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即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念,延伸學生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也可稱為審美教育。審美教育主要是通過大自然或者人類社會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情,以及有藝術(shù)感的事物來進行的。在許多人眼里,小學語文課就起到了美育的作用,特別是閱讀教學。豐富的人文情感在語文課程中被蘊含著,對人們精神方面的影響極其深遠, 學生們對于語文書籍的反映又往往是多種多樣的。因此, 我們應更加重視語文課程對于學生們的熏陶作用, 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閱讀教學并不單單具有傳播知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下面筆者就美育價值及實施美育原則兩方面簡要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教育。
一、閱讀教學中的美育價值
(一)促進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
審美情感是人類的高級情感,貫穿于整個審美過程,使用某種感性的形式,來對事物進行把握和領會。兒童是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在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豐滿,使情感融入而讓事物獲得新的生命,從而形成審美情感。即“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凈化,從而情操得到陶冶。”
(二)提高審美判斷能力
審美判斷指定審美評價。審美評價是對事物從審美方面的一個主觀了解,審美評價既受事物本身的特性、審美需要的制約,又受評價者的制約。兒童的世界里主要是對事物美丑的區(qū)分,人們善惡的區(qū)分以及對事件真假的區(qū)分。而人們對審美的判斷則是通過感受事物的情韻和氣勢,怡情怡性。
(三)塑造和提高學生的健康人格
藝術(shù)不僅是美與丑的區(qū)分,更主要的是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我們塑造人格的過程中,美育是一個重要的手段。藝術(shù)品所包含的情感信息,不僅能感染別人,還可以與人類溝通體驗,增強人們的某一種情感。如果忽視這些,就會讓人產(chǎn)生一些空虛、無聊的情感。所以,美育就有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幫助學生樹立并提高正確的健康人格和思想境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美育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以人為本,社會的發(fā)展最終體現(xiàn)在人這個主體的發(fā)展。美育在人、社會、自然這三者中起著重要的協(xié)調(diào)作用及主導作用。美育的價值導向和功能使人具備了寶貴的自由、自尊的思想引導。它堅持了主體性教育的原則。他的追求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文章之間感情的相互交融碰撞,美與美的相互統(tǒng)一。在這樣的感性的教育方式中,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文字的魅力,從而更好地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不斷了解之中獲得美好而愉悅的感情體驗。
(二)全育性原則
德育、智育、美育、體育構(gòu)成的教育稱為全育性。讓學生得到身體上的、心理上的、道德和審美上的的各方面的發(fā)展是老師與學校的的責任。諸育存在大量美的因素,德育使學生提升道德的理解,它使教育者按照對教育者的要求,對教育的學生施加教育的影響。實現(xiàn)對教育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是德育。智育對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美育中對學生的美的影響和教育對“美的形式”的渴望和擁有。以美啟智,以美養(yǎng)德,以美育情,以美健體,以美導勞。美育提升了學生的審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美育是通過美學和教育的相互交融,使學生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通過美育,人獲得全面的發(fā)展。在閱讀中對學生實施美育,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美的更好地理解來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三)創(chuàng)造性原則
小學閱讀的審美培養(yǎng)對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教師本身而言,對美育的研究配合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語文功底、獨特的審美感受,創(chuàng)造出了各式各樣各有千秋多樣豐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美育可以使他們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本質(zhì),鍛煉思維的敏捷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這樣,在教師積極地教學,學生樂觀主動的接受知識的途中,共同的享受學習的樂趣。
小學階段是美育的啟蒙期, 美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它不僅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 而且對培養(yǎng)人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促進人的智力發(fā)展、 增進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認為,小學是一個重塑人生的階段,它在教育啟蒙的路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美育教育就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