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榮獲文華表演獎,白玉蘭主角獎。主工花旦、青衣、武旦?,F(xiàn)為成都市川劇院常務副院長,
代表劇目:《白蛇傳》《四川好人》《目連之母》《好女人·壞女人》《欲??癯薄贰都t梅記》《打神》《打餅》等
“巧茹,你好!我非常想見見你?!?/p>
“請問有什么事嗎?我最近比較忙,馬上要外出演出?!?/p>
“沒關系,我等你。我是一個外國人,想和你聊聊川劇?!?/p>
四年前,陳巧茹接到一個陌生來電。演出回來,兩人在酒店大堂見了面,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老先生已經(jīng)80多歲,是外籍漢學家施舟人先生,世界級非遺專家,其夫人是南京大學的教授。當日,老先生介紹了一位國際基金會主席,說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聯(lián)系他。第二日,陳巧茹帶著老先生在寬窄巷子看了場川劇。臨走時,老先生再三叮囑:“巧茹,你一定要堅持下去,把川劇的精髓傳承下去,這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币粋€外國人竟然對中國傳統(tǒng)戲曲文化如此滿懷敬仰,這深深地震撼了陳巧茹。彼時,她正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傳承人,在傳承川劇的路上走了30年。
與川劇的不解之緣
說起這份堅守,那是“一種深到骨髓里的愛”。陳巧茹原名陳巧緣,出身梨園世家,從小在劇場舞臺上長大,而后臺就是她的家。每天一睜開眼睛,耳邊傳來的是陣陣唱戲聲,日日婉轉(zhuǎn)低回直至黑夜。五六歲起,她便跟著師兄師弟們翻轉(zhuǎn)滾打,所以從小練就了非凡的童子功。
兒時的記憶仿佛就刻在腦海里,抹也抹不掉。記得演《秦香蓮》的時候,陳巧茹在后臺家里睡著了,前面有人喊“上場嘍,上場嘍”,她騰地一下從床上跳起來,飛奔跑到舞臺上,眼睛滴溜溜地四處瞅,該和誰走呢?那時,一個嬢嬢牽著她的手,她跟著走,張口便唱了起來。陳巧茹說:“那些唱腔在腦海里熟得很,已經(jīng)深入骨髓里頭了?!?/p>
1983年,年僅16歲的她來到成都,師承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張光茹。拜師那會兒,老師下了一道令:20歲之前不能談戀愛,不能化妝,不能燙發(fā),要專心致志學戲。陳巧茹謹遵師命,每天跟隨老師吃住在一起,在舞臺上苦練戲,有時在床上也不忘學習。1983年—1993年拜師學藝這十年,一幕幕的過往讓陳巧茹深深地感動著,她感受到了老師對川劇濃濃的愛與熱情。1990年,老師張光茹被查出肺癌,在醫(yī)院病床上一住就是三年,直到病逝。1991年底,陳巧茹要去香港演出《白蛇傳》《鴛鴦譜》和《打餅》,臨行前老師強打精神,指點她表演的某個動作,某個眼神。
不僅是恩師,還有敘永縣川劇團的老師們。團里有個老師非常美,演了很多樣板戲。然而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臉是黑的,長了很多斑,還有一顆很大的痣。為什么呢?因為涂在臉上的油彩是有鉗的,天天畫就浸到了皮膚里。陳巧茹說:“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她是最美的。她很愛我,她把最好的包包送給我。在父母輩演員身上,我看到了她們對傳統(tǒng)藝術的酷愛,這些都是一種情感?!?/p>
一絲一縷的情,角角落落里的愛,陳巧茹愛極了川劇神奇的大舞臺,愛極了那一身鳳冠霞帔。所以,今天我們才能看見這位奇女子,從端莊的青衣,到嬌艷的花旦,再到剛烈的武旦,甚至烈焰紅唇下還能吐火變臉,就是這位被專家學者譽為“聲、色、藝俱佳的文武全才”,一次次讓川劇活躍在中國和世界的舞臺。
30年堅守 磕磕絆絆走過
2016年6月2日,陳巧茹應三和集團邀請開一場講座,題為《藝術鑒賞課之川劇的魅力》。她講了3個多小時,企業(yè)高管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她不純粹講川劇,而是從自身三段經(jīng)歷說起:兒時接觸川劇,“二度”獲得梅花獎,帶著川劇走出國門。事實上,陳巧茹豐富多彩的川劇人生和川劇命運的起伏息息相關。川劇振興35年,她從事川劇30余載。這30年并非一帆風順,期間有近10年的失落。
