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本主義心理學教學的理念及方法應用非常廣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本文力圖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的精髓整合引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來探索,從而豐富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各高校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并要覆蓋全部專業(yè),這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與調整。而人本主義思想中的以學生為中心、自我實現論、自我指導論、自我評價論等內容,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大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實現,有著重要啟示。本文力圖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的精髓引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來,從而豐富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理念、方法,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當代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將成為大學生的主流,作為出生與成長在新世紀與互聯網時代的他們,與前幾代人的思想與情感均大不相同。他們希望正確認識社會,但又缺乏思辨能力;他們追求理想,但動機又帶有很強烈的功利性;他們的思想行為呈現多元化特點,情感豐富而強烈;他們贊成公平競爭,又有很強的依賴思想,希望與困惑并存,進取與彷徨相伴,成功與失敗同在,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tài)特征。大學生的這些特征,要求我們不斷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方法
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主張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發(fā)揚學習自由與主動創(chuàng)造精神。第二,自我實現論,主張超越現在的情況,充分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第三,自我指導論,即非指導性教學,羅杰斯主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啟發(fā)學生主動的、自主的、創(chuàng)造的學習,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指導學習。第四,自我評價論,主張學生自我評價,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檢查,充分認識自己學習上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自我的評價。
如何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上一個臺階,更好的讓學生全面發(fā)展,還需要更多的思考以及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建立。
(一)以人為本,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自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赫爾巴特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潮涌入中國,成為當時教師教學的主要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他的“教師中心”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等教育思想融合,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進一步強化,學生完全服從于教師,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全面發(fā)展?!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覆蓋全部的專業(yè)與學生,專業(yè)的不同會導致學生的認知特征、知識結構、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不同,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由選擇他們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從學生的專業(yè)認知模式著手,尊重個性,再選擇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方法。
(二)發(fā)揮潛能,樹立“學生自我實現”的教學模式
有科學家研究表明,愛因斯坦的腦域開發(fā)不過5%,一個人的潛能若充分發(fā)揮出來,能記憶50座美國國會圖書館全部藏書儲存的信息,能熟練掌握40種語言,可見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作為教師,特別是心理教師,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程中,更應該去發(fā)掘人的潛能。在《無問西東》這個影片中,國學大師吳嶺瀾說:“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弊鳛樾睦韺W教師,更應該去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索,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挖掘出自己的潛能,而不是碌碌的將自己交給忙碌,無所成就。
(三)自我指導,樹立“非指導性教學的”教學模式
非指導性教學是羅杰斯提出的一種非常有趣的教學模式,本人覺得特別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非指導性教學”有如下特征:創(chuàng)造一種接受的氣氛,圍繞著發(fā)展學生個人和小組的目標而進行;并不完全放棄教師的作用,而是強調師生平等地位。由于00后的大學生更多的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家長更多的是圍繞著這些孩子轉,也給了孩子很多的教育,所以他們缺的不是教育,而是一種陪伴。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更多的是作為教師給予學生引導,陪伴學生的成長,用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合作,獲得良好的、積極的體驗,從而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四)自我評價,樹立“正確評價自己”的教學模式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是主體對自己思想、愿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人本主義心理學更多的是注重自主學習,自主教育,自主發(fā)展,從而達到自我的評價?,F代的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增大,不少大學生出現了價值觀偏離,道德迷失等現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引導,給予正面關注,肯定每個學生的自我價值,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自己對社會,對自身有更清醒的認識。一個人如果能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更好的克服自身的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在學習和工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教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診斷,自我調節(jié),自我完善正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最終目標。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互聯網的影響,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學生的心理也出現不同的情況,如何順應形勢的發(fā)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良好的教學模式,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斷的探索。
(作者單位: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2.汕頭職業(yè)技術學院)
注解
1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87-91.
2吳式穎,任重印.外國教育思想通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2-25.
3段鑫星,趙玲,宋冰.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