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性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先進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生活中選擇專題進行類似科學研究的一種研究活動,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研究性學習在田徑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探討田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體育教學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綜合實踐活動課,正逐步走進課堂,成為一門課程開設,我國教育部在1999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將研究性學習列入國家教學計劃。研究性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改變學生對知識的被動接受,養(yǎng)成一種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并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目前,從根本不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體育科研人員不斷探究的問題,并將其開設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方式遵循了教師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對立統(tǒng)一而又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本文以研究性學習在田徑教學中的運用為題,探討田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研究性學習的定義
對于研究性學習的定義有很多種表示,每個學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總體來說,主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學習方式法和策略,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問題的研究,所有學科和所有活動中都可以運用;狹義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專題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選擇并確定感興趣研究專題,研究專題的選擇可以來自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以相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積極主動探索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在田徑教學中開展的意義
(1)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合作精神。學生是授課過程中的主體,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所有課程的重中之重,田徑課程也是如此。在田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另外,合作精神在生活中也是現(xiàn)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田徑項目中的更多項目屬于個人項目,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精神很難得到培養(yǎng)。而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開展中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人際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發(fā)展學生的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例如田徑項目中接力跑等個別項目所必須的。(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田徑項目的內(nèi)容比較單一,練習形式也較為枯燥,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長跑、競走項目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過分析、綜合、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維活動來豐富課堂內(nèi)容,在學習過程中挖掘更多材料,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并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將學習的被動性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動機,激發(fā)學習的樂趣。
三、田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1)如何展開研究性學習在田徑中。研究性學習在田徑課程教學中的滲透關鍵在于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放在首要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機械式練習,讓學生盲目地進行鍛煉。[4]研究性學習以體育教學中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為命題展開研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問題,經(jīng)過材料的收集與分析、調(diào)查、設計方案、得出結論,驗證結果等一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得以綜合的融會貫通與運用。(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方式。我們知道,田徑教學的組織方式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獨立研究,另一種是合作研究,其中操作起來不困難,且內(nèi)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單靠個人能力就可單獨完成的,我們通常采用個人獨立研究,比如授課教師讓學生感受汽車轉(zhuǎn)彎時的感覺,通過分析向心力和離心里的原理,來感受400米為彎道技術跑。我們通常把這種研究叫獨立研究。內(nèi)容相對復雜個人完成起來相對困難,我們通常采用小組合作研究。(3)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理念與標準。體育教學中有兩個評價標準,一個是研究性學習要求新的評價理念另一個是評價標準。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不定性的,且內(nèi)容是豐富的。評價的內(nèi)容一般有參與度和學習動機的高低,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對新的科研方法的掌握與運用,其中實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過程參與中所獲得的體驗也非常重要的。
四、在田徑教學中采用實施研究性學習所應注意的問題
(1)體育教師思想的轉(zhuǎn)變和知識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體會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的改變是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做教師,還要做學生,要學知識,變觀念。(2)避免隨意性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計劃教學內(nèi)容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來設置研究問題。(3)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運動技能的練習。在田徑教學中不僅要滿足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還需使學生掌握1~2種運動技能,最終實現(xiàn)國家體育目標即終身體育的觀念。在田徑教學中應重視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的關系,在保障身體健康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力達到全面發(fā)展。
五、在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1)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由原來的傳授者到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創(chuàng)立一種新型的教師觀。成為多復合性教師,即學習型、研究型、導師型綜合性教師。(2)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轉(zhuǎn)變學生觀。將傳統(tǒng)意義的學生是“眾”變?yōu)楝F(xiàn)在的“演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教學中起主體性作用。使學生可以獨立思考,發(fā)揮個人的想象力,勇于探索,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綜合性、全面的人才。改革是一個質(zhì)變到量變的過程,創(chuàng)新是我們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我們必須充滿熱情,把全身的熱血傾注在課程改革的實踐當中來,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設身處地的投入,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從學生出發(fā),一切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就能更好的體現(xiàn)出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實踐性,就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一來,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出課程改革應有的價值,避免形式主義。我們才能以將日后體育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魯保華.論蘇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學習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