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狄亞與繁漪是中西方文學中復仇女性的代表人物,她們都有著極端與矛盾的個性,在因愛生恨中受地域環(huán)境、個人性格等因素的影響,對負心對象實施復仇行為。她們的復仇方式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獨特性,在共性與個性中展現(xiàn)兩大形象的魅力。此外,復仇的功能效果既詮釋了人本身的復仇特質(zhì),又展現(xiàn)了個人的悲劇之力。兩人身上的特性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復雜性,悲劇的力量更是讓人們反思男女平等關(guān)系,促進女性意識的復蘇,而這也正是如美狄亞、繁漪等中西方復仇女性形象的價值所在。
【關(guān)鍵詞】:美狄亞;繁漪;復仇;中西方;形象
一、“復仇”概念
“復仇”作為較為特殊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是一種超常態(tài)的極端性行為。從古希臘神話開始,以復仇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便開始占據(jù)一席之地。根據(jù)復仇主題、復仇動機、復仇對象等因素大致可以將復仇形態(tài)歸為三類:情愛復仇、血親復仇、榮譽復仇。
早在遠古時期,就大致形成了復仇倫理觀。此后,復仇母題在不斷的衍生和發(fā)展?!睹赖襾啞肪褪穷H具代表性的情愛復仇主題,推古至今,曹禺的《雷雨》中繁漪的復仇女性形象被后世稱之為“東方美狄亞”,體現(xiàn)了這兩個東西方復仇女性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復仇動機
(一)復仇原因
在《美狄亞》這個神話故事中,美狄亞受伊阿宋的誘使,幫助他竊取了金羊毛。然而伊阿宋卻背叛她,要和科任托斯的公主聯(lián)姻。孤苦無依的美狄亞因愛生恨,走上了復仇之路。
而曹禺筆下的繁漪是《雷雨》里最具有“雷雨”性格的女性形象。她被資本家周樸園娶為妻子。周萍的引誘讓她以為自己找到生命的希望,可是周萍極力想擺脫亂倫現(xiàn)狀。繁漪在絕望之中選擇把一切大白于天下。
可以看出,美狄亞與繁漪的復仇都是由因愛生恨引起。因為曾深深愛過對方,因此在遭受無情的背叛之后,決定以毀滅一切的姿態(tài)進行反抗。
(二)復仇動機因素
復仇是由于遭受挫折且內(nèi)心無法承受是采取的報復行為,這種行為的產(chǎn)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而成,主要分為客觀的時代環(huán)境因素與主觀的個人性格特點因素。
1.環(huán)境因素
美狄亞是生活在古希臘民主制盛極而衰的時期,她的復仇動機自然受到所屬時代的影響。在古希臘時期,人們講求個人的主體地位,追求個人的尊嚴、榮譽與價值。但同時,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女性作為人的主體性并沒有得到尊重。而在伊阿宋背叛的刺激下,美狄亞的男女平等意識復蘇,走向了維護男女平等的復仇之路。
繁漪可謂是“五四時期的女人”,具有五四時期女性部分的特質(zhì)。她能為愛而勇敢追逐,她愿意把自己名譽乃至生命都交給周萍。然而她不具備五四女性完全的特質(zhì),一直在“新”與“舊”的矛盾中苦苦徘徊。她的復仇是被動的,并非在一種理智狀態(tài)下做出的決定。
美狄亞與繁漪都處于男女不平等的生活環(huán)境中,且又有追求男女平等意識的部分復蘇,她們的生存環(huán)境具有相似性與差異性,碰撞了悲劇美的火花。
2.個體因素
人物形象的獨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豐富的性格特點而形成的。
美狄亞是是情感熱烈的女人,性格具有極端性。她因為愛得極端,選擇為伊阿宋背叛父兄。又因為恨得極端,她殺子懲夫,展現(xiàn)狠心毒辣的一面。一個人的性格特質(zhì)往往會潛意識地影響她的行為。美狄亞最終走向復仇與她本身極端的性格密不可分。
繁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對于所追求的東西,她愿意不顧一切地去取得,哪怕粉身碎骨?!胺变舯救撕喼本褪恰子辍幕?,她將枯的靈魂被周萍所點燃,燃燒出熾熱的火光。這是夾雜著矛盾與極端的性格特質(zhì),在激烈的沖突中爆發(fā)出了悲劇之美。
