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物質文明極其豐富。物質方面人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于是開始追尋到精神方面的影子?,F在這片影子正在慢慢萌芽、成長。精神的追求正是由文化藝術來滿足的。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幾次達到世界的頂峰,是世界的強國之一。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優(yōu)秀文化可以借鑒、繼承,所以人民、歷史對我們的藝術文化發(fā)展期望很大。優(yōu)秀的藝術文化使我們在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感到一絲像夢一樣的完美生活。我們曾經輝煌過,將來也必將興盛。
【關鍵詞】:藝術;藝術設計;繼承;創(chuàng)新;以人民為本;民族性;世界性
一、藝術與設計的影響力
“藝術”、“設計”一詞很早就出現在人類社會中了,可是人們對她的理解卻有著不同,總的來說藝術是一種物質與精神結合的社會生產實踐活動。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征,來把握與反映世界與自身。藝術與設計也是一門學問知識,始終也脫離不了人的局限性。
“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淖內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
總書記習近平說的這幾句話,充分反映了文化藝術在人類歷史與國家命運中的重要作用。藝術文化在中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一篇篇壯麗的詩歌。回憶先秦,百家爭鳴,中國文化藝術達到了一度鼎盛??酌侠锨f的思想自從確立下來,影響后人綿延幾千年,至今不衰。四書五經、墨經、道德經等等這些早已成為人類的瑰寶。墨家的機關術、魯班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等,早已顯現了在遠古中華民族就已經把藝術與設計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畫作、瓷器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中國,而且在國外也是如此。例如,歐洲的文藝復興、各類的藝術設計運動,都成為一個時代的風向標,引領著一個時代的風貌。
二、關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理解
藝術與設計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受到其他很多學科與因素的影響,藝術的面貌也隨之變化。但是作為人類物質與精神的生產實踐活動,藝術與設計有其自身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從橫向來說是世界各地區(qū)的不同藝術風貌的相互交流與融合;從縱向來說,是隨著時間的飛逝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從老祖宗那里繼承然后又根據時代的風氣對藝術進行發(fā)展。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p>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藝術文化的歷史性進步。藝術與設計作為一種文化也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得到發(fā)展進步。例如馬克思說過:“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边@就是說人們現在的藝術成就也不是突然之間發(fā)生到我們這一步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一段時間,才慢慢演化而來。當我們的祖先撿起石頭進行打獵,慢慢感知光滑的石頭使用起來比較順手,投射比較準確擊殺獵物或把打磨的石頭、天然的貝殼用動物的毛線穿起來掛在身上時,這種對物體形體、色彩以及對美的認識與追求,我們現如今仍然在效仿。只不過我們在祖先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創(chuàng)新。
戲曲里面有一些特定的動作,比如雙手一推這代表把門推開了;再例如一個跨馬的動作,代表了人物已經騎馬而去。我們可以憑借想象仿佛真的看到了這一真實的歷史場景。我們把要表現的內容在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創(chuàng)新了。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發(fā)。我們去繼承中華文化,并不是要我們排斥他國文化,我們在強調和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的同時,也要去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所以我們還需要繼續(xù)努力的學習,學習社會主義藝術價值觀和人生觀、世界觀。我們才能創(chuàng)新出新的形式與內容,還有藝術種類與創(chuàng)作方法,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三、作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蔽覀兪巧鐣髁x國家,我們在搞我們的藝術設計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明白我們要服務的對象。例如,我們要為嬰兒設計一個搖籃或者要為老人設計一把躺椅,我們要考慮我們的服務對象年齡與生理狀況。我們身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要明白我們的服務對象是人民。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反映了生活,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能在藝術作品中看到。我們之所以說某個作品能夠感動人或者使人開懷大笑,這個作品一定是從某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感到悲痛或者是開心的原因與因素。有許多大師的作品甚至是對整個歷史時代的反映。因為人民是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推動者。是生活的“著作者”,也是其中的“演員”。我們的作品要想打動觀眾,要想留名千古,我們必須去到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yǎng),搜集創(chuàng)作要素。要切同身受人民的苦難與幸福。這樣才能有好的作品。最喜歡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里的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當年魯迅先生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先生之所以這么說正是因為優(yōu)秀的民族文藝作品、藝術設計作品到最后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舉個例子,我國漢唐時期的建筑,向東傳播影響了整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的建筑模式,這些國家在我們的建筑基礎之上有根據本國傳統(tǒng)習俗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風貌。我國在漢唐時期的成就非常高,以至于外國成我們?yōu)樘迫?、漢人。
那我們如何使我們民族的文化成為世界的呢?我們知道世界本身就是有不同的民族多元文化組成,而我們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想要成為世界文化,首先就必須立足自己的民族文化,把自己的文化研究透徹,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不斷吸收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藝術瑰寶,不斷汲取世界優(yōu)秀文化,做到為我所用。我們在這里不是強調民族主義或種族主義,我們只是要把自己做到最好,然后才能給世界人民帶來有利的一面。否則,也只能是一場夢吧。我相信當我們?yōu)榱怂械娜嗣袢プ鑫覀兊乃囆g設計時,同時又不失去我們自身的色彩,世界會認可我們?,F在,社會上還有很多的藝術弊端,我們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改變這種現狀,不為別的,只為了藝術。
作者簡介:高爽(1990—)男,漢族,籍貫:山東菏澤; 齊魯工業(yè)大學藝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設計,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