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如今,英語學習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雙語小學或英語興趣培養(yǎng)班,讓孩子獲得英語教育,甚至有些孩子從幼兒時期開始接觸有關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那么這種現(xiàn)象是好還是壞呢?因此,本文針對學生從幼兒時期學習英語展開了以下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幼兒時期;學習;英語
0.引言
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活動范圍增大,接觸社會事物增多,這時他具有強大的好奇心,對萬事萬物都有可能產生濃厚的興趣,記憶空間大,記憶力強。這時在孩子的生活中引進英語學習,有大大的好處。我們可以把英語融入到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生活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感受到英語的情境。對英語產生興趣。英語學習應該在學生的幼兒時期開始開展,但是家長需要根據(jù)各自孩子的性格制定合適的培養(yǎng)興趣的方法。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一些不完美因素以及教學阻礙和問題。那么,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英語教師將討論學生在幼兒時期學習英語的哪些現(xiàn)狀呢?家長應該采取怎樣有效的措施呢?
1.英語學習在學生幼兒時期的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1.1家長認識不到位,錯過孩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期
國內外語言學者一致表明:4-12歲時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是4-12歲,此時接觸的語言會被大腦認為是“母語”,終生不會遺忘。托爾斯泰、林語堂也是在幼兒期掌握了英、法、德等幾門語言。許多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的時候更加重視語文及數(shù)學的培養(yǎng),認為小學的英語課就是一門豆芽學科,上了初中英語還會重新學習一遍,在小學不需要多大的重視,從而忽視了英語學習的培養(yǎng)。
1.2家長英語發(fā)音不標準,引導孩子錯誤發(fā)音
現(xiàn)如今許多80、90后的家長,擁有更高的教育意識,在培養(yǎng)下一代時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于是在孩子處于幼兒時期開始有意識或的向孩子輸入英語。這對英語學習的培養(yǎng)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現(xiàn)象,但是雖然這些家長確實學習過英語,可能英語成績還不錯。但是他們并沒有經受過專門的英語培訓,在發(fā)音方面可能帶有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錯誤,如果直接教授給孩子,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引導。所以并不是所有學習過英語的人就都可以教授英語。幼兒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任由大人在那張白紙上指點畫畫。如果大人在發(fā)音方面有問題,直接教授給了孩子,這對孩子未來學習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所以正確的英語學習內容的教授還是應該把孩子交給專業(yè)的經驗豐富的學校及受大眾認可的機構。
1.3尊重孩子的學習意愿,切忌逼迫孩子學習
現(xiàn)在更多的家長愿意把自己的投資放在孩子的學習上,會讓孩子上許多的輔導班,如美術、英語和奧數(shù)等。英語幾乎變成每個孩子必上的輔導班。但是可能有些孩子對理工科類事物感興趣,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可能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小學后不落后別人,逼迫孩子繼續(xù)學習英語。這樣做是不妥的,這時的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而不是為了與別人競爭逼迫孩子學習,而英語學習的興趣可以與其他興趣相融合,慢慢培養(yǎng)。
2.學生從幼兒時期學習英語的有效措施
2.1把握學習黃金期,學習需要循序漸進
家長及教師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時,需要掌握孩子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切忌拔苗助長。例如,在孩子3、4歲時可以多聽有涉及英語相關內容的磁帶等,比如可以放一些帶有節(jié)奏感的英語兒歌,先吸引小孩的注意力,讓他喜歡上英語。但是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注意力可能在15分鐘以內,建議家長不能太長時間的進行英語內容的傳輸,會使孩子產生視聽疲勞,厭倦英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學習英語,比如6、7歲的時候可以學唱英文兒歌,特別是通過演唱英文兒歌進行比賽表演,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在這個年齡的學生喜歡才藝表演,更喜歡展示自己。這時把英語與才藝表演相結合,極大的增強的英語的吸引力。比如在11、12歲時,可以通過排練英文短劇,例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這些簡潔版的英文短劇,練習孩子的發(fā)音和完整的對話交流能力。這種循序漸進的英語學習引導方式,有利于為孩子高中或更高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2使用英語學習工具,受到正確英語語音的教授
家長可以購買相關英語學習的工具,例如,迪士尼英語單詞問答游戲書等。小孩在認識相關動物時,按著小狗時,游戲書會先發(fā)中文讀音再發(fā)英文讀音,同時有所匹配的圖片顯示,這種工具書鍛煉了孩子聽、說及讀的能力,保證了孩子受到正確的引導。
在孩子年齡稍大時,家長可以購買簡單的英文小故事的故事書及配套音頻,可以像睡前故事一樣,每天給孩子放一篇故事,營造一種英語學習氛圍。
2.3利用浸入式教學法,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即兒童在校園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只用第二語言面對學生,不但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
浸入式教學法的利用就來自于學校,從小學開始增加英語課堂課時,增加與英語相關的課外活動,使得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浸入式教學使傳統(tǒng)的、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向轉變,使英語課堂更加的多樣化。
3.總結語
總而言之,我認為學生從幼兒時期學習英語十分重要,讓第二語言的學習像“母語”一樣被大腦接收,有利于減輕孩子未來學習的負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第二語言的學習也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必須條件,第二語言學習對每個人的未來都是利大于弊,所以第二語言的學習不容忽視,學生從幼兒時期學習英語是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浸入式教學,百度百科[S]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學新編[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