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需要了解“一帶一路”?因為它將影響中國及其他有關國家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
一、“一帶一路”是什么?
2013年9月7日,中國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首提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1個月后,習主席在印度尼西亞首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即是二者合稱。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是中國的國家級頂層戰(zhàn)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qū)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積極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01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傳承著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代絲綢之路精神,它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二、中國制定“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背景原因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發(fā)展形勢很不錯,但內憂外患也不少。
內憂:(1)中國國內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造成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2)產能過剩,實體經濟待轉型;(3)環(huán)境也不允許走從前的老路。
外患:(1)出口不振,歐美經濟下滑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盛行;(2)奧巴馬治下的美國重返亞洲戰(zhàn)略,試圖聯(lián)合日本等國家,繞開中國推進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聯(lián)合歐洲國家推進TTIP(跨大西洋貿易伙伴談判),重新制定全球新的貿易規(guī)則。
總之,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而傳統(tǒng)的出口、投資等拉動方式不可持續(xù),消費又沒跟上。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向何處去?中國高層領導人想到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中亞為腹地,東接繁榮的亞太經濟圈,西連發(fā)達的歐洲經濟圈,覆蓋44億多人口,輻射65個國家和地區(qū),被認為是“世界最長、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慕洕笞呃取薄?/p>
而中國恰好既有優(yōu)質過剩產能,又有資金支持。
(一)產能支持
以高鐵為例:中國高鐵產業(yè)有整體優(yōu)勢,成本是國際水平的三分之一,運營里程卻占全球的60%,價格實惠,經驗豐富。企業(yè)本身也存在向外擴張的動力,如中國中車的海外業(yè)務占比還不到10%,國際同行業(yè)的龐巴迪、阿爾斯通的海外業(yè)務占比大約在90%;
高鐵之外,核電、高端裝備、建材、生產線等等,都是中國希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的出口領域。
(二)資金支持
中國希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拓展出口上面這些產能;不過,這些國家拿不出那么多錢來,所以中國還提供“供應商融資”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中國的海外金融資產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近3萬億美元。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正好可以用來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國內政策性銀行、商業(yè)銀行、地方政府也在一起打造中國地方版絲路基金;同時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fā)展PPP模式,鼓勵公私合營。
中國盡心盡力地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發(fā)展,對于中國自身也有以下好處:(1)利用戰(zhàn)略機遇期和寶貴的時間窗口,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向,推動國際競爭的全面鋪展,防止國際競爭與沖突聚焦于東亞和海上,打破對華遏制包圍圈,實現(xiàn)中國國際合作的新突破;(2)消化過剩產能;(3)提升對外出口的檔次,不能老是鞋子、襪子等低價值和低利潤的代工產品;(4)推動人民幣國際化;(5)保障中國的能源和糧食安全(例如打通中巴經濟走廊,石油可以從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直接走陸路到中國新疆的喀什,就能繞開馬六甲海峽,還能縮短85%里程);(6)“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道路、機場、高鐵等基礎設施修好了,中國與他們做貿易就更方便了;(7)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也有了更多的旅游目的地選擇,以后不用全中國人民都擠著去東南亞和歐美旅游了,中西亞風景也挺好;(8)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增長能持續(xù),中國人民的收入增長也就有了保證。
三、“一帶一路”的風險
(一)地緣政治風險:例如類似中緬鐵路擱淺、墨西哥高鐵撤標等。
(二)很多國家的雙重戰(zhàn)略投機風險:很多國家還是“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雙重戰(zhàn)略,不希望過于依賴中國。
(三)制度不完善等導致的投資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環(huán)境是不如歐美的,中國的投資回報存在風險,可能部分會有爛賬。
(四)大國競爭的風險:各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之間存在競爭,有的競爭甚至并非是良性的。
四、“一帶一路”是中國崛起的太極!
在美國受人追捧的運動,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拳擊。拳擊這項運動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國人崇尚實力的風格,直來直去,重拳出擊,最好KO(擊倒獲勝)對手,一切都很明確;而中國人則相反,喜歡模糊,以柔克剛,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動作都化解掉。中國人喜歡打太極,而太極確實是一門比拳擊更高的藝術。
“一帶一路”就反映了這種思路。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他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個崛起的國家推動的;每一個崛起的國家都有與他相關的一段全球化,從他的上升期到他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他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他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范圍和他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他的全球化的終點。
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就是中國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推進環(huán)繞他展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應該說是中國迄今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國戰(zhàn)略。因為它是中國對“重返亞洲”的東移戰(zhàn)略的一次背向對沖;中國往西走,非常巧妙地化解由東向中國壓來的那些壓力。
同時,“一帶一路”并非兩線并行戰(zhàn)略,而應有主次之分。鑒于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國的短板,“一帶一路”首先應該選擇從陸上完成,也就是說“一路”應該是輔攻方向,而“一帶”應該成為主攻方向。世界海洋主要為美國所經營,中國西進歐亞大陸則有著優(yōu)勢,中國避開擁擠的海上競爭,著力于歐亞大陸上發(fā)力,也是一種太極打法。
五、偉大復興中國夢
“一帶一路”是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構想,是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中國領導人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fā)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社會上 “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不絕于耳?!耙粠б宦贰钡慕ㄔO,正是中國在向世界各國釋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國崛起不以損害別國的利益為代價。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正在世界各國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復興絲綢之路,一幅橫貫東西、共謀發(fā)展的宏大藍圖正在鋪展開來。有夢想,有追求,有奮斗,一切皆有可能。中國人民有夢想,世界各國人民有夢想,這將給世界帶來無限生機和美好前景。
(作者單位:廈門華商縱橫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