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有專家曾說,沒有錯誤的課堂教學是失敗的課堂教學。學生會出錯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學生的錯誤,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理解、善待學生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努力使不經(jīng)意的錯誤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讓課堂在美麗的“錯誤”中靈動起來,讓錯誤在課堂教學中“閃光”,進而演繹出真實課堂的無限精彩。
首先,要提前預設好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課堂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老師一定要冷靜,處理方法不同,可能收到的效果會完全不同。我們不少老師性格比較急,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時,往往出現(xiàn)簡單處理方法,直接給學生冷冷的一個字“錯”;還有的會怕影響課堂教學安排,裝著沒有聽見,不去理睬;還有更不好的就是批評。這些處理方式極有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課前要預設好學生可能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些什么錯誤,提前想好解決的方案。學生出錯的地方往往也就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教者在備課時盡可能想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可能在這個難點上出現(xiàn)什么樣的問題或錯誤,設計好當出現(xiàn)這樣錯誤時應如何加以引導,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提前想到,學生極有可能錯誤的出錯的地方也就是對于側面積的理解。底面積一看就知道中兩個完全相同的圓。以前學生過圓的面積計算,學生除個別計算不仔細可能出錯以外,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難點就在于側面積的計算。課堂上我讓同學動手剪開觀察,然后得出計算表面積的方法。讓有個別同學還是出現(xiàn)了側面積用底面積來乘高的現(xiàn)象,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我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認真來判斷,并請個別同學來交流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拿著自己做的圓柱圖形,邊演示邊說。同學們這樣來處理這些問題,使課堂更互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也更高了,學習情況自然也就更好了。
其次,機智地應對突發(fā)的一些錯誤。在課堂上可能是老師沒有預設到的錯誤,對于這些錯誤可能將成為一節(jié)課的精彩。例如,我在教學《正比例》時,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比例的特點以后,同學們也基本上能夠正確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這時我讓同學們舉例,同學們紛紛舉手說,當單價一定時,總價與數(shù)量成正比例;當速度一定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當工作效率一定時,工作量與工作時間成正比例,這些都是常用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非常準確地進行了判斷。這時我們班一位平時也不太發(fā)言的女同學舉手說:當正方體一個面面積一定時,正方體的表面積與6成正比例。這時同學們判斷結果就不一樣了。有的說對,有的說錯,大多數(shù)的無法回答。這時沒有馬上給學生作出對與錯的評價,我讓同學們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先讓舉例同學說自己的理由,再讓同學們分別來說明自己贊成或反對的理由。正方認為正確,因為正方體的表面積÷6=一個面的面積,一個面的面積一定,也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與6的比值一定,所以正方體的表面積與6成正比例。反方認為不正確,看上去的確符合正比例的X:Y=K(一定)這一形式,但是成正比例的關系的是兩個量,兩個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要隨著變化,而6是一個數(shù),而不是一個量,所以是錯誤的。還有的同學采用舉例,列表的形式來說。通過這樣的辯論,孩子對正比例又有了更深的認識。辯論結束得到正確結論后,我也讓孩子們把掌聲送給這位為我們提供很好討論問題的舉例的同學。得出結論后,我并沒有到此結束,我又根據(jù)這個錯誤提出一個問題: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這個說法如何變一變就可以成為正比例關系呢?學生們互相交流后,發(fā)現(xiàn):正方體的表面積與一個面的面積成正比例關系。這節(jié)課我正確地利用了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使課堂上孩子學得快樂,學得帶勁。
最后,我們對平時的錯誤要注意收集。平時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要及時地進行疏導,過后我們還應該多收集,作為以后教學與復習中的資源。學生自己應該有自己記錄錯題的本子,老師也應該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收集,這樣期末復習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比如:六年級總復習時,把一至六年級的內容進行梳理或練習時,如果面面俱到,那樣學生不感興趣,也會覺得累。這時我們平時的積累就很重要了,我們可根據(jù)平時教學重點、難點,做到精講精練,這樣學生厭煩。
總之,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熟視無睹。教師要捕捉“錯誤”,善待“錯誤”,充分利用這個美麗的資源,讓學生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以促進他們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單位: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