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品
(新棠鎮(zhèn)屯林小學 廣西欽州 535000)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覺得作文難寫,教師也覺得作文難教。教學生寫好作文要做好三個步驟,即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展開想象,用文字表達所見、所想。
指導學生寫作,常見學生無從下筆或言之無物。原因是學生沒有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新課標中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呢?
第一,觀察要有順序。例如:觀察一件玩具,寫玩具的外形特點,可從整體到局部或局部到整體,且按照一定的順序。例如,講臺上放了一個電動玩具——哈巴狗。老師問學生:“這只玩具狗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神氣、帥、可愛”等是學生的答案。這就是“整體”。接著又問:“這只玩具狗可愛在哪里呢?”這就要認真觀察每個細節(jié),讓學生觀察,并說出觀察順序,再描述觀察到的玩具狗“可愛”之處。
第二,觀察要抓特點。如寫一個人的肖像時,學生總喜歡用“彎彎的細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等,千人一面。可用《猜猜,是誰?》為題,讓學生描寫本班同學的外貌。先請一男一女兩位同學站在臺前,請學生抓住這兩個人不同的特點給他們“畫像”,這樣其他同學一看就知道描寫的是誰了。
第三,觀察要細致。小學生對常見的事物的細節(jié)很少注意,常常視而不見。如果問他們這個東西或這個人怎樣,他們都會說很可愛,很美麗。再問具體怎樣可愛,怎樣美,他們就沉默了。其原因是學生觀察不細致。這就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入微的習慣,引導他們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充分感受事物的各種特點,如形態(tài)、氣味、聲音、顏色等。
聯(lián)想的方法很多,可以從事物之間相似的地方想起;也可以通過事物發(fā)展的因果關系去聯(lián)想。比如說,把學生帶到大榕樹前設問:“榕樹的樹型與別的樹型有什么不同?”學生會很快回答:“像大傘”?!皹涓袷裁矗俊薄跋窭先四_上暴出的青筋”。學生邊看邊想,就有了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榕樹像一把綠色的大傘,又像一棵巨大的綠蘑菇,還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捋著胡子,似乎在給乘涼的人們講述古老的故事,讓人們聚集在這里享受無窮的樂趣……”
可見,學生在觀察中進行合理想象,寫出的文章才能感染讀者,收到與讀者感情共鳴的效果。
老師要指導學生能夠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從大量觀察積累的素材中提取有用的材料,并進行合理的剪裁,確定取舍。訓練學生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來安排材料的順序,使每個材料都在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時找到最適合的位置。
總之,要引導學生寫好作文,就要引導學生學會細致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善于用文字表達所見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