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及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作為人文學科之一的音樂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在藏區(qū)初中的音樂教學,但由于地區(qū)經濟、歷史等各種條件的影響,仍然面臨著許多困惑。當今要解決這些困惑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根據(jù)多年的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經驗,對自己在工作中所認識到的問題及個人見解進行梳理,與大家探討。
目前藏區(qū)初中音樂教學的困惑:
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低下——由于藏區(qū)小學的音樂課一直處于癱瘓,學生沒有真正上過正規(guī)的音樂課,導致現(xiàn)在初中生簡單地把音樂課理解為就是唱唱歌(要老師教唱流行歌)或者就是聽聽音樂,或者干脆當作做作業(yè)的課。沒有接受過樂理知識,音樂基礎差,識譜能力差,他們體會不到音準、節(jié)奏,更別談什么傳遞了怎樣的情感,再加上當今社會還離不開考試這個指揮棒,每個班每周一節(jié)課,到了初三基本就沒有了,這樣一來更加減輕了學生的重視程度。于是學生便也認為:學與不學沒區(qū)別,學不好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學不好不會挨批評等。 有了這樣的認識,音樂課對學生來說就是好玩就學,不好玩就不學。
家長對音樂課作用的認識不夠——有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學習音樂,會讀書就行;如果孩子真的喜歡音樂要考大學,就等到高中再學吧。加上學音樂的投資比較大,家長們往往認為音樂是城市人學的。由于社會考試體質,學生認識,家庭認識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大部分藏區(qū)學校不能認真上好音樂課。這是制約藏區(qū)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學設施的嚴重缺乏——教學設施是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藏區(qū)初中在音樂教學設備的配備方面比較落后,學校不夠重視,也不會花足夠的資費來添置。即使有些教學器材,也顯得落后而又單一,使得音樂教學不能聲情并茂地開展
藏區(qū)初中音樂教學的出路:
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學校教育觀念,加大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嚴格執(zhí)行《新課程標準》,提高對音樂教學的認識,讓農村音樂教學正常開展起來,使其真正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課。
教學方法多樣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道理對于藏區(qū)初中音樂課程來說同樣適用,對此筆者建議廣大藏區(qū)音樂教師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首先,針對現(xiàn)階段不少藏區(qū)初中音樂教學過于理論化這一情況,廣大教師在上課前可結合課程時長、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理論知識點,并控制好理論教學時間,從而避免出現(xiàn)“一言堂”式音樂教學。其次,教師在備課階段需結合具體的音樂授課內容選擇一些輔助教學方法,比如,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播放,這樣可以借助視頻、圖片或者動畫等聲影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為保障音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yǎng)——藏區(qū)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要跟上教育現(xiàn)代化的節(jié)拍,就必需有一支現(xiàn)代化的教師隊伍,才能解決師資嚴重缺乏的現(xiàn)狀。同時也可鼓勵一些對有音樂愛好、有興趣、又能基本勝任音樂教學的教師,通過參加短期培訓班,或者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講等渠道提高音樂素質修養(yǎng)及課堂實踐等能力,再從事音樂教學,來減少音樂教師缺乏的局面。 其次,身為音樂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崗位的重要性,要不斷地充電,深入研究,總結教學經驗。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因為現(xiàn)行教材大多為一些經典老歌,但是與學生生活相脫離,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對音樂課不感興趣,而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教學,要求激活教材,善于取舍,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易被學生理解,易產生情感共鳴。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組合,難易程度組合,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興趣活動——為了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興趣。學??筛鶕?jù)實際開設“合唱”、“舞蹈”、“器樂”等一些藝術課程,通過這種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高雅藝術的內涵。
改善辦學條件——學校要想辦法壓縮一些開支,確保固定的經費投入,加大音樂器材的投入,配備音樂教學必需的器材,設有專門的功能室。
總之,在全國上下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音樂教育要義不容辭的擔當重任,社會、學校、家長、老師等要統(tǒng)一思想,高度認識音樂學科,發(fā)揮該學科在實施全面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改變當前落后的狀況,營造一個好的學習音樂環(huán)境,培養(yǎng)和提高青少年的美育素質,為社會輸送優(yōu)秀的人才。(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