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益陽竹藝品創(chuàng)始于明代,素有”竹器之城”的美稱,然而益陽的傳統(tǒng)竹藝正逐漸被現(xiàn)代化大潮中的強勢文化所侵蝕,日漸式微。本文嘗試將益陽的傳統(tǒng)竹藝與旅游紀念品設計相結合,通過對益陽旅游業(yè)及旅游紀念品的市場現(xiàn)狀分析,提出益陽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新形勢下,探索益陽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原則及如何將益陽傳統(tǒng)竹藝融入現(xiàn)代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方法。
關鍵詞:益陽;竹藝;旅游紀念品;設計;應用
益陽處于湖南省中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這些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竹類生長,因此,益陽竹類資源豐富,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更是培育了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傳統(tǒng)手工藝——竹藝。最具代表的是2010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郁竹藝和2011年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水竹涼席編制。筆者嘗試挖掘益陽傳統(tǒng)竹藝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將其融入益陽旅游紀念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希望能夠為提升益陽旅游紀念品的特色和影響力提供借鑒意義。
一、益陽旅游紀念品的的現(xiàn)狀分析
益陽自古有“竹器之城”的美譽,千百年來,益陽的先人們用竹子編制、郁制、刻制各類賞心悅目的竹工藝美術品,但是,益陽以傳統(tǒng)竹制品為主打的旅游紀念品沒能很好的突出本地特色和形成品牌價值,一方面由于旅游紀念品在定位上不是很明確,忽略了消費者的自身心理需求,紀念品固守個人經驗和傳統(tǒng)為基礎,產品造型上比較過時和守舊,不太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趣味,另一方面,益陽的紀念品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品牌策劃機制,在產品造型設計、包裝設計、廣告宣傳等方面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團隊合作,導致沒有印象深刻凸顯地域特色的品牌。因此,益陽旅游紀念品的市場亟待進一步開發(f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現(xiàn)代工業(yè)化旅游紀念品的開發(fā)是必然趨勢。
二、傳統(tǒng)竹藝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遵循的原則
(一)彰顯地域文化原則
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只有扎根地域文化,形成地域特色才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益陽旅游紀念品設計,離不開湘楚文化土壤的滋潤,益陽額小郁竹器和水竹涼席工藝出自湘中楚地,同時也反哺著楚地的文化。因此,益陽旅游紀念品的開發(fā)設計需要依托益陽本土地域文化和民風民俗,例如益陽的竹藝文化、黑茶文化、美人文化、梅山文化等等,只有深深的扎根益陽當?shù)氐谋就廖幕?,才能保持產品的特殊屬性和形成品牌特色。
(二)體現(xiàn)實用和便攜性原則
旅游紀念品在在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結合,旅游者在旅游購物的時候,希望自己購買的紀念品既好看同時又非常的實用。另外,對于旅游商品而言,旅游者一般在旅游過程中消費和攜帶的,因此,旅游紀念紀念品設計之初要充分考慮購物者方便攜帶和使用,如果確實比較大件的紀念品,要考慮旅游者配套的物流服務。
三、益陽傳統(tǒng)竹藝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方法探析
(一)將現(xiàn)代設計理念融入傳統(tǒng)竹藝當中,形成傳統(tǒng)元素在當下現(xiàn)代生活中的新演繹
