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約翰·法爾斯是英國著名的后現代作家,特是由于《法國中尉的女人》一文而出名,后期更有《魔法師》等相關著作問世。而對于其的處女作《收藏家》的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他的這幾部作品是英美兩國長期以來的指定文學教材。同時約翰·法爾斯也曾經獲得過“英國史密斯文學獎”,他也被外界認為是英國戰(zhàn)后最有才華、最嚴肅的作家。而本文筆者將對《收藏家》一書進行比較粗淺的研究,對里的存在主義、自由主題以及敘事的方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收藏家;約翰·法爾斯;存在主義;自由主題;敘事方法
約翰·法爾斯在1926年出生于英國,作為20世紀最偉大、最杰出的后現代小說家之一,他對20世紀的社會、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充分理解和關注。法爾斯所寫的小說主要關注的是人類的自由和存在主義哲學,在這之中他主要是想在一個不同的異化世界中找到個人的選擇和行動的自由以及如何實現人類的價值。人類自由和存在哲學是始終貫穿于他的小說之中的?!妒詹丶摇肥撬?963年出版的,并且是第一部作品,通過對這一部作品的存在主義和自由主題以及敘事方法的探析來認識約翰·法爾斯、來認識約翰·法爾斯的作品、來認識后現代小說。
一、《收藏家》的內容
《收藏家》是英國后現代著名長篇小說家約翰·法爾斯的處女作。作品之中主要講述了出身貧寒、身上沒有什么特長的主人公克萊格心理逐漸變得畸形扭曲的心態(tài)發(fā)展歷程事。主人公克萊克在一次意外下中了大獎,使其在一夜之間成為富翁,自信心得到了膨脹,他劫持并囚禁了覬覦已久的姑娘米蘭達。一幕獸扼殺人、丑“收藏”美的悲劇在都市中最陰暗的角落里悄然上演。小說視角獨特,作者運用了多種新穎的手法,力圖在深入探討社會矛盾和人物心理的同時,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閱讀感受。
二、《收藏家》的影響
《收藏家》于1963年問世后,立即取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小說問世之后,立即成為英語國家的暢銷書。到該書第四次印刷時,在英國已經銷售了8000冊,在美國則已經銷售40000多冊。截至1971年,《收藏家》僅在美國就銷售了100多萬冊。《收藏家》被翻譯成12種語言,在全世界范圍內發(fā)行。1965年,《收藏家》在威廉·惠勒執(zhí)導下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拍攝成電影,同時也取得巨大的商業(yè)成功。
三、《收藏家》的藝術
首先,作者通過整個故事來闡述社會人的生存環(huán)境。主要揭示出,生存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比如小說的主人公由于從小家境貧寒導致其心理和人格有很大的自卑,認為只要他有錢了一切都將變得美好,但是事與愿違,它所受到的環(huán)境以及他影響以及自信心的膨脹使他的心理逐漸發(fā)生扭曲和畸變。在這些過程中象征的揭示了社會現實的生存狀況:在物質逐漸豐富的環(huán)境中,人們的精神會發(fā)生改變,對一切秩序都逆來順受,喪失了批判能力。其次,這部小說對西方社會的靈魂扭曲和精神封閉有更深層次的描述,將個體的畸變根源挖掘了出來?!妒詹丶摇穼θ说恼媸莾仍谶M行了充分的探究,瞎說主人公在壓抑的社會中逐漸形成了扭曲和畸形的心理進而做出了很多不切實際的事情,這也表現出作者對西方現實社會的批判和焦慮。西方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對應的關系也被揭示出來。
其次,對于自由主題。在小說《收藏家》之中,主人公克萊格是一個十分自由的人。比如說其有一個愛好就是捕捉蝴蝶,并制作標本。他就去對蝴蝶進行捕捉、解剖、拍照、制作標本這些事情。然后再一次意外中大獎的境遇下,他就成為了富翁,有錢過后他就能實現他心中的夙愿,可以住上好房子,可以追求上漂亮的女人,他就在薩塞克斯鄉(xiāng)村購買了一套價格昂貴的別墅,并且為綁架米蘭達做好了準備,將米蘭達邀請到他的別墅里面“做客”,在這一系列故事當中,主人公克萊格一切都在有條不吝的進行著,一切都在按著他的計劃發(fā)展著。再將米蘭達殺害過后,他又看上了另外一個與他省份地位對等的女孩,并又為之實施了“做客”計劃。這一切的一切都能夠表現出主人公克萊格的自由,但實際上克萊格才是一個被限制了自由的人物,他被他自己那個充滿仇恨、狹窄的世界所困,一直沒能走出來。而作為被殺害的米蘭達,她被綁架之前追求人身和藝術自由,如果她能夠逃脫于地下室,她就不再會受到禁錮,從而實現了自由。從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收藏家》中對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對于敘事方法。在整篇小說之中,作者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語言和語句的風格和特點而是更多的應用了第一人稱,以及直接和間接的引語。使小說之中完全沒有作者的身影,只有主人公克萊格和米蘭達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讓讀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品讀這個小說,使讀者能夠從中有更多的感受和理解,使人們可以對社會的現實和自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盡管小說中克萊格和米蘭達都是從第一人稱來寫的,但是還是存在這區(qū)別,米蘭達是一種真是情感的流露,是對真實事件的描述。而克萊格的更多的是對過去的或者已經發(fā)生了的事情的描述。即作者采用不同的時態(tài)來進行了人物刻畫。
四、結束語
《收藏家》是一本十分出名的西方后現代小說,其中充滿了對現實社會的抨擊,也充滿了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其寫作的方法與傳統(tǒng)的寫作方法也大不相同。本文就對《收藏家》中的存在主義、自由主體以及敘事方法進行了研究。
參考文獻:
[1]魏萌萌.虛無的存在——從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收藏家》中的克萊戈[J].文史博覽(理論),2016(3).
[2]韓瑀.直面自我的選擇——讀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