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日語專業(yè)在校本科生在授受表現(xiàn)的翻譯練習中出現(xiàn)的誤用現(xiàn)象為例,通過問卷調(diào)查從恩惠意識、視點制約、格助詞、母語的影響等角度出發(fā),分析中國日語學(xué)習者在日語授受表現(xiàn)(主要是授受補助動詞)使用過程中的誤用傾向。
【關(guān)鍵詞】:恩惠意識;格助詞;視點制約;母語遷移影響;授受補助動詞
一.引言
日語授受動詞作為一種體現(xiàn)人際關(guān)系的語言表達式,是很多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者難以掌握的一項內(nèi)容。授受動詞一共有七個,分別為:やる、あげる、差し上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當這七個授受動詞接在動詞的連用形て后面,發(fā)揮著相當于助動詞的作用,日語中稱之為授受補助動詞。比起授受動詞,授受補助動詞的使用更加復(fù)雜。究其原因,在使用授受補助動詞時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者必須從“視點”原則出發(fā),并且要注意格助詞的正確使用,而其母語中不存在格助詞等制約因素。這些語言文化的差異加大了使用授受補助動詞的難度。本文以研究授受表現(xiàn)的誤用現(xiàn)象為目的,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翻譯練習的形式,從恩惠意識,視點制約,格助詞,母語的影響等角度出發(fā),分析中國日語學(xué)習者在授受表現(xiàn)(主要是授受補助動詞)的誤用傾向。
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問卷調(diào)查以安徽理工大學(xué)日語專業(yè)大二,大三年級的學(xué)生為主要對象,目的是調(diào)查學(xué)生對于日語授受表現(xiàn)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且通過翻譯練習找出學(xué)生容易誤用的知識點。結(jié)果顯示,大部分學(xué)生能夠正確區(qū)分授受表現(xiàn)中的授受動詞和授受補助動詞。80%左右的學(xué)生認為“授受補助動詞”是學(xué)習難點。例如翻譯練習第六題“給小狗喂食”84%的學(xué)生能夠?qū)⑵湔_翻譯為「犬に餌をやる」。這說明如果正確掌握了“授”與“受”的對象及方向性,選擇正確的格助詞,大部分學(xué)生能正確使用授受動詞。約56%的學(xué)生使用「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てもらう、ていただく」句式的頻率較高,這也是他們最容易出現(xiàn)誤用的兩組句式,其中混淆使用「てくれる」與「てもらう」這一現(xiàn)象尤為明顯。翻練習第四題考查「てもらう」的知識點,但是高達半數(shù)以上的學(xué)生使用了「てくれる」句式。
三.母語遷移理論及中日授受表現(xiàn)的文化差異
日語授受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識,日本人十分重視報恩,他們認為受恩于人,在從別人那里得到利益的同時心理也承受著很大的負擔,一旦沐恩于人,及時回報對方也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而語言就是將自己的感恩之情傳遞給對方最為快捷的方式之一。日語的授受表現(xiàn)正是反映了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語言體系。與日本人相比,中國人對于“恩惠”的理解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比起語言表達其他們傾向于通過實際行動報恩。中文中的授受表現(xiàn)單純地用一個“給”字就可以清楚地表達出來。中日文化的這種差異導(dǎo)致很多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者無法準確地把握日本人的“恩惠”心理意識。此外,在縱向型的日本社會文化中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嚴格的上下等級制度,“內(nèi)”與“外”的關(guān)系區(qū)分十分嚴格。中國的學(xué)習者在分析日本人“恩惠”意識心理的同時,還必須區(qū)分“內(nèi)”和“外”,“上”和“下”這兩組關(guān)系,使用地道的授受表現(xiàn)也就變得難上加難。中日同屬于漢字文化圈,漢字是兩國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給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者帶來優(yōu)勢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擾。日語中漢字的大量存在,使得他們在使用授受表現(xiàn)的同時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者在使用日語授受表現(xiàn)過程中應(yīng)該嘗試去深刻分析日本人的心理。
