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高校專業(yè)課向雙語教學和全英語教學方向發(fā)展的教學要求對專業(yè)課教師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迎合時代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并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基于校本資源的師資英語口語培訓班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師資英語口語培訓項目的辦學宗旨、辦學特色、考核體系的方面著眼,介紹培訓項目的實施情況,對項目的進一步開展和實施提出展望。
二、實踐過程
(一)探索改革培訓模式
從2003年開始,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從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出發(fā),將教師英語應用能力培訓列入教師隊伍建設計劃,開始舉辦為期半年的英語口語培訓提高班。新培訓模式在辦學理念上充分考慮英語學習規(guī)律和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教師的特點,堅持以導為主,以掌握方法和提高能力為主,提倡自主學習,做到經(jīng)過培訓終生受益。
1、培訓形式改革。一是培訓師資配備重用外教,輔以中教,每期培訓班讓學員不出國門就能感受國外的語言氛圍,同時發(fā)揮外教引入歐美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二是學院推薦教學骨干與學??己讼嘟Y合,通過入班考試選拔外語基礎較好的教師,保證學員質量。三是辦班人數(shù)控制在20人左右,以利于學員有更多口語交流和訓練機會。
2、教學內容改革。在為期20-21周的600學時左右教學中,培訓班開設了外教口語課、聽力課、讀寫課、語音課、電影視聽說以及英美概況課程。突出外教口語課的比重,占總學時的70%以上。從課程設置上,實現(xiàn)了以英語口語強化培訓為主、輔以聽說讀寫譯等全方位的培養(yǎng)和訓練。
3、教學方法改革。改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上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的局面,實現(xiàn)以交際教學法為主、浸入式和情景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盡最大可能營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和良好的氛圍。
(二)改革考核機制
根據(jù)辦班目的和辦班模式要求,我們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突出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同時展開多種測試形式,構建立體化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課堂活動記錄、分階段測試;終結性評價包括:語音測試、口試、筆試、全英模擬課堂以及口語答辯。通過構建以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形式相結合、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的立體化評價體系,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終結性評價為唯一評價手段的考核方法,能夠全程記錄并跟蹤學員成績的發(fā)展變化,更加系統(tǒng)和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并客觀地考察教學效果;有利于激發(fā)學員學習動力,幫助學員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模擬課堂和口語答辯的等考核形式,邀請外教和我校資深教授擔任評委對學員進行語言和專業(yè)英語水平的考核,這既是對學員英語語言技能方面學習成果的檢驗,同時也是各位學員結業(yè)后走上雙語教學和全英授課的講臺邁出的扎實一步。
(三)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
為了將責任落實到位,學校經(jīng)常與任課教師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明確教師職責。對學員采取協(xié)議管理的新方式,學校與每位參訓教師、教師所在學科在開班之前簽訂協(xié)議書,明確三方的責任和義務。協(xié)議書中還規(guī)定參訓教師入班學習先自費與公費相結合,培訓合格者予以結業(yè)并全部報銷培訓費,不合格者不予結業(yè)并承擔部分自費。
在培訓班管理上,發(fā)揮外教和中教作用,對學員加強平時學習表現(xiàn)的教育與考核,并記錄分數(shù)。同時注意調動受訓教師自我管理意識,建立班委會,由班委會配合教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并隨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為教師改進教學工作和學生改進學習提供參考。
為了監(jiān)控培訓質量,我們不僅對參訓教師進行教學質量調查,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還組織了全校的培訓質量跟蹤反饋調查,對受過培訓的教師和所在學科分別進行調查,分析培訓質量,了解學員學習后的表現(xiàn),為進一步加強外語培訓提供了有利的數(shù)據(jù)。
三、效果及分析評價
本項目經(jīng)過10年實踐,培養(yǎng)教師439人,有效解決了制約雙語教學質量的教師英語應用能力不強的瓶頸問題。
(一)總體培訓效果分析
2009年,我們對培訓結業(yè)學員及其所在科室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25份。問卷涉及的信息充分反映了口語班的教學效果和長期收益。
學員問卷反饋信息顯示:對于收獲較大的課程,85.96%的學員認為外教口語課收獲較大。對于培訓后英語水平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有92.98%的學員選擇了在聽力方面有顯著提高和一定提高;有89.46%的學員選擇了在口語方面有顯著提高和一定提高;有84.21%的學員選擇激發(fā)了自己學習英語的熱情。
科室問卷反饋信息顯示:有52%的單位安排學員承擔了雙語教學任務,44%的單位安排學員承擔了留學生的教學任務;63.64%的單位安排學員參加了本科室的英語查房;28%的單位安排學員參加了雙語教學比賽。培訓后單位為學員提供的工作上的優(yōu)越條件方面,有72%的單位優(yōu)先選派學員承擔雙語教學的任務,有44%的單位優(yōu)先推薦口語班學員公派出國,有40%的單位考慮讓口語班學員優(yōu)先參加考博或考研。在培訓成效方面,有100%的單位認為學員英語水平具有明顯提高和一定提高。
(二)單班培訓效果分析
培訓班的成績分析體系詳細記載了毎期培訓班每位學員各個階段的口試和筆試成績,同時將入學成績加入到成績分析體系,進行全程跟蹤對比?,F(xiàn)以第十期培訓班成績分析為例,反映歷屆口語班學員的學習成效。
第十期培訓班有學員26人,共進行了四次考試,其中包括兩次月考、一次期中測試和一次期末測試。隨著課程內容的逐步深入,考試難度亦逐次升高。成績分析如下:
1、聽力成績有明顯提高。在四次考試中,全班聽力部分的平均準確率分別為50%、61%、70%和64%。
2、快速閱讀能力得到加強。到期末測試為止,全班快速閱讀成績全部及格,平均準確率為70%。
3、筆試成績進步顯著。四次考試的全班平均分數(shù)分別為52.1、67.9、61.8和71.9,同時,期末測試與入學成績平均分相比,全班平均提高了18.9分,進步最大的學員王旭東提高了40.85分,有10人提高20分以上,9人提高10分以上。
4、全班口語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員不僅可以與外教進行正常的交流,而且在聽力水平、表達能力、會話技能上都有整體提高。四次月考的口試平均分數(shù)均達到80分以上。同時,口語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各位學員英語教學能力的增長,教案平均分91.5,模擬課堂考核的平均分數(shù)為86.4分。
四、推廣應用
十年來,我校接待國內多所醫(yī)學院校前來學習考察,大部分院校考察了我校的師資培訓工作,與我校進行了交流。
通過培訓班的教學改革,鍛煉培養(yǎng)了一批教學一線的英語師資,他們將培訓班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滲透于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中,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英語教師,在校內產(chǎn)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