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條件——學校廣集書源。學校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首先要解決書源的問題。我們必須:①增添少兒讀物,青少年讀物,保證書源;②號召學生捐書,家長或家長單位贈書,建立班級圖書角;③鼓勵師生每學期訂閱報刊。多渠道籌措,實現(xiàn)學校書柜滿、班級書架滿、師生手中書多的目的。
固定課外閱讀時間。這是保證課外閱讀質(zhì)量的方式。在學校里,每天至少要保證學生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可集中進行,也可以分散進行。我們學校的學生利用下午早到校的時間自由閱讀,班主任老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學生們借書、看書、品書,學生們和老師們完全沉醉在書海的懷抱中,整個校園里處處彌漫書香氣息。另外,每周課表上都有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同學們可以在課上推薦好書,交流心得,講述收獲等等,學校按課表督查,落實到位。久而久之,課外閱讀便成為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育學生的求知欲——活動激情。我們學校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愛聽故事、喜歡表演等特點,每學期都開展講故事比賽、古詩美文吟誦、課本劇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比賽活動。通過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教師也應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有機會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閱讀成果,獲取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例如中高年級利用課外閱讀課進行互動式讀書交流會,將一些讀書很有成果和心得的同學推向前臺,在單位時間內(nèi)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所讀的書,講述對該書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對讀書的困惑,還必須接受同學們圍繞該書的質(zhì)疑,完成答辯。這種思想的碰撞必將極大地拓展其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推動其閱讀熱情,使閱讀成為一種生活需要。
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小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神圣的,他們想知道老師更多的事情,會刻意模仿老師的行為。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我經(jīng)常尋找時機和學生談自己上小學時是如何熱愛讀書的,而且只要有空閑時間,我總會手不釋卷,給學生一種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心理暗示:\"閱讀非常有趣。\"我經(jīng)常利用午讀時間向?qū)W生訴說自己最近又讀了哪些書,從中收獲和體會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也經(jīng)常向他們介紹古今中外的歷史名人、科學家酷愛讀書的故事,幫助學生認識他們能有偉大成就的關鍵在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
簡介導讀。簡要地向?qū)W生介紹好書,能誘發(fā)學生迫切的讀書欲望。介紹好書內(nèi)容時,簡潔概括,不可“言盡”。可以利用梗概介紹、提綱介紹、插圖介紹、精彩片段介紹、人物介紹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
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閱歷不深,原有的知識也不太多,所以課外書的選擇上有一定的盲目性,這樣就要求老師定期向?qū)W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書刊。選擇讀物要與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相關。對小學生來說,最好結(jié)合教材,指導選擇課外讀物。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丑小鴨》后,引導學生閱讀拼音版《安徒生童話》,在學生充分閱讀《安徒生童話》之后,又組織學生開《安徒生童話》班級讀書會,讓學生再次體會《丑小鴨》的“喜”,《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的“怒”,《海的女兒》的“哀”,《拇指姑娘》的“樂”,使學生體驗課外生活的無窮樂趣。
對于高年級學生,可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在教完《草船借箭》后,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教完《景陽岡》后,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教完《美猴王》、《齊天大圣》等文章后,向?qū)W生推薦《西游記》;教完《魯濱遜漂流記》后,就推薦學生對比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原著和《藍色的海豚島》。這樣做既充實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擴大了閱讀量,延伸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節(jié)選名著的主要內(nèi)容。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睆V泛的課外閱讀,能使求知的人從中獲知,使無知的人變得有知。因此,在小學階段,我們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使學生增強對知識的渴求,進而達到“博采”“長才”的目的。(單位: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杏坪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