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江南北,中國經(jīng)濟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隨著西方文化紛紛涌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快速衰落,以致漸漸被國人遺忘。陳巧茹說:“1991年—2000年,是我最難堅持的歲月?!?0年里,她游離在藝術與生存之間,一邊是割舍不掉的川劇,一邊是要努力謀生的現(xiàn)實。
1991年,成都太平洋百貨開業(yè),她在商場推廣伊麗莎白雅頓,她甜美的長相吸引了很多客源,現(xiàn)場有人說“你好可愛”,還非要送一套洗發(fā)水給她。盡管賣的是化妝品,但這段經(jīng)歷大有用處,她開始知道每天如何保養(yǎng)皮膚,如何清潔皮膚。談到為什么特別關注肌膚護理?她的理由是:“我特別喜歡美,我喜歡把戲劇舞臺上的美帶給觀眾。我那么愛戲曲,我希望我的愛能延續(xù)得更久一點。我不希望我四五十歲的時候,我的舞臺形象就不美了?!?/p>
1995年,陳巧茹開了家服裝店,雇了人手,賣休閑服、牛仔服。直到2000年,經(jīng)濟狀況有所好轉(zhuǎn),她才拋開種種紛擾,潛心撲在戲曲上。盡管做的是營生事,她卻從來舍不得買一個名牌包包,而更愿意把錢花在戲劇舞臺上,花在戲曲服裝上。她說:“人總要生活的。這十年,我什么都做過。但我從來沒放棄過戲曲,我還是唱我的戲。也正是這十年,我找到了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舍與喜歡。”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文化沖擊的背后醞釀著希望與生機,即不同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機會多了起來。1993年,陳巧茹一行帶著川劇《白蛇傳》等劇目到法國演出,走了30多個地區(qū),演了38場。第一次看見水袖揮舞,法國人覺得好優(yōu)美;再聽了川劇高腔,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好像是高山流水、天籟之音,怎么一會兒那么高,一會兒又回轉(zhuǎn)到這么低。這就是我們傳統(tǒng)的魅力?!?001年,陳巧茹第二次來到巴黎,出演《目連之母》。2011年,她又帶著《紅梅記》,一舉拿下第五屆巴黎中國戲曲節(jié)最高獎項“塞納大獎”。12月3日那天,她按耐不住心中的澎湃,寫下這段話:“當1小時50分的演出結束,一直沉靜的劇場終于被點燃了,雷鳴般的掌聲激烈有序,謝幕一次、兩次、三次……最后直到第六次。觀眾一直不愿離去,爭相上臺與我們合影。我們也被這巨大的幸福所包圍,感覺棒極了!我們成功了,經(jīng)過我們艱苦的努力,我們做到了!我們又一次在巴黎這座文化藝術之都展示了我們的川劇藝術?!薄坝辛宋幕孕?,我才有這么大的底氣,為川劇的魅力繼續(xù)添磚加瓦,并心甘情愿地奉獻自己的人生和精力。”是的,在最難熬的日子,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中,陳巧茹守住了心底的喜愛,等來了川劇振興的春天。
影響家人 影響國人 影響世界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弊鳛閲曳沁z文化傳承人,陳巧茹知道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她說:“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傳統(tǒng)文化,哪怕這一生,他就看過一部川劇,也有可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對傳統(tǒng)文化喜愛的種子?!?/p>
