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早期閱讀教育在語言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早期閱讀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早期閱讀最好得的方式莫過于“親子共讀”。甘孜州幼兒園通過引導和宣傳,讓家長打破誤區(qū),真正了解親子共讀對孩子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通過實踐和努力讓親子共讀成為我園特色教育之一,家園合力使幼兒閱讀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引導父母以身作則
實驗表明,早在胎兒時期小孩子就會對父母溫柔的朗讀聲音有反應,足見越早與孩子共同閱讀越能培養(yǎng)兒童閱讀行為,而能一直堅持與孩子共讀,其孩子的閱讀能力,語文能力發(fā)展成效顯著。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后,許多父母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就交給了幼兒園而疏忽了家庭教育。殊不知父母在兒童前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因與父母接觸時間最長,且非常依賴、認同父母,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非常專注地模仿,這是幼兒園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二、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
目前市面上的兒童書籍數(shù)不勝數(shù),而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則顯得尤為重要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為幼兒選擇圖書。所選的圖書要色彩鮮艷、形象具體、直觀、富于情趣。以圖為主、圖文并茂,以引起幼兒閱讀興趣。還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圖書,不要太單一,可以提供一些知識類、童話故事類、自然科學類、美工操作類等多種多樣的圖書。幼兒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的閱讀,從中獲得多方面的教益,滿足幼兒多方面的興趣。
三、多種多樣的共讀形式
俄國有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維果茲基認為幼兒的成長是在與成人的互動中開始的。她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許多語言技巧都是從與成人的互動對話中習得的。在與孩子說話時,母親或主要的照顧者會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話,這些方式好像一個鷹架,幫助孩子學得說話表達之方式。為了讓親子共讀更加豐富有趣,孩子能感受到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園在引導家長進行親子共讀時采取了多種形式,如下。
第一,跟自己的父母共讀,孩子跟自己的父母最親,沒有陌生感、距離感能與父母輕松地融入到閱讀中來。
第二,跟著別人的父母共讀,在活動中我們也會請孩子們自主選擇與別人的父母共讀,這樣孩子們就能體驗到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閱讀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與別人的交往溝通能力,對不愛說話和內(nèi)向的孩子的有很大好處。
第三,幾個孩子跟一個家長共讀,家長參加全園的共讀活動有些在時間上會安排不過來,這時我們就讓一個家長帶幾個孩子共讀,孩子們在一起共同分享故事的內(nèi)容,體驗閱讀的快樂,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很有幫助。
第四,特色共讀,在有些涉及到專業(yè)知識方面的閱讀時,我們會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安排具有這方面知識的家長來與孩子們共讀,在孩子們有疑問時能及時給予正確的解答或者示范。
四、親子共讀的主要方法
親子共讀的方法眾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照書念
它的好處是可以讓孩子認識作品的原貌,同時因為在共讀的過程中,大人沒有添加自己的解釋與想法,孩子可以自由去感受所聽到的故事,完完全全地成為故事的詮釋者。此外,在這種共讀的方式里,孩子因為也可以照著書念,尤其是遇到有重復的句子時,對他們來說更加容易,所以家長可以邀請孩子自己念出來,或是和大人輪流讀,讓孩子在共讀的過程中更有參與感,還有孩子會了解到至少四件事:一是一個字代表一個音;二是字是由左寫到右的;三是字和字連起來可以變成一個故事;四是書中的字和圖畫是再說同一件事。
(二)創(chuàng)意讀
創(chuàng)意讀是用自己的話說故事,邊說還可以邊提問題,跟孩子討論。這種方式孩子可以“聽”見大人的想法,而且可以經(jīng)由與父母的互動與討論,更加增進閱讀上的理解,孩子的疑問也可以得到實時的響應。
通常在念故事的時候,可以先用照著念的方式,而當我們對故事較熟悉,或是在為孩子重復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時候,則大人就可以用自己的話來陳述故事內(nèi)容,并在共讀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情節(jié)、詞句的意義以及雙方的感想。所以用自已的話來說故事,雖然和念故事一樣,都是將書中的故事說給孩子聽,但毋寧這種方法所著重的是趣味、流暢,父母可以在聲音表情上多發(fā)揮,同時父母所使用的語句,甚至于形容詞,驚嘆語氣等,都會在孩子的小腦袋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共讀,增進了孩子與父母和老師之間的感情;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拓展了幼兒園的知識面;通過共讀,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才是有價值的勞動。”親子閱讀屬于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將繼續(xù)深入開展“親子共讀”,期望引領(lǐng)更多的家長重視親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