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新聞,直白一點說,就是指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采集而來的新聞,它強調的是新聞素材的采集方式,依托的是人類科技進步及傳媒技術的發(fā)展。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動靈活、分辨率高、成本低廉的輕小型無人機已越來越成熟,并在新聞報道領域越來越廣泛地得到應用。技術無疑是雙刃劍,無人機新聞在拓展新聞采訪渠道、豐富新聞作品樣態(tài)、提升新聞報道品質的同時,一系列負面問題也逐步浮出水面。
首先是安全問題。一方面,作為一種依托現代高科技的遙控飛行器,無人機的使用無疑具有一定技術門檻,使用者一旦操作不當,便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對相關的人或物造成傷害;另一方面,空中作業(yè)的無人機采訪,在某些事故現場可能會存在干擾救援的隱患,尤其是對來自空中的救援。
其次是隱私侵權問題。隨著媒體競爭、報道競爭的加劇,為獲取所謂的獨家新聞,一些無良記者和媒體可能會借助無人機小巧靈活的特點偷窺他人在私密場合的行為,造成隱私侵權。
再次是泄密問題。在有些正常采訪而不得的情況下,無人機可能會以“采訪”的名義被用來窺探某些特殊行業(yè)在特定時間、特定境況下的內部運作,造成不當泄密,甚至是違法泄密的問題。
事實上,為規(guī)范無人機的使用,我國民航局于2013年即頒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guī)定》,該規(guī)定對無人機的技術要素做出了明確說明,并明確要求無人機使用者必須經過合格培訓后“持證上崗”。2015年,民航局又進一步發(fā)布了《使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開展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對無人機使用組織的申報程序作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有關組織機構在使用無人機拍攝前應按程序實施申報,申報獲準后方可開展飛行活動。應當說,從政策角度,我國民航局對無人機拍攝的規(guī)范已經基本到位。
但是我們知道,由于新聞行業(yè)的特殊性,“采訪”被賦予一定權利,許多關口的所謂“通行證”都是容易拿到的,如果對此不給予相應的有力度的約束,這一權利就可能會被濫用。所以對于無人機“采訪”,僅僅依靠民航局頒布的規(guī)章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新聞行業(yè)管理部門有所作為。
那么,新聞行業(yè)管理部門作為的著力點何在呢?我想,從根本上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正面規(guī)范。其要義在于要明確無人機采訪的適用范圍,嚴格審批程序,規(guī)范無人機“采訪”權。這就要求新聞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專家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早日出臺行業(yè)內普遍認可的、適應行業(yè)要求的切實可行的無人機“采訪”細則,對其適用范圍、報道要求、操作流程及責任認定等做出詳細闡釋,提出具體要求,引導無人機“采訪”盡快走向規(guī)范運作。
其二是反面懲戒。其要義在于對違規(guī)的記者和媒體要嚴肅查處,嚴厲追責,把警鐘敲響,從反面敦促新聞人確立規(guī)則意識,強化責任意識,從而有效地制止“采訪”權濫用。
總之,在人與技術的關系中,人始終處于主體地位,無人機新聞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歸根到底也是使用者的問題。只有將責任細化到人,全面提升使用者自身素質,才能從根本上克服無人機新聞的出格問題和負面影響?!鞍押脰|西用好”,才能既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又能有效地克服其弊端。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