四.從“恩惠意識”分析: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識”非常強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授受補助動詞就是其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但是中日文化中對于“恩惠意識”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人認為受人之恩,要通過實際行動來回報對方。只靠語言表現(xiàn)會令人覺得沒誠意,而日語則與之相反。
1.我能為你做的事,只有這個。
(1)私はあなたに唯一のことをすることはこれです。(學(xué)生翻譯)
(2)あなたにしてあげることは、これだけです。
翻譯練習第一題考查的是「てあげる」句式,分析結(jié)果顯示,28%的學(xué)生選擇了普通句而不是「てあげる」句式。這說明很多學(xué)生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恩惠意識”比較薄弱。
2.老師,我來幫你拿行李吧(翻譯練習第十題)
(3)先生、お荷物を持って差し上げましょう。
(4)先生、お荷物をお持ちしましょう。
在翻譯練習測試中,84%的學(xué)生將句2翻譯成了譯文(3),這屬于典型的授受補助動詞的濫用?!袱皮丹筏ⅳ菠搿篂椤袱皮浃搿购汀袱皮ⅳ菠搿沟淖鹁葱问剑蠋煹匚桓哂趯W(xué)生,因此很多人使用了敬語,但值得注意的是,「てさしあげる」表示說話人的行為帶去了恩惠,給聽話人一種“施恩于人”的高高在上之感,因此對方是老師時,這一表達方式有失禮儀,使用謙語「お~する」更為合適。
3.「てあげる」的用法與「てさしあげる」用法和意義相同,「てあげる」主要用于同輩或聽話人地位低于說話人的場合,為了避免強加給對方一種“沐恩”的意識,不能濫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關(guān)系親密的人,使用「てあげる」更能使對方有親切感。
(5)あなたを守るよ。
(6)あなたを守ってあげるよ。
假設(shè)這是戀人之間的對話,譯文(6)的表達方式更能給對方傳達一種親密之情,表達更為地道。
4.部長送了我一瓶紅酒。(翻譯練習第七題)
(7)部長がワインを一本くれた。
(8)部長がワイン一本をくださいました。
30%的學(xué)生將句4翻譯為譯文(7),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是日本社會重視長幼尊卑關(guān)系,部長地位較高,所以應(yīng)該使用敬語形式。
五.從“視點”分析:
日語是一種對“視點”非常敏感的語言。表示“親近感”的名詞反映著說話者的“視點”。從日語的表達習慣來看,當所述的事項中有遠近關(guān)系不同的人時,從更近的人的立場去看待事項比較自然。[]所謂更近的人的立場指的是靠近說話人一方的“內(nèi)”,與說話人關(guān)系較遠的則為“外”但是日語中的“內(nèi)”“外”并不是絕對的,而是根據(jù)說話人的視點來決定?!袱皮ⅳ菠搿?、「てくれる」、「てらう」三組詞都受到“視點”的嚴格制約,且其“視點”制約規(guī)律也不同,而中文的授受表現(xiàn)通過“給”表達,沒有視點限制。導(dǎo)致很多中國的日語學(xué)習者經(jīng)?;煜褂眠@三組句式,尤其是不能正確區(qū)分「てくれる」與「てもらう」的用法。下面對這三組詞一一具體分析(不包括其敬語形式)
(一)てあげる
「てあげる」的句式為:AがBに~てあげる,A為“授予者”作主語,B為“受惠者”作對象語,其主要表達地是“授”,即A的行為給B帶來了恩惠。在「てあげる」句式中,主要將視點放在主語即“授予者”上,換言之,“授予者”屬于“內(nèi)”,“受惠者”屬于“外”。
5.我唯一能為你做的事只有這個。(翻譯練習第一題)
(9)私はあなたにしてくれるのはこれだけだ。(×)
(10)私あなたにしてあげることはこれだけだ。(○)