現(xiàn)代人要用現(xiàn)代人的藝術方式來表達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竹藝應在滿足使用功能的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審美的藝術性,才能增加它的受眾。如在竹藝家具的設計中可以嘗試提煉傳統(tǒng)造型元素的同時融入現(xiàn)代簡約理念,抑或增加一些抽象的和概念性的現(xiàn)代造型元素,以豐富其視覺感受和形態(tài)變化;在造型上融入獨特的現(xiàn)代設計理念,使其成為有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以獲得大眾的認同和喜愛。在制作工藝上,也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工藝形態(tài),如益陽的水竹涼席編制工藝,可以從編制的圖案、編制的距離、編制的方向等進行變化組合,改變竹藝固有的視覺感受,增加其時代感和現(xiàn)代感,以貼近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趣。例如將益陽傳統(tǒng)的竹編工藝運用于燈罩設計,可以通過不同的編織方式投影出各式各樣的的光影效果,為竹編燈罩賦予新的生命,光影的起伏變化,與空間環(huán)境融為一體,燈具與環(huán)境的直接交流呈現(xiàn)出整個空間的立體感。這類編織燈罩的竹燈具一般以裝飾效果為主,功能主要為營造環(huán)境氛圍,由于竹材具有天然的透光性,運用竹蔑編織制成的燈罩具有明暗交織的效果,通過竹材肌理營造光影,營造出明暗光感虛實的場所,產生斑斕婆娑的藝術美感。如圖(1),運用竹篾編制的臺燈,通過竹篾菱形編制和不銹鋼底座結合,形成臺燈外輪廓,里面是LED燈光源,該款燈具設計把現(xiàn)代的設計理念與傳統(tǒng)的竹編技術相融合,既具有照明的實用功能又能作為室內空間很好的裝飾藝術品,外觀造型時尚而不乏藝術美感,可以作為很好的旅游紀念品和家居飾品。
益陽的小郁竹藝,\"郁\",是益陽的方言,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就結構方式而言——產品的立柱竹由橫向竹圍輸結構而成,在縱橫交接處,需將橫向竹子挖出大半,形成郁口,經火烤加溫軟化,迅速圍郁而成;二是指竹材在火中燒烤將其纖維軟化,再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其彎曲變形,從而達到制作要求所需的形狀。“小郁竹器”就是以其為主,結合拼、嵌、榫合等傳統(tǒng)技法制作而成。如圖(2)所示,由郭建國教授主創(chuàng),本人參與設計,益陽工藝美術大師劉凡宗先生制作的休閑椅“日月同輝”,采用了直徑5公分以下的剛(麻)竹為骨架,主要支持骨架是由三根剛竹“郁”制而成的圓形組成,通過巧妙的套接形成“日月”造型,椅背采用大的竹篾菱形編制而成,四個角是由竹根郁彎成形,椅面采用了涼席編制工藝,考慮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里面填充海綿,這樣人坐在上面比較舒適。整個休閑椅造型看起來像蝴蝶,相比傳統(tǒng)的方正椅子,更加時尚而靈動,具有現(xiàn)代美感,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理念。又如圖(3)所示,工藝美大蔡言老師設計的“纏”椅,椅面采用了竹編工藝和郁制而成的剛竹為支撐結構,兩種工藝巧妙結合,造型別開生面,外觀現(xiàn)代簡潔,同時又非常的牢固實用。從圖二、圖三的兩件作品我們能夠感覺到益陽傳統(tǒng)竹藝與當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成功嘗試。它采用傳統(tǒng)的竹加工技藝,并融入當代造型的形式美學以及力學原理,是傳統(tǒng)工藝與當代美學理念結合的“再設計”的有益探索,將現(xiàn)代設計理念靈活、巧妙地應用于傳統(tǒng)材料和工藝之中,既能極大地豐富和擴展現(xiàn)代設計的藝術容量和審美內涵,也能促進傳統(tǒng)工藝在情趣美和追求上的深度和廣度。這些產品在造型、功能和審美上都符合當代游客的消費需求,能夠激起游客的購買欲望。
(二)傳統(tǒng)竹藝應結合科技元素“再創(chuàng)新”,結合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再設計”
竹材的自然特性是彎曲自由,有韌性和很好的彈性,材質具有天然的肌理,但是壁薄中空,容易裂開,不宜榫卯處理,因而在竹藝的造型和結構設計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借用科技之力,竹集成材應用而生,竹集成材又叫竹板材、竹面板,是由一片片或一根根竹條經膠合壓制而成的方材和板材,具有卓越的物理力學性能,并且具有吸水膨脹系數(shù)小、不干裂和不變形的優(yōu)點。具有幅面大、尺寸穩(wěn)定、強度大、剛度好、耐磨損等原有特點,不僅保留了竹材原有的紋理,彈性韻律的美學特點,而且可以進行鋸截、刨削、鏤銑、開榫、鉆孔、砂光,裝配和表面裝飾等,使之成為一種較為理想的工程結構材料,達到造型形態(tài)和結構形式、使用功能完美的結合。如圖(7),以竹集成材為原料,運用現(xiàn)代竹加工工藝制作的竹籃,造型上把“十二生肖”元素通過巧妙的設計運用到竹籃造型里,不同生肖造型的竹籃可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審美需求,同時這個水果籃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成一個平面,便于游客攜帶和收藏,需要使用的時候可以打開擺放,既美觀又富有情趣,相信游客對這些紀念品一定會產生興趣和購買欲望。
