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要在有限的45分鐘教學時間里讓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一般認為,數學能力分為兩種:一種是獨立創(chuàng)造具有社會價值的數學新成果的能力;一種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數學的能力。改革數學教學,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也作為我們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是必要和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它包含了許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探索能力的幾點嘗試: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很多學生對數學覺得有一定難度,就開始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形成對數學的一種負面的恐懼,如果這個時候教師一味去批評學生,會使得學生的這種抗拒和恐懼心理加重,于是使得學生陷入了一種越怕越不學,越不學越難,越難越怕的惡性循環(huán)。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首先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把現實生活的案例引入教學,把枯燥的數字與生活結合起來。也可以利用現在的多媒體技術,把視頻、圖像和數學結合起來。通過這些方法,塑造一種輕松有趣的數學學習氣氛,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充分建構在“最近發(fā)展區(qū)”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游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后,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加強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確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設立有助于學生探索數學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得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指導思想。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發(fā)展,建立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關系,舉辦的“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材料,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學習的過程,重視結果,更重視的感覺,在學習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經驗,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努力解決數學教學與真實的生活,處理應用的重要性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注重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經常研究,經??偨Y,促進教學改革科研,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質量,課堂效率。
實施分層次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睂W生的個體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施分組教學,在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和差異,充分發(fā)掘學生潛能,凸顯學生個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和諧地發(fā)展,不斷完善自我。
總之,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數學素質。(單位: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梁家焉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