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把思想觀點、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個體思想品質(zhì)的教育。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滲透德育教育,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對于這個世界上的天地萬物,一定都充滿了數(shù)不盡的好奇和幻想。而此時,他們天真、活潑,思想也是最單純的,因此,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要在新的世紀中,新的歷史條件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中繼承和發(fā)揚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基礎教育和學科教育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下面淺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端正辦學理念、切實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小學階段,我們的根本任務是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而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教育方針,堅定“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教育相結合,形成校內(nèi)外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德育工作。
藝術的進行批評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如何使批評教育運用得當、行之有效呢?老師要善于掌握好“火候”,因人因事而異,做到有情有理、程度適宜,使批評教育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好效果。新課標下,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批評教育時方法運用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建立正常的師生關系。有個別的老師認為只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就行,無需多講什么方法,甚至連學生也不敢批評,怕有失師德之尊嚴。時間證明,只有對學生進行正常的批評教育時,除了將師生關系視為一種正常的人際關系外,施之以一些必要的藝術方法,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點化式:這種方式對于自尊心很強的學生比較合適,正所謂點到即是。如上課時,班長喊了“起立”,老師發(fā)現(xiàn)有位同學還沒有站起來,于是便說:“看誰站的最像解放軍叔叔!”僅此一句話,那位原先坐著的學生迅速起立了。所以,老師要善于采用暗示或提醒之類的語言,稍加點撥,從正面加以引導,使對方默認改正也就達到了預期效果。交換式:“將心比心”往往能夠起到彼此溝通、互相了解的作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對一些有明顯缺點或錯誤的學生,一時又因礙于對方的面子,難以啟齒。這時不妨“以攻為守”,把問題擺給對方:“假如我有類似的毛病,你看我該怎么辦呢?”在這種情境下,學生既能察覺到老師執(zhí)行原則的必要性,又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進而意識到“情”必須要服從于“理”,這正是師生通過感情上的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同時加強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小學階段,要遵循少年兒童認識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學科教學,尤其是思想品德課。教育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服務扎根邊疆的志向;具有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良好的品德及文明行為習慣;具有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明辨是非,逐步形成科學的人生觀。
首先,把愛國教育放在首位。緊密聯(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和社會實際,使學生從小就知道什么是剝削、壓迫,了解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懂得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國爭光的精神。其次,嚴肅執(zhí)行每周升、降國旗儀式,作好國旗下的講話。在學科教學中,多用革命先烈和先進人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感染學生,抵制極端個人主義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從小懂得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學會顧全大局。在教育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課堂上不斷地穿插雷鋒、賴寧等英雄人物事跡。
德育工作中加強社會實踐:教育同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提高民族素質(zhì)的基本途徑。勞動和社會實踐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開設勞動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tài)度,認識社會,了解家鄉(xiāng)民情,增強學生愛國、愛家、愛社會的情感和建設家鄉(xiāng),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要積極創(chuàng)造整潔、美麗的“花園式”校園。充分發(fā)揮黑板報,宣傳欄,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的作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家庭、社會關心學校工作,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構建一個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始終做到“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我深信,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將會制度化、規(guī)范化,并落到實處。(單位: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