日本知名產品設計師黑川雅之曾說:“做產品設計,親和力很重要,這取決于所用材質。人的觸覺、嗅覺、視覺乃至超越感官的直覺,會在與材質的觸碰中返回給身體一個信號:喜不喜歡、舒服不舒服?好的設計就是傾聽和抓取身體的最佳感覺,再‘順水推舟’賦予材質以適當造型。因此,造物要順其勢,使材料各得其所,各適其宜?!蓖?,富有親和力的竹子和瓷器加上情懷的手藝,在與人的觸碰中產生情感互動,給人傳遞感覺,若符合當下人們的內在需求,感覺舒服,得到滿足,那就是好的存在。如圖(8),把竹絲編制在瓷杯上面,兩種材料的結合讓人有種寧靜的舒適感,換發(fā)出一種新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把它做成茶具系列,游客既可以作為很好的收藏品,也可以作為茶具使用,又能彰顯出主人的文化品味。如圖(9)所示,把這種工藝結合益陽的黑茶文化做成竹編瓷胎茶葉罐,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產品給人精致時尚的美感,又賦予了產品的文化品味,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通過設計與工藝提升兩種材質各自獨立的價值,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美學體驗和商業(yè)價值。
(三)傳統(tǒng)竹藝應結合現(xiàn)代市場理念“再設計”,注重旅游產品的系列化與品牌化設計
傳統(tǒng)手工藝結合現(xiàn)代市場理念,進行品牌化“再創(chuàng)新”,旨在以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為造物理念基礎,設計符合東方美學意味的高檔消費品,其根本就是在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當代“再設計”。對于同一旅游目的地來說,旅游者通常來自四面八方,職業(yè)不同,學識不同,興趣不同等,造成了旅游者需求的多樣性。一方面益陽旅游紀念品的開發(fā)應追求系列化、多層次及系統(tǒng)化的設計。系列化設計是基于對旅游紀念品設計相關因素的綜合考慮而采取的主動的設計處理手法。例如(圖7)所示,利用十二生肖造型這一裝飾上的變化,使同一造型表現(xiàn)出多種不同的面貌,滿足不同游客的消費需求。例如益陽松花皮蛋是益陽市馳名的特色名菜,是非常有名的傳統(tǒng)特產之一,而松花皮蛋的包裝可以運用益陽傳統(tǒng)的竹編工藝來進行包裝設計,并且通過造型和裝飾圖案的變化使得同一竹籃有不同的款式可以供顧客選擇,形成竹籃系列化包裝。益陽的黑茶,具有典型文化意義和文化形象的傳統(tǒng)產品,把黑茶的包裝與益陽的傳統(tǒng)竹工藝結合,能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竹包裝是利用可再生竹資源經過一系列工藝制成。主要有竹編制包裝、竹板材包裝、原竹包裝系列,綠色環(huán)保而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竹包裝,不僅提高了茶葉的檔次和身價,更增加了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打造有著濃郁地域文化氣息的黑茶品牌。旅游者在購買這些紀念品的同時,也能夠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和紀念意義。
益陽的民間竹藝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fā)展,現(xiàn)在正面臨著蛻變和轉型的考驗,蛻變并不意味著消失和滅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得以重生,是在新時代的轉型和發(fā)展。適者生存,無論是什么形式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都需要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來適應新時代的審美需求,找到發(fā)揮自身功能和價值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益陽傳統(tǒng)竹藝是一份難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這份遺產我們有責任去好好的珍惜它、傳承它、它亦需要不斷的去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將益陽傳統(tǒng)竹藝融入旅游紀念品設計中去,是希望重新挖掘出它獨特藝術和文化價值,使其在新的時代能夠重新煥發(fā)出的光彩和魅力。
(作者單位:湖南城市學院藝術學院)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形勢下益陽傳統(tǒng)竹藝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17C0313)的階段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陳君.傳統(tǒng)手工藝的文化傳承與當代“再設計”[J].文藝研究,2012(5):137-139.
[2]郭建國.湖湘?zhèn)鹘y(tǒng)竹藝的傳承和設計創(chuàng)新[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34(4):73-75.
[3]曾蔚霞.慈竹竹編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4.
[4]劉辰璐.湖南竹藝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5]饒瑤.瓷胎竹編的發(fā)展之路[J].大眾文藝,2016(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