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際法自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被應用于外語教學中,至今已40余年,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引入交際法并應用在英語教學中。經過20世紀80、90年代的摸索實踐,交際法在外語教學中取得初步成功,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引發(fā)許多學者的思考與討論。本文通過交際法的發(fā)展史和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情況二條脈絡,結合交際法暴露的問題和眾人的思考進行研究。
【關鍵詞】交際法;英語;教材編寫
交際法也稱為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于20世紀70年代根據海姆斯對交際能力的理論與韓禮德對系統(tǒng)功能的語言學理論而形成,是全世界公認對外語教學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流派。此流派的觀點是:教授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交際時應用目的語的能力,教學的內容既要包含語言的結構,還要包含表達各類意念與功能的常用語。交際法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要采用真實的、地道的語言素材,重視句型與情景相結合,并鼓勵學生日常對外語的運用。通過研究交際法的發(fā)展史,結合交際法所暴露的問題,可以清楚地、辯證地看待交際法。
一、交際法的理論基礎
交際法產生于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其根源是海姆斯、韓禮德二位語言學家的理論。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威爾金斯的著作《意念大綱》和威多遜的著作《交際法英語教學》為代表的交際法教學專著相繼問世,交際法在外語教學中逐漸被重視起來。做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流派之一,交際法有著獨到的見解,這在外語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在交際法的基礎之上建立的教學體系,不僅能夠教授學生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規(guī)則,還很著重教授語言運用的場景,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所運用合適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交際法將教學的方式與教學的結果相結合,讓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產生母語般的感受,使之能夠利用以往的語言經驗,快速地掌握一門外語。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從以教師的方式為主導轉變?yōu)橐詫W生的需求為主導,更貼近個性化教學。從教學的側重上,知識的教授與語言的訓練同等重要。由于交際法的獨特優(yōu)勢,在教學實踐與教材編撰中都處于重要的地位。
二、我國對交際法的研究及用于教材編寫的歷史
1.交際法的研究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期,交際法引進中國,經過眾多的學者的研究,交際法成為中國在20世紀的重要的外語教學理論。當時,我國語言教學的方式比較傳統(tǒng),交際法的出現(xiàn)為當時的學者提供了一條新思路,以交際理論為基礎的教材編寫的思路開始萌生。到了80年代中后期,我國學者對交際法的研究更加深入,同時交際法的理論已經受到國內人士的普遍認可。在1987年,關于英語教學的大綱已經將交際法列入指導性的教學方法,根據這個教學大綱的思想,交際法逐漸進入了英語教材的編寫之中,自此,我國英語教材的編寫進入交際法時代。
2.交際法的應用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學者對交際法主要是論證和探索,進入90年代,許多以交際法為思想基礎的英語教材逐漸投入教學,與此同時我國學者對交際法展開了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形成了對交際法的實踐階段。21世紀初期,交際法開始被用于大學教材的編寫。在2004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同時開始著手進行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改革以交際法的基礎理論為依據,重視學以致用,將以閱讀理解為教學中心改為以視聽交流為主,重視大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及實際運用能力。
三、對交際法在大學英語教材應用中所存在的問題的思考
雖然交際法已經成為大學英語的教材編寫主流精神,但在實踐中仍然暴露出很多問題,引發(fā)廣大學者的思考與討論。討論的要點主要圍繞三個方面:
1.交際法缺乏系統(tǒng)性。大學英語教材重視聽說的程度要遠高于寫與譯,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單單重視聽說的英語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尤其是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2.缺乏對文化差異的考慮。交際法重視語言素材的真實性,但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區(qū)明顯區(qū)別于我國的地理差異和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這些差異是不可忽視的。真實的語言背后是以濃厚的文化背景為基礎的,單純地拿來使用就意味著將文化背景剝離,此類語言素材的實用性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會造成誤解,因此,很多學者呼吁要重視差異。
3.以交際法為精神的教材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矛盾。真實的語言素材產生于真實的場景之中,脫離真實人物的語言素材和場景將造成教學中的困難,由于教師和學生的背景經歷差距較大,對語言的理解也會有很大差異,這是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
四、結束語
交際法已經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的主流理論,并在教學實踐應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對交際法進行運用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問題的解決,既不能以偏概全地將交際法認為是無懈可擊的而忽視問題,也不能因為出現(xiàn)問題而否定交際法的優(yōu)勢,只有歷史地、辯證地、實事求是地看待交際法,才能領悟精髓,去粗存精,才能將其有效地運用在我國的大學英語的教材編寫與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龍婷,龔云.交際法研究對中國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8(06):65-68.
[2]付科峰.交際法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8(S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