譯文(9)出自調(diào)查對象的學(xué)生之手,其表達方式明顯違背了“視點制約”的原則。原句中文意思強調(diào)的是“私”為“あなた”做某件事,正如前文提到的,日語的表達習慣是從更近的人的立場去看待事項,“私”屬于“內(nèi)”,“あなた”屬于“外”,因此本句話的主要視點位于主語即作為“授予者”的“私”上。譯文(10)為正確的表達形式。
(二)てくれる
「てくれる」主要句式為:AがBに~てくれる,A為“授予者”即主語,B為“受惠者”即對象語,其主要表達的是“受”。也就是說,「てくれる」句式主要將視點放在動作的“受惠者”(對象語),這決定了動作的“受惠者”必須是靠近說話人的一方,即屬于“內(nèi)”。
6.鈴木介紹了一位朋友給我認識(翻譯練習第二題)
(11)鈴木さんは私に友達を紹介してあげた。(×)
(12)鈴木さんは私に友達を紹介してくれた。(○)
正如前文所示,「てあげる」句式的視點位于主語,即主語屬于“內(nèi)”的一方,原文強調(diào)“鈴木”為“我”介紹朋友,“我”屬于“內(nèi)”的一方,所以視點在對象語“我”上,而不是主語“鈴木”。譯文(11)很明顯屬于誤用,本句翻譯只能使用「てくれる」句式。
(三)てもらう
「てもらう」主要句式為:BがAに~てもらう,與前兩個句式不同,「てもらう」句式主要表達B請求A為自己做某事的含義,B為“受惠者”作主語,A為“授予者”作主語。強調(diào)了“受”,視點位于“受惠者”即主語,主語是靠近說話人一方的“內(nèi)”。
7.我請山田為我寫推薦信。(翻譯練習第三題)
(13)山田さんは私に推薦狀を書いてもらった。(×)
(14)私は山田さんに推薦狀を書いてもらった。(○)
如譯文(13)所示,學(xué)生在翻譯過程中雖然知道使用「てもらう」的知識點,但是嚴重違背了“視點原則”,「てもらう」句式中,句子主語只能是靠近說話人一方的人,即“內(nèi)”。正確表達為譯文(14),“私”做主語,“山田さん”對象語,表達了“我請山田為我做某事”的含義。
表1 “視點”原則的規(guī)律總結(jié)
てあげるてくるてもらう
授予者主語
目的語目的語
接受者 主語
視點主語(授予者)目的語(接受者)主語(接受者)
(四)てくれる與てもらう的混淆使用
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顯示,學(xué)生最容易混淆「てもらう」與「てくれる」
8.請人修那輛自行車要花一千日元。(翻譯練習第四題)
(15)人は自転車を修理してくれるのは千円もかかる。(×)
(16)その自転車を修理してもらうのに千円もかかる。(○)
9.部長送了我一瓶紅酒。(翻譯練習第七題)
(17)部長にワインを一本いただきました。(×)
(18)部長がワイン一本をくださいました。(○)
從上面例子來看,對于這兩個句式的混淆使用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弄清這兩個句式分別表示的含義,「てもらう」句式主要含義是“靠近說話人的視點所處的一方請求他方為自己做某事”,「てくれる」句式的含義是“他方主動為靠近說話人的視點所處一方做某事”。翻譯8中很明顯有一個“請”字,所以必須用「てもらう」句式。句9原文含義是“部長主動送我紅酒”而不是“我”向“部長”索要紅酒,所以只能用「てくれる」句式。
六.從格助詞分析
(一)てあげる、てくれる
(19)私は彼にパンを買ってあげるつもりです。
(20)田中さんは私にパソコンの使い方を教えてくれました。
上述兩個例句替換為普通的例句則為:
私は彼にパンを買うつもりです。
田中さんは私にパソコンの使い方を教えた。
「買う」、「教える」這類動詞在日語中被稱作“他動詞”,動詞需要有一個賓語才能才能完整地表現(xiàn)主語的動作或作用的詞叫他動詞[]。如上述例句所示,在普通句式中,用格助詞「に」表示“受”的對象,轉(zhuǎn)換為授受補助動詞句式后,仍然用格助詞「に」表示“受惠者”,因此,當授受補助動詞前面的實義動詞是此類他動詞時,只需將授受補助動詞句式表示對象的格助詞與普通句式的保持一致即可。
(21)私は妹の宿題を見てあげました。
例(21)中實義動詞「見る」的對象語是「宿題」而不是「妹」,所以該句中只能用格助詞「の」來表示「宿題」是「妹」的所屬物這一層關(guān)系。
(22)彼は皆のために死んでくれました。
例(22)中授受補助動詞前的實義動詞「死ぬ」在日語中屬于“一項自動詞”,當實義動詞是一項自動詞時(除主語外不要求其他項必須存在)[],如「走る」、「行く」。只能用「ために」表示“受惠者”
10.我為了花子去買了做飯要用的食材。(翻譯練習第五題)
(23)私は花子に料理を作る食材を買いに行ってあげました。(×)
(24)私は花子に料理を作る食材を買ってあげました。(○)
(25)私は花子のために料理を作る食材を買いに行ってあげました。(○)
當授受補助動詞前的實義動詞是一項自動詞「行く」時,不能用格助詞「に」表示“受惠者”譯文(23)表達方式錯誤。
(26)山田先生は生徒を褒めてあげました。