兩個女人的性格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同屬于極端性格,美狄亞更趨于理性與主動,繁漪則是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與被動化。
三、復仇方式
(一)相似性
美狄亞與繁漪在遭受愛情的背叛之后,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復仇。兩者都是由于愛而生極度的恨,通過報復負心漢的形式來宣泄內(nèi)心無以負載的痛苦。美狄亞殺子懲夫,繁漪讓骯臟的真相無情展露,這些方式都使得對方被摧毀。
(二)差異性
在父系社會里,兒子的存在是父親不朽的一種體現(xiàn),美狄亞顯然深知這一點。于是出現(xiàn)了美狄亞殺害情敵、情敵父親及親身骨肉的殘酷情節(jié)。這種決絕性體現(xiàn)了其極度追求個人欲望的時代地域特點。
相比之下,繁漪的復仇具有延宕性。在無愛的婚姻里她對周樸園的反抗只是冷漠與不合作。而在與周萍的愛情里,她們一直處于徘徊的關(guān)系中。她的復仇是具有妥協(xié)性的。沒有像美狄亞直接殺害情敵與孩子,而是關(guān)閉大門讓一切事實顯露,她自始至終沒有殺害周沖的想法。
四、復仇功能效果
(一)詮釋人的復仇特質(zhì)
挫折是引發(fā)復仇的一大導火線,美狄亞和繁漪正是在情愛中遭受挫折而產(chǎn)生絕望,走向復仇之路。美狄亞的復仇心理是順著事情的發(fā)展自然而然產(chǎn)生,是心理生理的雙向作用。而伊阿宋的背叛,是引發(fā)復仇的觸點。
繁漪在絕望的處境中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于黑夜中暴露,這是周萍與周樸園一逼再逼的必然結(jié)果。
(二)展現(xiàn)個人悲劇之力
從伊阿宋背叛美狄亞之時,這已注定是一個悲劇。而在美狄亞殺子的那個時刻,悲劇的張力達到了極點,一個母親竟要狠下心來殺死自己的親生孩子,可是為了讓負心漢得到他應(yīng)有的懲罰,還是要完成這一步。母親在哭泣,天地在哭泣,個人的悲劇之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
繁漪不同于美狄亞,她并不能為自己的復仇尋求到一個正義的理由。她所追求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為倫理價值所允許。當她掉進周萍的愛情深井的那一刻,悲劇就已經(jīng)張開了它的血噴大口。周萍是那唯一的一束光,哪怕這光會將她引向萬劫不復之地,她也不想放棄。在愛的悲劇里,她燃燒自己的生命,把一切熱情都投擲于此。
極端的個性與矛盾的心理塑造出了極富張力的美狄亞與繁漪。與此同時,分屬中西方的地域特點又讓她們的復仇形象具備個性,在個人悲劇中極富辨識度。她們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狄亞與繁漪身上的特性深刻揭示了人性之復雜,體現(xiàn)了其背后的時代性與地域性。其悲劇的力量也足以使得人們反思男女平等關(guān)系,促進女性意識的復蘇,這也正是如美狄亞繁漪等中西方復仇女性形象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歐里庇得斯.羅念生譯.美狄亞[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
[2]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二種[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3]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4]錢谷融.《雷雨》人物談[M].北京:中國圖書館學會,1980.
[5]曹禺.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同田本相的談話[J].戲劇論叢,1981(2).
作者簡介:俞匯(1997.07—),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學生,本科,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專業(yè):漢語言文學。
指導老師:程鎮(zhèn)海(1976.01—),男,漢族,浙江紹興人,副教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