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給農村小學校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發(fā)展機遇,農村小學在教學方面陸續(xù)配備了多媒體設備,這給原本教學基礎薄弱的農村引入了新的教學技能、給老師們的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中的應用給各科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講課條件,不僅大大提升了課堂講課效率,還開拓了小學生的眼界,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打破了農村教學常規(guī),逐步改善并提高了農村教學質量。就此本人談談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探索。
一、用多媒體進行備課:以往老師們備課都冥思苦想,最多參考一下教參,現(xiàn)如今有了多媒體,老師開始用電腦查閱資料來多角度搜集課堂教學資料,不僅不用手寫教案了,還能把很多細節(jié)加入課件中,讓同學們一目了然,學生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不用絞盡腦汁的去想而是通過大屏幕直觀生動的展現(xiàn)在了眼前。
二、豐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聽課興趣: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并不是很久,要想增加學習效率,老師就要多途徑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要師生互動,更要借多媒體有效的傳遞教材重要內容。身勢語是調動學生感官的重要手段,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發(fā)送信息時,可以適當的運用夸張的手勢或表情來反饋信息。同時,適當的讓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討論也是很有必要的。小組討論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桌之間內部討論可以增強彼此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把課堂內容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要想讓學生配合老師講課,老師就要在課堂上做好引路人這個角色,小學生的思路跟著老師走是學習的關鍵,分段式的播放課文錄音,錄音結束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一一解答問題,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下載和教材內容有關的電影片段或音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比起單一的課本插圖小學生更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 樂于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小學語
文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優(yōu)勢, 將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fā)學生猜想開拓學生的思路, 開發(fā)兒童的智力。利用多媒體設計課件,課件中可以穿插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優(yōu)美的音樂, 加上生動的圖片,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課堂內容。教學中適當的播放電影片段,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四、有效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我多次適時地用磁帶錄音的播放替代教師的范讀, 讓學生跟著試讀、復讀、跟讀, 利用課件中的課文朗讀錄音,再配以精美的課文圖片,同時出現(xiàn)文字,這樣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反復讓學生聽讀,跟讀,比讀,學生朗讀的聲情并茂,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課文內容教師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學生自然就理解了。
五、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課文學習完了,并不代表這一課的任務完成了。課外延伸是對課文內容的有效補充。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農村條件有限,學生不能上網查找資料。老師課前利用網絡查找課外補充材料,課后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同學們,并適當的布置相關的作業(yè)。這樣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間,放飛了學生的思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總之,小學老師任重道遠,肩負著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神圣使命。要想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但是老師也要合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能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帶入課堂,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 并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 這樣, 才能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最佳效益,進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古豐教育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