近五年,陳巧茹的身影時常穿梭于世界各地,時常走進幼兒園、中小學、大學,為孩子們開講座、演川劇,這樣的活動安排每年至少10次。每一次走進課堂,她都能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巨大力量,不斷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有一次,陳巧茹等人來到成都大學演出,在10分鐘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有位老教授手舉得高高的,很是激動地說道:“我今天要向舞臺上每位演出人員深深地鞠一躬?!边@場演出撥動了他的心弦,激發(fā)了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老教授說:“在全球化、地球化的今天,很多中國人不知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不知道我們文化的根。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未來的年輕人,依然不知道中國的根,那將是一件可怕的事?!崩辖淌谝幌捦瑯佑|動了陳巧茹,原先她那對川劇“單一的喜愛”,開始變得更加宏大起來。
當川劇走出國門,走向美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家,文化傳承的力量更加顯現(xiàn)。2016年5月23日,川劇快閃秀如一股涓涓清流,驚艷了美國好萊塢星光大道和環(huán)球影城的觀眾。當天,陳巧茹頭頂太陽神鳥裝飾,輕輕揮舞彩綢,唱起了《蓉城秋色》。老外覺得很有意思,嘰里呱啦不知說著什么,陳巧茹依然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來走去。在現(xiàn)場,兒子笑她:“媽媽,你太高冷了。人家想和你拍照,你都不理人家?!边@是一段逗趣的插曲。
那次洛杉磯之行,陳巧茹還被邀請到加州大學做了一次講座,那天她邂逅了久未謀面的同門師妹蘇珊,洛杉磯加州大學孔子學院的院長。當天,音樂系、文學系、戲文系、美術系等各系主任齊聚一堂,聽她唱《打神》。這么多重要的人物同時出現(xiàn)在這場講座上,這從側面印證了川劇的無限魅力,以及世界對川劇的認可。
拋開事業(yè)不說,陳巧茹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人。她的堂妹是家族里最早走出來的大學生,學的是理工科,從事的是建筑行業(yè),但如今她追隨陳巧茹的步伐,放棄了幾十年的事業(yè),投身于傳承川劇的行列中來。堂妹說:“雖然之前我們不在同一個行業(yè),但是我的成長無時無刻不受姐姐的影響。她排練的時候,我就坐在一邊看。她的言談舉止自帶一種范兒,一種真美的韻味?!鼻傻氖牵男∨畠嚎戳艘虌尩膽蛞院?,自此也愛上了川劇。
劇院同事的兒子五六歲起就愛看戲,經(jīng)常在臺下跟著臺上的阿姨比劃。但是,陳巧茹的兒子卻不喜歡看戲,他喜歡邁克爾·杰克遜、Lady Gaga、水果姐。為了培養(yǎng)孩子對川劇的興趣,陳巧茹便從兒子喜愛的繪畫介入戲曲,找來穆桂英模型,讓兒子模仿著畫。兒子畫了一個星期,沮喪地說道:“媽媽,戲曲太難了,太復雜,太細膩了,絨球要分紅的、白的,朱袍分亮色、黃色,衣服上的花也各式各樣?!眱鹤尤昙壍臅r候,陳巧茹帶他看了廳堂版昆曲《牡丹亭》,當杜麗娘出來時,兒子驚呼:“哇!穿越了!”后來,又看了山西晉曲《大紅燈籠高高掛》,里面有很多的現(xiàn)代舞美。陳巧茹問兒子:“你喜歡哪一個?”兒子說,喜歡廳堂版的《牡丹亭》。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陳巧茹便有意識地從文學、表演、服飾、舞美、燈光等各方面引導兒子的興趣,除此之外,她還打算讓他嘗試設計今年的臺歷。
這就是文化傳承,近至小家內(nèi)部,遠至大國天下,這種情懷漫漫地彌散開來,就像水滴石穿正醞釀著一股你我看不見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勢必會豐盈我們的家,潤澤我們的國。這一刻,我們大概明白了漢學家施舟人先生為什么將文化傳承視為“一件積德的事情”。陳巧茹也明確表示,未來十年,她將繼續(xù)跟著心走,去做這件有意義有價值,而她又熱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