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思維決定什么樣的結果,踐行群眾路線就要有“群眾思維”。只有讓“群眾思維”成為基層領導干部的思維定勢,貫徹落實群眾路線才有保證。
一、群眾思維的含義及特點
群眾思維,就是在思維的過程中,想問題辦事情一切以群眾為念,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切實維護發(fā)展群眾利益,體現(xiàn)群眾意愿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明確這樣做的目的是維護發(fā)展群眾的根本利益,然后根據目的要求,規(guī)劃實現(xiàn)目的的路徑,按照路徑一步步推進最終達到目的。
二是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就是在做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群眾的需求和條件。就是一切從現(xiàn)實情境出發(fā),既不好高騖遠、夸大其詞,也不因循守舊、隱瞞欺騙。把困難和問題考慮充分,說到明處;把措施和辦法制定具體,落到實處。
三是具有充分的公正性。中國自古就有“不患寡而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說法。公正性就是在辦事情、解決問題時出于公心,不偏不倚。既不厚此薄彼、優(yōu)親厚友,也不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從群眾的意愿出發(fā),公平公正做決策,公開公道辦事情。
二、基層領導干部樹立群眾思維的意義
首先,基層領導干部只有樹立了“群眾思維”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多用“群眾思維”審視自己,在身份上既認識到自己的“群眾”本質,又要有不同于普通“群眾”的黨性覺悟、理想追求。才能做一名真正的“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黨員領導干部。
其次,樹立“群眾思維”才能找準工作的立足點出發(fā)點?!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蔽覀凕h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是否做到了,群眾最有發(fā)言權;我們做的好與差,群眾看得最清楚。因此自覺把權力行使過程轉化為促進群眾致富和服務群眾需求的過程,才能找準我們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第三,只有樹立“群眾思維”,才能在感情上拉近同群眾的距離。有了親近群眾的感情,自然就少了官腔、官味和官架子;有了親近群眾的感情,才能講出群眾能聽得懂的話,做出受群眾歡迎、擁護的事;有了親近群眾的感情,才能把群眾的呼聲和意愿作為第一信號,把關心和服務群眾作為第一職責。
三、基層領導干部如何形成群眾思維方式
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基層黨員干部形成“群眾思維”方式呢?筆者以為應該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在干部的任用考核上加大群眾的分量,促使干部關注民心民意,逐漸形成群眾思維。具體地說:
一是基層一線干部的選任,應該由群眾說了算。也就是說在基層干部的選任上,突出群眾的參與權、話語權,全面實行群眾舉薦,公開選任的干部選拔任用模式,最大限度地突出群眾意愿,讓真心實意為群眾謀事,扎扎實實為群眾辦事,確確實實辦得成事的的基層干部,在群眾的舉薦中脫穎而出,委以重任。這不僅是我們黨選任干部的基本原則,也是基層干部形成“群眾思維”方式的有效途徑。
二是在基層干部的考核中突出群眾的滿意度。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基層干部工作好壞的標準,將民意調查引入干部考核,賦予群眾更多的話語權,讓老百姓的聲音、意愿和好惡真正成為評價干部工作的主要因素。讓老百姓在干部年終考核中有發(fā)言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僅是對民意的尊重,更是促使基層干部形成“群眾思維”的直接動力。
另一方面基層干部要在在說話、做事上既回歸自己的群眾本色又不失其干部職責。
在說話上要“言之有物”,不說空話、官話和大話。
一是多談群眾感興趣的話題,多談細小事。如就業(yè)、上學、看病、住房、行路等民生問題等,這既是群眾的“興奮點”,又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這樣才能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
二是多講群眾能聽懂的語句。做到說理通俗易懂,話語樸實無華。另外還需掌握一些方言,掌握“方言”,是要讓群眾聽懂干部的語言、干部也能聽懂群眾的語言,拉近與群眾的心靈距離。
三是要用群眾最喜歡的方式。在空間上要力爭“零距離”。與群眾交流對話、解決實際問題,盡可能到“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面對面地交流。在時間上要常下“及時雨”。
在做事上要踏踏實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第一、要辦好事實事,首先需要需知道哪些是好事實事,這只能通過調查研究來確定。只有俯下身子深入群眾,親近群眾,和群眾交朋友,把群眾當親人看,才能知道群眾想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
第二、第二、 要辦好事實事切忌形式主義?;鶎痈刹恳斡浫娜鉃槿嗣穹盏淖谥家庾R,將為民辦好事實事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把群眾認可的形象政績作為工作的立足點,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第三、第三、辦好事實事還要科學決策??茖W決策的基礎是對實際情況的準確把握和掌控。基層干部只有沉下身子,心貼心地真誠與群眾拉近距離,面對面與百姓交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做出的決策才會合理科學。對于群眾急需辦、希望辦的事情,就當心無旁騖地干成干好;對于群眾反對辦的事情,不能一意孤行。時刻以辦好事辦實事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作者單位:陜西省勉縣縣委黨校)