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uko
大學時代,我有個小伙伴,有段時間我們曾一起上自習。我記得非常清楚,平均三個小時的自習時間,她可以花兩個小時玩手機,吃半個小時零食,最后半個小時看書,再拍張照片打卡。
結果,考試結束后,她還是急得直跳腳,大聲抱怨:“我每天都那么努力學習了,為什么還是考不好?”
朋友,其實你只是在朋友圈里假裝很努力而已。買了本書,拍張照發(fā)到朋友圈,就當作自己已經看過了;深夜失眠,拍張窗外的照片,就當作自己已經加班到深夜了;偶爾跑一次5千米,拍張汗?jié)竦谋承?,就把自己當作健身達人了。
真正的努力,不是給別人看的。
實習期間,我曾在一家外企工作。公司的員工,每天早出晚歸,穿著西裝,一副精英模樣。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在公司里磨時間,做著沒有效率的工作。
他們不愿意更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習慣于開無意義的會議,整理早已過期的資料。即使到了下班的點,為了給上級一個良好印象,也要坐在座位上,擦擦桌子或者用鍵盤打打字,以顯示自己的勤勉。
在這個企業(yè)的文化中,有一條非常重要: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如何,一直在做的就是好員工。
其實,這是一種“無效努力”。因為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加班得更晚,誰把自己虐得更慘,而是全心投入,用專注和熱情持續(xù)澆灌。
除了這些假裝很努力的人,還有一種人,他們是真的努力,但沒有用對方法。
2016年,在朋友的慫恿下,我辦了一張健身卡。然后發(fā)現,在跑步機上瘋狂流汗的人比例是最高的,但是身材普遍偏胖。而真正身材好的人,喜歡待在器械區(qū)。而且,他們的運動時間通常不會太長,熱身,再練完想練的部位,拉伸一下就走了。
有個當教練的朋友跟我說:“整個健身房里,看起來最努力的就是跑步的人,但收效最慢的也是他們。因為想減脂的話,先去跑步,再去做器械運動,其實效果更好?!?/p>
我記得在大學時期,班上有個學習非常認真的女生,從剛入學起就立志考研。每天第一個來教室的是她,最后一個走的也是她。上課時,大部分同學都心不在焉地硬著頭皮聽課,只有她眼里閃著求知的光芒。筆記記得尤其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下課就堵著老師問十萬個為什么。
老師電腦里的課件,必須拷貝回家;老師推薦的講座,必須聽,不錯過任何一個。生活的日常就是圖書館、自習室來回跑。
但奇怪的是,她的學習一直處于倒數,隨便一個同學努力幾天就能輕松將她超越。每次考完試后,她總是很崩潰,哭著說:“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一點用都沒有?”
其實,她不是不努力,只是努力錯了方向。現在仔細回想,每次上課她只顧著記筆記,錯過了思考和與老師互動的時間。只是機械地將知識點從課件摘抄到筆記上,而且就算記了筆記,也從不思考為什么。
她的確很努力,書本和筆記上全是不同顏色標注的重點和批注。可是,你隨便問她一個從課本上延伸出來的問題,她只會支支吾吾。
學生時代,學習最好的從來都不是一天到晚只會苦泡自習室的人。真正會學習的人,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思考上,他們懂得權衡真正值得花時間的事,一旦確定之后,便會投入時間和精力完成到最好。
而低水平的勤奮者,做事往往不顧一切,凡事先做了再說,最后再思考為什么。他們不是懶得動手,而是不愛動腦筋。
永遠不要試圖用戰(zhàn)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zhàn)略上的懶惰。真正的努力和勤奮并非流于表面。勤于思考,找準努力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