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也是我們我們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哪個社會群體,而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妥善解決,我們的家庭和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也成了當務之急。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和諧社會
在我們國家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的窗口。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孩子卻留在了農村,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很少。這些本應是享受親情的兒童卻被留在農村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因,我國不同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很不平衡,在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下,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了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由于各種生計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fā)了“留守兒童”問題。
一、留守兒童問題的認知
(1)缺乏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于那些生活條件差、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能力低的家庭。孩子父母外出務工,把孩子留給年老、體弱文化程度低的老人或親屬,很多除了給孩子煮飯、洗衣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2)缺乏撫慰 兒童時代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親情的安撫與關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個時期的兒童,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正確的引導,和親人的安慰。但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都見部上一次面,打電話或偶爾的短暫相聚來維系對孩子的關愛,很難在思想上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煩惱,給不到孩子充分的關懷。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使孩子生疏,相見如路人,更談不上有情感交流,致使有的孩子對父母漸漸變得冷漠,甚至是仇視。爺爺奶奶更心疼孩子,甚至溺愛,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出現(xiàn)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這樣,孩子養(yǎng)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行為習慣較差。
(3)監(jiān)督不力 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jiān)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夸;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為開始出現(xiàn)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guī)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加上監(jiān)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fā)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缺乏管教引發(fā)行為失范甚至越軌,在留守兒童身上體現(xiàn)極為普遍。
(4)疏于照顧,不懂法律常識
監(jiān)護責任人缺乏安全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tǒng)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后果
二、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思考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問題涉及面非常廣,它不僅僅是哪個社會群體,而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妥善解決,我們的家庭和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希望我們全社會都能從各個方面來關注這個窗口。
(1)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和制度。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要根據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應的適齡兒童入學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并將之落實到位,定期進行檢查監(jiān)督,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在當地能夠享受到平等、同等的義務教育,盡可能地保證他們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建立健全流動學籍和徹底解決異地高考問題,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留守兒童群體。
(2)學校定期開展法制講座,滲透法律常識,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地區(qū)的未成年人服務機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我們可以通過在留守兒童較多的學區(qū)建立“留守兒童服務”等機構,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和資源,對留守兒童提供生活和精神幫助,學校對留守兒童建立詳細檔案,對那些已經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由社會服務機構定期進行專門的輔導和疏導,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生理、心理等各種問題能夠切實得到關注、關愛。
(3)提高家庭素質和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提高他們對未成年人的責任感。即使在外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務承擔起來,不能一味地把孩子推給學校和老人,要經常和孩子、老師溝通聯(lián)系,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長動向,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以達到對孩子的管理和監(jiān)護。作為社會服務管理機構,要下大力氣整治社會不良風氣,特別是校園周邊環(huán)境,能夠讓孩子遠離社會污垢,在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中健康快樂成長。
(4)毋庸置疑,留守兒童問題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問題,應引起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讓我們呼吁社會人士共同保護關愛留守兒童,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各方面不懈努力,使其成為建設和諧社會中的“和諧音符”吧。
參考文獻:
【1】楊元松,中國留守兒童日記【M】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1.12
【2】聶茂,厲雷,李華軍,傷村--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憂思錄[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
【3】劉旦,留守中國:留守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調查[M],2013.07
(作者單位:永豐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