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網絡的普及和應用,將使信息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并和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緊密相聯(lián)。信息技術在迅速推進全球一體化的同時,把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和殘酷。國力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這樣就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智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必須引起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以及信息技術為支柱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
一、在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的同時,注重教學軟件的開發(fā),在充分利用網上教育信息的同時,不斷豐富更新教育資源。好的教學方案,應當準確反映該專業(yè)的本質特征,既要概括以往的教學成就,又要捕捉該專業(yè)發(fā)展的最新成果。這就要求在短時間內收集、記錄、整理大量的信息。這方面,網絡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和渠道。Internet是已覆蓋世界全球性網絡,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且網上信息具有傳遞迅速、更新快、共享性好等特點。備課教師在閱讀傳統(tǒng)教案的基礎上,找出問題和研究方向,列出提綱,通過Internet將不同網站的相關信息連接起來,按照不同的主題查閱相關的信息資料,利用這些資料修正和豐富教學方案。教師編寫的教學案例,既可豐富Internet網上的教育資源,又可以形成新的網絡化教學的數(shù)據庫。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只能被少數(shù)人使用,而且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場合被有限地使用,在網絡教學中,可以把老師和中青年優(yōu)秀教師所編寫的多媒體教案集中起來以形成網上教案庫,使網上教育資源不斷豐富與更新,使已有的知識不斷地被越來越多的人反復利用,其價值也就成百上千倍地擴大了。
二、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的優(yōu)勢,使教學過程豐富多彩,面貌一新:多媒體計算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的特殊的學習情境,是網絡教學的又一顯著特點。多媒體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文本、圖形、圖表、也可以是聲音、圖像甚至是三維動畫。我們經常是多種信息形式同時使用,通過各種手法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同一內容,使高度概括和十分抽象的原理、概念變得具體、生動易于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六年級教學中,證明圓柱體體積是由多個圓錐組成,用語言和文字很難表達清楚。而在計算機模擬的動態(tài)圖像中,可以直觀地從圖形的組成過程,便于學生直觀理解和掌握。可見,虛擬教學不僅能向學生傳播理論知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三、利用網絡教學的交互性與協(xié)作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口授、板書、提問、作業(yè)等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經驗的教師善于靈活運用,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并注重教、學之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以達到最佳的效果。由于網絡教學具有交互性、情境化和共享性,使教的手段更加豐富,學的方法更加新穎、多樣,有利于充分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學生參與意識的加強,使學習變得主動??朔藗鹘y(tǒng)課堂教學的刻板與沉悶,學習的氛圍也變得輕松、活潑起來。教學活動實質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教師囿于已經掌握的知識,劃定學生掌握的知識范圍,然后讓學生回答并記憶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就受到了限制。所以高等學校都特別強調以“交流”打破局限,增強活力。傳統(tǒng)教學的交流點限于師生之間,交流方式限于語言交流。網絡教學則打破時空界限,所有上網的教學參與者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流。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的引入使交流的形式多樣化,除了語言,還有文件、數(shù)據、圖表、圖形、圖像,為深入廣泛的交流提供了豐富的方法和渠道。網絡還提供了共享性的學習界面,為眾多學生共同學習、集思廣益、共同研究探討、解決某項難題提供了可能。廣泛而頻繁的交流能培養(yǎng)學生共同完成某項工作的協(xié)作精神。教師則可以利用課前檢索出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啟發(fā)學生的思路。也可以在預見制作的課件中劃分出不同的范圍和層次,讓不同的學員從不同的側面、角度對同一個問題進行觀察、思考和研究,最終通過大家的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膽使用“頭腦風暴法”,使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碰撞、顯現(xiàn)出來,及時捕捉、啟發(fā)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交流能力與協(xié)作精神,盡快掌握利用網絡收集、處理大量信息學習方法。
四、教學信息化的前景展望:多媒體計算機的日益普及,Inetrnet覆蓋區(qū)域的擴大,特別是國家遠程教育網的建立,為網絡教學提供了物質條件上的可能性。網絡教學將使受教育者沖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實現(xiàn)跨省市、跨地區(qū)的遠程教育,實現(xiàn)時間上分散性和重復性的彈性教育。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學習。網絡教學將打破學校院墻的限制,打破知識被少數(shù)人占有而促進知識的傳播和教育的普及。為想接受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尤其是自學成才的人,提供了方便的條件和充分選擇的余地。
網絡教學的發(fā)展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加強學與實踐。適應教育技術的進步,既要具備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的能力,還要具備熟練掌握計算機寫作,利用文本、聲音、圖像、三維動畫等多媒體素材編寫網上教學課件的能力。
各學校在積極建設校園網的同時,應當下力氣抓好網絡教材的編寫工作。組織優(yōu)秀的教師,編寫優(yōu)秀的教學軟件,不斷積累網上教學的成果,建立教學數(shù)據庫。聘請專家、學者建立有特色的網站,設立一系列有參考價值的欄目,吸收教學的參與者去訪問。在充分利用網上教育資源的同時,不斷豐富網上教育資源,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網絡教學體系。(單位:貴州省思南縣香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