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壽山石雕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問題始終是業(yè)內外人士關注探討的焦點問題,諸多工藝美術大師、圈內資深人士、壽山石愛好者以及專家、學者等對此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在壽山石雕藝術創(chuàng)作上,認為壽山石的創(chuàng)新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雕刻技藝創(chuàng)新,二是題材創(chuàng)新。壽山石雕究竟是要側重技藝創(chuàng)新還是題材創(chuàng)新,如何做到兩者的和諧統一,這些問題卻關乎壽山石雕刻藝術的前途與命運。只有不斷繼承并富有文化內涵的創(chuàng)新,才能把壽山石雕藝術推向更高的層面,壽山石雕作品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關鍵詞]壽山石;藝術價值;創(chuàng)新;藝術性
近些年,由于資源枯竭,前幾年壽山石價格在收藏市場中暴漲。而與此同時,過分濃厚的商業(yè)氣氛和只重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更使壽山石資源過量消耗而雪上加霜。批量化生產的“規(guī)格貨”,造型千篇一律、風格平庸,它們所占用的原材料相當不錯,但未能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也更容易因為藝術附加值低而遭到文化藝術界人士的冷眼和漠視。
針對壽山石藝術的審美及壽山石雕刻未來的發(fā)展取向,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一、壽山石雕刻形式方面
有一個很完美的創(chuàng)作構思并不意味著作品的成功,還要有精妙的藝術表現手法。壽山石雕刻講究刀法,刀法的運用是作品表現的必要手段,并且一定的造型功底、嫻熟的技藝表達、獨到的藝術見解是作品成功的關鍵。藝術是相通的,壽山石雕刻藝術與傳統繪畫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因此,壽山石雕刻藝人不僅要關注壽山石的文化歷史,還要觸類旁通,對傳統繪畫也要有所了解。
二、壽山石創(chuàng)作題材方面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數不清道不完的歷史典故、戲曲、文學故事、民間傳說等都可以作為壽山石雕刻的題材,更不用說對世界優(yōu)秀文化的借鑒。但是在壽山石雕刻中運用到的題材卻只是冰山一角。藝人們在創(chuàng)作內容上的狹隘化,顯現出文化修養(yǎng)的不足。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來源于生活。藝人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深切體會生活,才能創(chuàng)作出讓觀者心動的作品。壽山石雕刻作為一種藝術表達,不僅要關心雕刻藝術,還要時時關心生活,關心時代與審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每一個時代的藝術都要刻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因此我們不能一味地模仿前人的藝術,在借鑒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結合時代精神,不斷開創(chuàng)屬于這個時代的作品。
三、壽山石創(chuàng)作觀念方面
與大多民間藝術一樣,壽山石雕刻是通過拜師學藝、手口相傳的模式傳承下來,不像其他藝術有系統的科班傳承模式。因此在傳承中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雕刻技法的模式化、題材的概念化。真正的藝術是有血有肉、有情有魂。創(chuàng)造是藝術的靈魂,藝術不只是對生活的再現,把生活中想表達的東西像照片一樣一成不變的雕刻出來,能做到完全寫實也實屬不易,但是若能從生活中總結出那么一點屬于自己的見解,給人以一種妙不可言的突破形式,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壽山石是不可再生資源,與其說“物以稀為貴”,還不如說文化積淀才是其真正藝術價值的體現。壽山石雕刻家要持守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邁開時代的步伐,在方寸之地上代代傳承,盡情雕琢著多彩的壽山石世界,為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