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容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種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惱的感情?!皩W困生”由于學習基礎差,方法又不對頭,盡管曾做了努力,但學習成績?nèi)匀徊焕硐?;或由于自身表現(xiàn)不佳,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學的取笑而自暴自棄,因此產(chǎn)生自卑心理。有了自卑心理,會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識與評價,表現(xiàn)為過分夸大比別人差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終日意志消沉,不思進取。這是“學困生”進步的最大障礙。
二、逆反心理
在“學困生”中,經(jīng)??梢钥吹揭恍┮韵麡O、冷漠,甚至敵對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和學習的心理現(xiàn)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逆反心理?!皩W困生”往往處于冷漠、歧視、嫌棄的環(huán)境中,長期得不到周圍人們的信任與尊重,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長此以往,容易導致“破罐破摔”的思想狀態(tài),整天沉溺于煩悶和痛苦之中,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用懷疑和敵視的心態(tài)對待周圍事物,以求得暫時的心理平衡。表現(xiàn)為把老師、家長的批評、教育當作“耳旁風”,對老師的表揚不作反應,對家長的勸導感到厭煩,他們不顧場合地點頂撞老師、家長,甚至還有大動干戈的。
三、“自我表現(xiàn)”心理
喜歡自我表現(xiàn)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學困生”也不例外。由于“學困生”在學習、紀律等方面長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常常自己找機會“逞強”以滿足自我表現(xiàn)心理。他們把違紀行為視為“才能”而時時“自我表現(xiàn)”一下。在課堂上紀律渙散,有時故意把課文讀錯,出怪聲等,攪得老師無法正常上課。課下以強凌弱,找茬打架,不講公德,損壞公物,對老師的批評,情緒激動,頭腦發(fā)脹,極其反感。
以上這些,都是當今小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明顯的心理問題傾向。那么,當前小學“學困生”的這一些心理問題應該如何預防和矯正呢?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對策呢?
第一,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
(一)給“學困生”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
盡管創(chuàng)造良好的提問環(huán)境,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是啟發(fā)學生積極提問的重要前提。教師每一節(jié)課都要給這些“學困生”質(zhì)疑和發(fā)表意見的時間。教師自己要有和善謙虛的態(tài)度和情感,使“學困生”受到鼓舞,增強提問的信心。教師還要以親切的語言鼓勵“學困生”樂于提問題,消除不敢發(fā)問的心理障礙。
(二)鼓勵為主,發(fā)現(xiàn)亮點
教師要堅持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個體分析,確立發(fā)展目標和措施, 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分析學生。積極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 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勵性評價,對他們的一點進步,一次好事,都進行激勵,讓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例如,每年的校運會就是我班“學困生”的“黃金時期”,他們在運動場上盡力地揮灑著汗水,力證著“天生我才必有用”。
(三)發(fā)揮集體的教育作用
學生正處于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事物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班級群體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能使“學困生”情緒平和、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對新知識更能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師也要鼓勵“學困生”與其他同學互相探討,互相幫助。教師要善于利用集體輿論的壓力使“學困生”的消極因素逐漸受到抑制和克服,以促進他向積極方面轉(zhuǎn)化。我每接手一個班都會成立“幫教小組”,采取“一幫一”或“師徒結(jié)對”的方式,開動徒弟進步,師徒有獎的激勵機制,真的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第二,注重培養(yǎng)“學困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别B(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小學生造成“學困生”的原因多是在于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走神、作業(yè)不認真、不愛預習,總之一句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代企業(yè)家張瑞敏先生曾經(jīng)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睆纳盍晳T的養(yǎng)成入手,就是要引導“學困生”做好生活中每一件細小的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三,積極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興趣愛好對孩子的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在模仿父母行為的同時,往往也學習到了家長的興趣愛好。學生的興趣通常是家長興趣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通過良好的家庭氛圍的熏陶,可以使小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而廣泛的興趣。
(二)教師適宜的引導
作為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員之一,加上“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作怪,教師更應重視他們的存在,主動接觸他們,經(jīng)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禮,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困生”培養(yǎng)良好而廣泛的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適時的鼓勵與表揚;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困生”的求知欲,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未知的世界,滿足他們探究的愿望;教師要深入淺出地授課以及開展活動,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教學……通過這樣的引導,“學困生”的興趣自然得到激發(fā)和培養(yǎng)。
四、讓“學困生”體驗學習上成功的歡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成功體驗是積極情緒的一個組成部分,獲得成功是每個人所向往的,成功能使人信心倍增,并能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這是維持和增強學習動機和自信心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對“學困生”采用學習要求低起點,學習進度小步子,教學活動分層次,點滴進步多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克服自卑性,增強自信心。
五、訓練“學困生”頑強的意志
生活中挫折和壓力是無往而不在的。一般來說,挫折和生活壓力可以有兩種意義,一方面它可給人帶來心理上的痛苦,使人情緒煩惱,行為失措,甚至出現(xiàn)悲觀厭世的意愿;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給人以生活磨煉,幫助人化險為夷,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以變得更堅強,更成熟。但“學困生”面對困難時,往往更多的看到消極的一面,而不看其積極的一面。這就需要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透過具體的生活壓力和危機來不斷提高個人的辯證思維和判斷能力,以學會從危機中看出生機,從黑暗中看到光明。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力和耐挫力。
總之,中小學心理問題日益嚴重,這是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提高“學困生”的學業(yè)成績,勢必會對提高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業(yè)質(zhì)量起到關(guān)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