此時,「生徒」是實義動詞「褒める」的直接作用對象,所以應(yīng)該用助動詞「を」表示“受惠者”
(27)小林さんは息子と遊んでくれました。
「遊ぶ」屬于二項自動詞,即必須要有對象語表示該動作“需要靠兩個人一起完成”,此類動詞還有「結(jié)婚する」、「別れる」、此類動詞表示的動作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例(27)中用「と」表示“受惠者”,如果用格助詞「に」,句子翻譯過來不符合中文的表達方式。綜上所述,授受補助動詞句式中,不是籠統(tǒng)地用格助詞「に」表示“受惠者”,而是要根據(jù)補助動詞前的實義動詞的詞性來選用正確的格助詞。規(guī)律總結(jié):
(二)規(guī)律總結(jié):
當實義動詞是自動詞時:
一項自動詞:AがBのために~てあげる/てくれる
二項自動詞:AがBと~てあげる/てくれる
當實義動詞是他動詞時:
“受惠者”為動作的直接作用對象:AがBを~てあげる/てくれる
“受惠者”非動作的直接作用對象:AがBに~を~てあげる/てくれる/AがBの(B的所屬物)~てあげる/てくれる
(三)てもらう
根據(jù)前文提到的“視點制約”原則,「てもらう」句式中的視點主要位于主語即“受惠者”,一般用格助詞「に」來表示對象語即“授予者”。有時,也可以用格助詞「から」來表示“授予者”用「に」偏重于主動向問別人請求或索取的意思,用「から」偏重于來自授方的給予的意思。
(28)あなたはお醫(yī)者さんに目を診てもらうべきです(×から)
上述例句強調(diào)“請醫(yī)生診斷”,所以必須使用偏重請求的格助詞「に」。
(29)京都からお菓子を送ってもらいました。(×に)
此時,不能使用格助詞「に」,因為前面的的主語是地點,我們無法請求地點為自己做某事。
11.奶奶給我講故事
(30)お婆さんに昔話を話してもらった。(×)
(31)お婆さんから昔話を話してもらった。(○)
(32)お婆さんに昔話を聞いた。(○)
原文強調(diào)“奶奶”主動給“我”講故事,譯文(30)的意思則成了“我”請“奶奶”為“我”講故事,所以可以翻譯為句(31)或句(32)。
七.總結(jié)
綜上所述,中國日語學(xué)習者因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使用授受補助動詞句式過程中,或因文化差異無法理解伴隨授受表現(xiàn)的“恩惠意識”,或受到“視點制約”,或混淆搭配格助詞。因此,大家不能機械地套用句式,而是跳出固有的母語思維,正確把握日本人的“內(nèi)外”心理意識,遵循長幼尊卑關(guān)系原則,這樣才能準確無誤且更加地道地使用授受表現(xiàn)。
注釋:
轉(zhuǎn)引自張麗芳的《視點制約下的日語授受動詞》,載《長沙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5月15日第6期
2皮細庚.《新編日語語法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2014重印)
3 轉(zhuǎn)引自常丹丹的《日語授受補助動詞句式中受益者的格表示》,載《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3月12日第2期
4皮細庚.《新編日語語法教程》.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2014重?。?
參考文獻:
[1]皮細庚.新編日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2014重?。?
[2]庵功雄.新日本語學(xué)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5.
[3]張麗芳.視點制約下的日語授受動詞[N].長沙大學(xué)學(xué)報,2010-5-15(第6期).
[4]常丹丹.日語授受補助動詞句式中受益者的格表示[N].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14-03-12(第2 期).
[5]張維薇.日語授受補助動詞“恩惠”義再分析[N].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16-10-30(第4期).
[6]王晶晶.淺析日語語篇中授受動詞的功能-以授受補助動詞為中心[D].蘭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2-10-21(第1期).
[7]段帆.“恩惠”意識下的授受表現(xiàn)[J].中州學(xué)刊,2009,(1):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