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數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突破口,也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的重要標志。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及思維特點,。在教學中,可以用“愛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情景”激發(fā)學習的學習興趣;用“教學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培養(yǎng) 融洽 情景 課外活動 學習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更是如此。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掘情感的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是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這種關系應用于課堂,但建立在平時。師生情感的融洽,關鍵是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只有在愛的氛圍中,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喜歡你這個數學老師,往往就會愛上你的數學課,即所謂“愛屋及烏”。因此,在教學中,即使遇到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調皮等現(xiàn)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fā)生,教師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能沖動解決,要耐心教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二、靈活的教學方法,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條件。
新穎的教學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教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條件。
1、在教學中重視操作。 心理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認識是從動手能力開始的。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通過擺一擺、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從中學到新知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可讓學生先畫一個三角形,再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這樣既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情境。 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景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的學習情境,把認知和情景結合起來。如講正比例應用題,利用桿高與影長的正比例關系去測算旗桿和大樹的高度,就要設法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迫切需要解決新問題,樂于探求新知識的情境。還比如在講“雞兔同籠”問題時:“有頭23個,足70只,問雞兔各幾何?”時學生心算、筆算后仍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之后,教師說:“現(xiàn)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23個頭,下面多少足呢?”學生答:“23×2=46只?!睅焼枺骸吧倭硕嗌僮悖俊?生答:“24只”。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4÷2=12只兔子,11只雞”。這樣不僅促進學習興趣,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求知的欲望,啟迪了思維。
三、巧妙導入新課,引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生性好奇、好動,喜歡動腦筋。根據兒童的這一心里特征,我們應精心設計導入語,引入新課,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和學生共同做了一個游戲,首先把游戲規(guī)則告訴學生:只要你們說出幾個相同的數,老師就能立即說出它們的和。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有的說:“6個4相加”,有的說:“3個6相加”,有的說出更大的數相加,想盡辦法難倒老師,結果出乎意料,老師算得又快又好,驚嘆之余,學生們都想知道老師的絕招,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再引出“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一種簡便算法——乘法”的知識來解疑,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數學中包括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中可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之融于教學中。如“小數的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對學生較為抽象,而學生對生活中的商品價格卻是極為熟悉,因此在教學時設置生活模擬場景,讓學生做營業(yè)員和顧客,用自制的紙幣進行商品交易。營業(yè)員們認真地用“元”作單位為商品標價,熱情地接待顧客收錢,找錢,顧客們則高興地選購商品,看價付錢。從活動中同學們初步認識了小數的加減法。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的位置與方向時,學生已經掌握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的基礎上,也知道了平面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但在實際生活中,要學生自己找出自己位置的八個方向上的人或物并填入方位圖中時,學生就是填不對,因為我們的教室是東西方向的,面向東面,后來,就讓學生把本子轉個方向,東面對準黑板,與學生面向黑板坐的方向一致,學生都填出來了。 五 用眼神去肯定學生。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fā)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可見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區(qū)任教小學一年級,在第一節(jié)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崩蠋煕]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贊道:“你真歷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苯處熞痪滟澷p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梢?,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還要承認學生數學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進步 六、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 經常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結合教材給學生介紹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現(xiàn)代數學的發(fā)展,數學小常識等,有時還安排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觀察力不集中,情趣易變。針對這些特點,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時,要堅持持久性。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fā)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為此,我重視運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語言,配合教具、多媒體演示,指導操作學具,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樂意,不覺疲倦。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苯處煹慕虒W要有活力和樂趣,多一點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來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無趣”變“有趣”,培養(yǎng)“樂趣”,促進“志趣”的形成,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數學課真正成為學生要學、想學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 李維 《小學兒童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1日
【4】 余馬東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 小學數學參考期刊 2004年12月
【8】 趙建紅 《開放·興趣·探索》 跨世紀(學術版) 2008年12月第16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