng)吧、游戲廳等潛在安全隱患,以及在學校周邊游蕩的社會閑雜人員,治理校園周邊環(huán)境,為學校創(chuàng)建一個安靜和干凈的教學環(huán)境。事實上,近年來我們雖然在治理校園周邊環(huán)境加大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種治理往往是階段性的,沒有形成一種長期的機制。所以,我們呼吁,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持之以恒,能夠形成一種監(jiān)管學校周邊安全的長效機制,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治理校園周邊環(huán)境,為平安校園的建設保駕護航。
平安校園,是充分利用“人防”、“物防”和“技防”等多種手段,以實現(xiàn)校園的平安、避免各種事故發(fā)生為目的的一體化防范體系。而“人防”是關鍵、是核心。所以,平安校園的創(chuàng)建,其根本是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全社會的安全共識,通過宣傳教育,讓安全常識普及,形成一種全民共建的社會安全系統(tǒng)和安全氛圍,使學校和社會安全一體化,這樣才能促進平安校園的建設,確保平安校園成為校園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因此,加強安全教育,除了學校的宣傳教育外,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大力宣傳,可以通過媒體、廣告欄、安全平臺、社區(qū)等多種渠道,進行有效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zhì)。并且,通過法制教育,落實安全責任。提高法制意識,達成“安全教育、人人有責”的社會共識,才能確保平安校園的建設。
總之,平安校園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我們要以完善安全措施為抓手,以安全機制為依托,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共建模式,樹立“人人講安全、時時重安全、事事抓安全、處處記安全”的思想,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全民共建,讓學校真正成為平安校園,成為“爰得我直”的“樂土”,讓師生們遠離“危險”和“喧囂”,讓學校成為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