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英語課堂語言練習活動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于該方面的研究也日漸增多。但從筆者調查的情況來看,英語語言練習活動仍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借助課堂觀察,對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語言練習活動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和總結其特點和規(guī)律,為初中英語常態(tài)課課堂教學提供可行性建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英語教學是一種以言語互動為主的語言學習活動,它最終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一能力是學生在參與語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因此關注教師組織語言練習活動和學生參與語言練習活動的有效性,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如何使語言練習活動實現(xiàn)最有效果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師教學手段應最優(yōu)化和多樣化
教師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英語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輕松自如,也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教師一是要注重合理的教學手段教學觀念。在傳統(tǒng)教學觀下形成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扔筆記”,最大的弊端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要注重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行為主義心理學指出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刺激強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手段和方法要具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采取各種強化手段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教師運用形式新穎的教學手段符合初中學生以形象性思維為主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改變以“注入式”和“死記硬背”為特征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使語言練習活動成為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和合作的過程。
二、增加以語篇為主要內容的練習活動
交際語言教學觀認為語篇的核心是讓學習者在特定的語境中接觸、感受、學習和運用語言,從而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縱觀英語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潮流已深入到英語教學中,語篇練習不僅起到了傳遞知識和情感的紐帶作用,也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個性。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要重視對語篇練習的指導。初中階段學生仍處于英語學習的相對較低水平,學生還不能獨立自主地開展練習活動,但是初中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較強,因此,教師要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重視對學生語篇練習的指導。初中英語教師在引導中讓學生學會獲取信息、拆分語篇、處理信息和明辨語篇情感等技巧,并在此基礎上達到整合信息、交流對話的更高水平,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理清思路,促進知識吸收和消化,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最終實現(xiàn)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中,在讓學生讀文章之前提出幾個問題,并在讀后讓學生回答,在校對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拆分語篇,分析文章結構,指導閱讀的方法;或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進行對話練習,在對話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是語篇的難度要適當。如果一篇文章中有較多的新單詞和新句型,這無疑對學生來說難度過高,使學生產生挫敗感,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反之,若一篇文章過于簡單,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動力,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內容,并加之以適當?shù)姆椒?,比如播放視頻、動畫和錄音來抓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狀態(tài)中整體感知、理解、鞏固語篇,達到聽、說、讀、寫技能綜合性提高的目標。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練習活動
練習活動在課堂上實施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師教學目標能否達成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否提高。然而,那種單一的英語課堂學習活動已遠遠不夠。不同的練習活動對學生的作用也是各異的,角色扮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聽錄音能夠練習聽力,書面練習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教師注重運用形式多樣的語言練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親身參與到語言練習活動中,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當然,教師要靈活設置語言練習活動。語言練習活動的多樣化并非“濫化”或“泛化”。初中英語教師要改進傳統(tǒng)教學中比較死板的教師講授模式,讓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在“活動化”、“任務化”以及“內容化”之外,要更加“趣味化”和“靈活化”。學生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單一方面能力突出,而其他幾個方面能力較弱,此時,教師就要關注這些單項能力發(fā)展的平衡性,靈活的、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活動加強弱項練習;從人際交往方面來看,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外向,能積極參加活動,并且善于與他人交流合作,而有的學生性格偏于內向,不能夠主動參加活動,教師要針對這一情況設計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等參與性高的活動;從其他方面來看,有的學生喜歡唱歌和表演,有的學生則不愿意張口,不愿意動手,這是教師就要設計能夠動手制作或開口說話的活動,如情景對話、制作旅游計劃圖等。
四、注重意義性練習活動
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展開自然的話語交際,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語言的學習是一種能力的學習,它的目標是通過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練習轉化為學生的語言能力,而這一轉化就需要學習者具備積極主動地認知和思維活動,將他們在課堂中的聽的角色轉化為課堂中的主人翁,有意識地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要注重開展意義性練習活動,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鞏固知識,加深理解,進而達到實際運用的目的。
五、鼓勵開展小組活動和同伴活動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成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學生所運用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以及自主學習方式中,小組合作學習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鼓勵運用小組活動和同伴活動開展語言練習活動。要圍繞所學內容策劃小組活動和同伴活動。教師要提前做好活動準備,深挖課文內容,根據(jù)教材創(chuàng)建課堂語言練習氛圍,模擬真實生活情境,如購物、旅游、問路等。這里教師不但要給出討論的主題,還要在必要的情況下列出相關單詞,給學生提供一些提示,讓他們就所給話題進行語言練習活動,避免學生跑題。這種方式把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生動活潑的交流場地,形成教學高潮。但教師要注意對活動的控制,避免出現(xiàn)散漫和隨意現(xiàn)象,使課堂變得吵鬧無序,無法進行下去。
在筆者的研究實踐中,發(fā)現(xiàn)以上五點對初中生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提高作用,能有效的組織好初中英語語言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